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1日 星期三
相对性 和儿子一起改正 闲话汤团 游子的释怀 书香传家 艺苑全才 “刚刚”,带余温的茶盏
第18版:夜光杯 2020-01-08

闲话汤团

陈甬沪

汤团,以形论有面球、浮元子、圆子之名,言人文节气有元宵之称,以姓氏忌讳的强权下曾有汤圆或粉果之谓,可见汤团名称很多。和大多上海人一样,我习惯叫汤团,或者圆子,如用上海话念“汤圆”觉得有点拗口。或许“汤”同“圆”之意不清晰,不如“肉圆、鱼圆”;抑或上海话这两音节不悦耳,不如“汤团”有韵味,当然还是归结于宁波汤团的名气。

每每回忆从母亲乡音中讲出宁波汤团,总有一份特殊的念想;每每品尝家人制作的汤团,总有满满的体验感、获得感与幸福感。尽管早在外公一代已来上海滩,但正月初一吃汤团,一直是家人不变的坚守。其实许多宁波籍的上海人,在江南小吃汤团的文化传承中特有禀赋,女性多能裹出粒粒似白玉之色、团团有芬芳之香、口口藏纯正之味的宁波汤团。

汤团好吃,缘于食材选择、工序功夫、煮饪过程一板一眼,这许是匠心之用,才有汤团之美。清晰记得,每当大年夜前,石磨特别繁忙,东家爷叔西家婶,包括弄堂里一些非宁波同乡人的邻居都会来借石磨。研磨糯米程序十分清爽,先一天水浸糯米,石磨时滑道口下放接粉盆,有的人家用洋粉袋(磨粉后要沥干一些水分,故有“吊浆粉”之称)。水磨糯米是个技术活还需有臂力,邻居一些当家人先会试一下糯米浸润的湿度、蘸一下磨了几圈粉泥的黏度、瞄一下粉流顺道的润度,随后让早已跃跃欲试的小囡上阵,几十圈后手臂酸了,一旁的孩子会相帮,表现一下自己的臂力。

那年我自告奋勇替代姐姐,不料犯下大错,初时磨得还顺手,几圈下来手变得沉重,就别出心裁地想顺时与逆时相交,可能好抵消并加力,于是抬手转向,不料磨石脱离磨盘,撞坏了出口弯道……

汤团粉质有要求,猪油芝麻的配比揉合直接影响到口味,我家分工明确,小姐姐比较细心就专司板油与芝麻的揉合,汤团馅心里确实没吃出过一丝油筋。当然,汤团下锅更有讲究,辰光不到不行,辰光长了胖浮不行,粘锅底不行,煮破流馅染汤更不行。每每接过大姐的一碗汤团,汤水清而不混,汤团白而净糯。

为什么宁波汤团吃不厌?我理解:仪式感强,宁波人正月初一吃汤团,用意新年伊始一家人团团圆圆而“火热哒哒滚”,事事热心、桩桩圆满;操作感精,水磨糯米吊浆沥干、板油撕细白糖吊味芝麻调色,裹包时手指交错黑白分明丝丝入扣;获得感大,粒粒匀称体量娇小的猪油汤团,能品尝8枚10枚,甚至12枚(越小越有味,大则饱腹快),让你有慢功夫体验糯香清、馅油烫而不腻的幸福感。

宁波“缸鸭狗”汤团,其品牌效应算是一绝,海派乔家栅汤团的创新故事脍炙人口。当年时兴挑担卖汤团,剩余汤团怎办?创业者将汤团滚上一层豆沙粉,让汤团可以干吃,色彩与口味有了变化,更是延长了汤团生命,痛点中创新的“擂沙圆”新品,传承至今,已创出海派点心的名气,前不久“进博会”上又成了抢手货。

宁波汤团自身名声显赫,经久不息,也得益于汤团衍生的新品,比如酒酿汤果、双酿团、橘红糕等。海派点心的文化创新发展,正以市场需求、创造需求、满足需求、丰富需求,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你认同吗?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