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愿母亲们活出自我 “南方车站”里的现代叙事与东方诗意 叠数节庆与货郎经济 夏洛克与秋菊的乡村喜剧 属于弗洛雷兹的沸腾夜
第18/19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2019-12-15

愿母亲们活出自我

——从金智英、里沙子、塔莉经历的“母职惩罚”说起

◆秦玉兰

“我现在很可能会因为生了孩子而失去青春、健康、工作,以及同事、朋友等社会人脉,还有我的人生规划、未来梦想等种种,所以才会一直只看见自己失去的东西,但是你呢?你会失去什么?”

韩国爆款小说《82年生的金智英》中,养育女儿到一周岁的金智英,出现了奇特的症状,她有时会变成另外一个人,仿佛被鬼附身。她的终极疑问,正是对丈夫郑代贤提出的。小说作者赵南柱出生于1978年,她驾轻就熟用大量的细节描摹了女性从被孕育的那一刻开始可能遇到的困境,当然,最大的困境在成为母亲之后。小说以白描为主,显得冷静克制,在每个章节后面还会添加了注释,用数据的方式进行反证,令人仿佛遭遇严谨的学术论文,但这不妨碍这本小说流畅好读。

小说改编成同名电影,依然备受瞩目。两位主演孔侑和郑裕美在《熔炉》和《釜山行》之后第三度合作,电影在今年秋季上映后,引发了韩国全民大讨论,不同性别观众对该片的评分呈两极分化之势,男性评分极低,女性评分极高。在电影版中,国民偶像孔侑饰演的郑代贤堪称完美老公,温柔体贴,金智英仿佛也没有任何抱怨,夫妻恩爱。但隐忍的、苦苦支撑着的金智英,出现了精神异常症状。当她最终知道真相时,反而感到抱歉,担心自己的丈夫过得辛苦。

无独有偶,日本今年4月也推出了一部“看似平淡、实则惊心”的电视剧《坂道上的家》,同样改编自同名小说,讲述的也是女性养育子女的困境。

《坂道上的家》展现的是母亲的群像,由一起母亲溺毙8个月孩子的案件引发,女主角里沙子意外被选中为案件陪审员,需要多次抽身去旁听庭审并发表看法。她不得不将女儿送到婆家请老人照看,晚餐也无法精心准备,逐渐地,里沙子意识到丈夫和婆婆的不满堆积起来,他们纷纷指责她忽视家庭。案件里母亲遭遇的是婆婆严苛的指责:“抚养孩子不是业余爱好,也不是玩换装玩偶,男人也不会来帮你,不管遇上什么都要自己加油,但是那样的日子很快就会熬过去的,之后就轻松了,什么神经衰弱,都是骗人的。”年长女性对年轻母亲的苛责,更令人窒息。里沙子终于在庭审中找到了关键点:案件中的母亲所寻求的,不过是真正的理解而已。

简单地认为是“男主外、女主内”具有合理性的思想造成了日韩两剧中的女性生存困境,恐怕有失偏颇。这并不是区域文化的问题,这是世界性的问题。

2018年的美国电影《塔莉》与《82年生的金智英》的相似度甚至比《坂道上的家》更高。《塔莉》由塞隆主演,影片中她疲态尽显,风姿不存。她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天天累成狗,被生活折磨得体无完肤。终于她迎来了万能保姆塔莉,什么事情都能帮她搞定,直到有一天塔莉说要离开。两人开车回家路上发生车祸,奇怪的是落水之后的车子里并没有塔莉的身影,而她入院时,丈夫办理手续被问及她婚前的姓氏,正是塔莉。原来,保姆根本不存在,她只是精神压力过大,才幻想出未婚的年轻的自己,所有那些“塔莉”完成的家务以及遭遇的劳心费神的熊孩子事务,全是她一个人的独角戏。

养育是世界性问题,衍生出当今社会学两个概念:“母职惩罚”与“父职奖励”。结婚之后生养孩子,职业女性面临“母职惩罚”,导致职业中断、更低收入以及来自上级更差的评价;职业男性却会有“父职奖励”,经过成家、立业,婚育后的男性被视为能承担更大的责任。

越来越多的女性会疑惑:“怎么都没有人事先告诉我会这么辛苦,难道是因为怕说出实情以后,在这出生率已经够低的年代会害得更多人不敢生小孩吗?”不论是82年生的金智英,坂道上的里沙子,还是养育了三个孩子的塔莉,她们或自我价值感低下,或精神恍惚,都是社会对女性极度挤压下的应激反应。

母亲固然伟大,但母亲也是生而为人,有自己的梦想,希望母亲们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真正活出自我。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