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相对性 和儿子一起改正 闲话汤团 游子的释怀 书香传家 艺苑全才 “刚刚”,带余温的茶盏
第18版:夜光杯 2020-01-08

“刚刚”,带余温的茶盏

肖振华

朋友老赵在他女儿新婚时,出人意料地在朋友圈中发了一则“刚刚”体:“刚刚,女儿终于和她的喜爱的人喜结良缘。”以眼下的思维看,老赵玩起“刚刚”,似乎与他一向严谨内敛的作风有点南辕北辙,我仔细查看了一下,他发微信的时间是“45分钟前”,算来是晚上6点举行婚礼的,“刚刚”是确实无疑了。

曾几何时,朋友圈、微信群里一度“刚刚”盛行,大至国际风云,小到个体事件,昨日流水,明日黄花,无一不冠为“刚刚”。问题在于,很多时候的“刚刚”并不是刚刚,但它俨然成为新闻五W第一要素when的共享词。

刚刚是何时?可以不是此刻,可以不是现在进行时,但一定是朋友们下午茶离去后,桌上散着几只余温尚存的杯盏;一定是一场音乐会谢幕后,耳畔渐渐稀疏退去的潮水般掌声。如果非要给这个“刚刚”加上一个期限,我们希望时间的长短是,不能超过

青烟欲散、即将燃尽的一炷香时辰。

传播学是讲究新闻性、时效性的,19世纪初,朱利叶斯·路透曾用信鸽和火车传递的方法抢新闻,经营他在亚琛的通讯社;后来又用快艇接应来自美国的邮船,最先得到美国的新闻,经营他在伦敦的路透社。纸媒时代,从写稿、传稿、排字、拼版、印刷、发行,报纸上的“本报讯”,基本是发生在昨天的消息。广播和电视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世界上的即刻新闻。到了微博、微信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是记者编辑,新闻难以争抢,世上再无独家。2017年,新华社独辟蹊径,在其官方公众号用“刚刚,沙特王储被废了”,赢得了大众关注,“刚刚”的口语化、自然度、亲切感,确实胜过“最新消息”、“快讯”之类,据有关人员测算,同样的事情,用“刚刚”比用其他的词,点击量会增加20%-30%。

“刚刚”体风靡一时。但“刚刚”发生的、值得转播的,绝不是大概率事件,“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是突发,“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才是常态。一些自媒体作者为博人眼球,千方百计标新立异。立异,用“震惊”、“重磅”来虚张声势;标新,“最新”、“突然”等一批类“刚刚”体争相比试,以此追求产生轰动效果。

微信中“刚刚”有意识地滥用,无节制地乱用,让“刚刚”体蒙上了一层轻佻、浮躁的尘土,而将“刚刚”推向滥俗顶峰的,是惊叹号,是文字后面跟着的最少一个、多则三个或更多的惊叹号,“刚刚!!!”,这已经不是表达新闻信息,传达的分明是一惊一乍的耸听危言,我们似乎看到发布者夹杂焦躁的好大喜功。

还是说到朋友老赵。有一次去他家,其时他女儿刚谈了一个男友,各方面感觉还不错,但两人相互交流发消息时,让他女儿很是抵牾,男友每句都有惊叹号,诸如“吃了吗!刚吃完午餐!外卖!”、“今天没开车!坐地铁!”……他女儿看了不舒服,感到这人不平和、不沉着,似乎缺少一种淡定和文雅的气质。老赵写文章是从来不用惊叹号的,他觉得文字的浓淡强弱、感情的喜怒哀乐,靠文字本身的节奏和气韵营造,用不着拿惊叹号来大呼小叫,女儿承续了老赵的基因,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不知道今晚走在红地毯上的老赵女婿是谁,“惊叹号”当然不能代表全部,如同老赵的微信也会用上“刚刚”;但词语和标点确实可以成为一种个人符号,用什么、用在哪里、怎样用,还是很有讲究的。“刚刚”体和惊叹号的组合,让人反感,令人侧目,便是一个失败的样本。古人说,锦绣文章胸次贮,蓬壶岁月闲中积,这就是不虚张声势,不哗众取宠,以此也能考量自媒体的综合修养和素质。

给老赵发去了贺喜的短消息后,我突然想到,人生的路程其实是走一条无形的红地毯,旋转灯流光溢彩,爵士鼓扣人心弦,四周人声鼎沸,万众目光交织,干扰多多,诱惑多多,是否走得端庄持重、理智自信,不浮躁、不浮夸,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自己的定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