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平
在“第七届上海市文学艺术奖”颁奖典礼上,当大屏幕上播放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黄宗英创作的文学作品时,第一个镜头推出的便是她的著名报告文学《小木屋》,这让我想起不久前我去华东医院探望她时,谈到她一生重要的文艺创作成就,她自己说电影是《乌鸦与麻雀》,文学作品就是《小木屋》。其实,这两部创作于不同年代、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即关注现实生活,关注人民群众对未来、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屡屡激励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讴歌人民群众火热的现实生活,同时从中不断地激发自己的创作热情和创作活力。说起来,有很长一段时间,一些文艺创作者似乎有意无意地在远离现实,远离当下的生活,转而热衷于所谓的穿越、玄幻、戏说,表现出一种对于现实生活的冷漠和疏离,脱离人民群众,不愿反映和揭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追求和理想、奋斗和坚守,不愿反映他们的喜怒哀乐,不愿反映他们的心声。这种情况也表现出创作者本身缺乏关注生活、拥抱生活的热情和胸襟。《乌鸦和麻雀》《小木屋》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为广大观众和读者所喜爱,就在于作品有现实生活的底蕴,创作者有关注人民生活的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文艺工作者“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力戒浮躁、潜心创作”,这不仅是时代对创作者提出的要求,也应成为创作者的自觉认识和追求。我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去浙江省宁海县农村定点下生活,深入了解今天的农民在想些什么,在做些什么,正是在用脚丈量这片土地的过程中,当地乡村所施行的《宁海县村级权力清单三十六条》才进入我的眼帘,我才发现今天中国的农民正在为纵深化推进乡村基层治理、建设新的基层政治文明生态而努力,他们的实践令人感动、令人鼓舞。事实上,随着我下生活的越加深入,我认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热情讴歌人民群众富于历史创造性的事业,写出具有时代精神的文学作品,并不是大话、空话和套话,而是创作者们应该自觉践行的。关心社会的变革,发现当下中国最基础层面的内在肌理,如蝴蝶扇动翅膀般牵系起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应当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这次深入生活,让我从未如此真切地感受到日新月异的人民群众火热的现实生活,激发了我的责任感和创作热情,促使我拿起笔来,创作一部关于农村改革题材的报告文学《权力清单:三十六条》。
我的这部报告文学新近获得了中宣部“优秀现实题材文学出版工程”,在今年年初由中国作家协会举办的作品研讨会上,我觉得很多评论家指出的一点非常中肯,那就是这样的作品不可能坐在书斋里拍着脑袋就会想出来,一定是生活本身所赋予的。作为文学作品,我特别注重和强调其文学性,而这种文学性不是打什么旗号,也不是炫技,依靠的是事实,而事实有赖于真实的细节,只有真实的细节才有说服力,才有力量,但细节的获得唯有依靠扎实和深入的调查和采访,若是不潜心沉入生活,我是不可能占有那些无法任意想象和杜撰的细节的。上海尚世影业出品的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献礼电影《春天的马拉松》,其核心剧情同样取材于浙江省宁海县推行《村级权力清单》过程中的真实故事,是一部现实主义农村题材电影,我认为这部影片是继承上海电影现实主义传统的再一次实践,关注现实生活,关注脱贫致富后的当代农民对精神富裕和制度建设的追求。
在颁奖典礼上,我想,我们今天的创作与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黄宗英一生对于文艺创作的追求是一脉相连的,她的报告文学《小木屋》是她不顾年老体弱,在西藏高原长期深入生活后写出来的,她主演的电影《乌鸦与麻雀》则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普通百姓的现实生活。文艺工作者这样一代代的传承,那“中国叙述”和“中国故事”是会有更大的开拓和建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