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 颖
对很多喜欢看演出的市民来说,静安可以说是他们的日常聚集地之一了。静安处于上海的中心城区,很多的专业剧场在静安伫立,以白领为主体的文化主力消费群体在静安工作,许多的文化名人在静安生活,这都让静安成为了上海的演艺高地。
我工作在静安,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和“资深剧场观众”,静安物理距离的便捷和演艺资源的丰富,让“进剧场”成为在静安工作的我生活中更为日常、更为自然的一种选择。
一年一度的城中文化盛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每一届都给我留下了许多精彩和难忘的记忆。而我在静安、在艺术节的“剧场记忆”里,也有不少见证和记录了上海演艺之都的更新和升级:
和艺术家一起见证剧院的新生。2016年11月,越剧名家茅威涛的新戏《寇流兰与杜丽娘》在整修一新的美琪大戏院上演。从2010年开始,地处静安的美琪大戏院开始进行了“保护性重建”,历时六年。美琪一重张,茅威涛就带着浙江小百花把新戏放在了美琪。我记得在美琪大堂《寇流兰与杜丽娘》的发布会上,当主持人问茅威涛,为什么会把这部戏放在美琪时,茅威涛动情地说,上海是越剧重镇,她过往的新戏,《孔乙己》、《梁祝》、《藏书之家》等几乎都参与了艺术节,而这些戏的首演都在美琪,艺术节和美琪大戏院见证了这些她艺术生涯重要转变的作品上演,因此当美琪重修之后,她依然首选美琪。
和市民一起购买优惠票。从2003年第五届起,艺术节推出了优惠票,其总销售点就设在静安的艺海剧院,作为艺术节颇具影响力的惠民活动,去艺海剧院买优惠票,成为了许多市民参与艺术节的一种方式。欣喜的是,艺术节进一步扩展了这项惠民活动,在近些年里,“优惠票”的销售点更多了,销售时间也更长了,在线下排队之后,余票还通过官网在线上销售,让优惠传递给更多市民。由于艺海整修,今年的总销售点设在了美琪大戏院,当我去采访时,以前购买过优惠票的排队市民感慨地说,以前在艺海剧院排队是在室外,现在能进到剧院大厅排队叫号购票,以前要现金买票,现在还能用支付宝了,艺术节越来越人性化了。
和青年人一起感受新演艺空间。2011年起,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充满活力的艺术原创板块“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暨青年艺术创想周在上海戏剧学院开启。在这个板块中,不但有演出、展览,还有讲座、环境戏剧、视觉艺术、艺术工作坊等各种活动。演出的主体是年轻人,观众也是来自上海各高校的大学生和年轻的文艺爱好者。在这里,演艺活动发生不但在剧场、还能在教室、在走廊、在草坪、在操场。“创想周”给我最深的感受是舞台无处不在,从拿着手机满校园跑的手机戏剧,到把上戏餐吧幻化成剧场,在玻璃窗外观看表演的实验话剧,再到今年乘上71路,经停国际舞蹈中心,往返华山路校区的巴士沉浸式戏剧。过去剧场是演艺中心,现在更多的城市场景都能成为新的艺术表演空间。
近年来,上海致力于打造“亚洲演艺之都”,多样化的演艺空间、辐射更广大受众的惠民活动,都让文艺不止在剧场,通过导入文化艺术的内容,让更多的空间能够成为开放的演艺空间。如今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已经走过了21届,作为上海观众、上海市民,衷心希望艺术节越办越精彩,上海的文化演艺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明日请看俄罗斯的舞,上海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