2025年01月07日 星期二
苏河绕城飞鸟栖 两湾一宅换新颜
第31版:庆祝上海解放70周年特刊/七十年:上海巨变 2019-05-27

苏河绕城飞鸟栖 两湾一宅换新颜

一九九八年 两湾一宅居住着近3万人口

一九九八年 告别马桶,迎来旧区改造

1948 航拍两湾一宅 日月无痕 光影有迹 新旧同框照﹒两湾一宅

2019 两湾一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一八年 低矮的危棚简屋变身为林立的高楼

二○一八年 居住环境如同公园

记者 江跃中 文记者 刘 歆 摄

2018年12月18日是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日,这天,普陀区一批摄影家联袂举办了一场名为“新旧40看旧貌变新颜——从‘两湾一宅’到中远两湾城”的图片展,精选了40幅新照片和40幅老照片进行展览,让大家从新旧对比中,看“两湾一宅”旧城改造旧貌变新颜,居民居住环境得到大改善的成果。

普陀区潭子湾、潘家湾、朱家湾和药水弄是上海有名的三湾一弄,两湾一宅地区指的就是潭子湾、潘家湾,以及王家宅。两湾一宅绝大部分为危棚简屋,占地面积49.5公顷,当时居住着近3万人口,是新中国成立前遗留下来的上海内环线内最大、最集中的棚户区,人口密度高,配套设施差,环境污染严重。

1998年,两湾一宅改造项目,被正式列入上海市区365万平方米危棚简屋改造范围,一期工程从1999年7月正式开工,分四期建设。

同年12月,两湾一宅改造攻坚战就此打响。那时候的动迁条件远不如现在,但居民们都很配合。家住潭子湾的居委会书记梁慧丽,4年前自家刚刚造好一栋三层楼的新居,面积有近百平方米,她带头第一时间签约动迁,动迁面积只能算24平方米的上限,她没有一句怨言,马上搬离。

在两湾一宅行将消亡的时候,普陀的摄影家们用手中的照相机,记录了这里的人们的生活和搬迁过程,成为两湾一宅地区的“最后一瞥”。

两湾一宅改造共拆除居住房屋建筑面积37.64万平方米,拆除非居住房屋建筑面积8.45万平方米,创造了上海动迁投资最大、速度最快、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高的多项历史记录。动迁居民除部分实行货币安置外,大多数居民迁往了配套齐全的桃浦、江桥等地区新建的住宅小区,大大改善了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

取代两湾一宅的居住小区中远两湾城拔地而起,总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7亿人民币。小区有40%以上的绿化覆盖率,8大主题绿化和苏州河景观岸线,构成了中心城区超大型社区的独有规划建筑风格和磅礴气势;现代化9年一贯制中远实验学校,高标准的幼稚园,健身活动场地等,赋予社区以人文化的神韵;中潭路商业休闲街,灯光网球场、阳光游泳池和高档会所等一应俱全的商娱设施,满足了居住者全方位的需求;轨道交通中潭路站、内环线高架与公交枢纽站遥相呼应,使社区内外交通十分便捷。

普陀的摄影家们再次来到曾经的两湾一宅地区采风,如今的镜头里,低矮的危棚简屋变身为林立的高楼,生活设施应有尽有,环境如同公园。“看苏河绕城,瞧飞鸟擒鱼,同儿孙嬉戏,赏四季景色,真是美不胜收!”摄影家陈泰明感叹道。

其实,两湾一宅的居住之变,只是申城市民住房变迁的一个缩影。上海解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有了飞跃式的提升,改革开放40年来,全市通过动迁、征收而改善居住条件的家庭,数量不下百万户;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1978年的4.5平方米,增长到2017年的36.7平方米,居民住房的成套率达97.3%。部分照片由上海测绘院、陈泰明提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