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与家人
◆张英
“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哪里都是家。”
春节马上就要到了。周国平和妻子郭红,早就做好了过年的安排。大女儿啾啾在纽约大学上学,学戏剧导演。他们早就订好了机票,准备带着上小学的儿子叩叩,去美国过年。
冬天的北京,天气寒冷,天上还是明晃晃的太阳,地上的冰雪还没有融化。我们一起上楼,问他:经历了人生这么多坎坷之后,你认为人生最幸福的事情是什么?周国平的回答是:“爱情和写作。我的确觉得,无论曾经遭遇过和可能还会遭遇怎样的不幸,只要爱的能力还在,写作的能力还在,活在世上仍然是非常幸福的。”
1 钟情读书写作的“宅男”
“一个人若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靠这养活自己,同时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且使他们感到快乐,即可称为幸福。”周国平自称是一个“宅男”。
他住在北京南城,离开陶然亭公园很近。周围也有好的公办小学。他原来住在石景山,后来和妻子郭红结婚,又有了两个孩子,就搬到了现在住的小区。
几十年里,他的生活习惯雷打不动,没什么改变。每天会去陶然亭公园快走,环湖绕一个大圈。以前是跑步,现在怕伤膝盖,就改成了走路。到了夏天,则会坚持游泳锻炼。每天孩子去上学,妻子去工作室上班后,他就一个人呆在家里,读书或写作。
这样的日子依旧过了好多年。他的工作室没有电视机,唯一的联系是手机。平时关机,早晚开一下,看看微博、微信、手机短信,处理一下和自己有关的事务。而工作上的事情、外出活动、访学、讲演,包括微信公众号的运营,都交给了妻子郭红打理。
在互联网上,周国平是文化界里的超级“大V”,微博有723万粉丝,微信公众号也有140万订户,头条号和抖音也有122万。“能够在与读者的互动中,了解社会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变化,得知人们的忧虑和想法,这很好。”
这些读者和粉丝里,既有六七十岁的读者,也有30-50岁的中年读者,还有10岁到30岁的青少年读者。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入了周国平的《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两篇哲理散文。很多初中生和高中生,就这样接触到他的作品,阅读他的人生感悟,最后变成了他的读者。
一个人独处,并不意味着孤陋寡闻。周国平说自己是有意为之,和越来越快的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集中精力完成自己的工作目标:读自己喜欢的纸书,写自己的作品。几十年了,他都是这样过的,在家读书写作,健身休息,累了就和朋友聊天吃饭。周而复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每天要写作,阅读和写作,不光占据了我的时间,而且占据了我的心灵,几十年这样坚持做下来,我也觉得很好,很享受,不比这些整天看手机的人生活状态差。很多信息是没有价值的,我不需要知道这么多东西,没有必要让它们占据我的时间和生命。”
2 坪山图书馆的“新馆长”
在周国平的眼里,书的功能是传递知识,书就是学习的工具,通往智慧和真理的途径。这些年,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他爱去书店逛,也爱去旧书店,只要一进门,多少总会买点书,不会空手出门。
有时候,也有惊喜和意外发生,比如他曾经在德国海德堡的旧书店里,淘到1896年版《克莱斯特全集》一卷和1909年版的《歌德文集》四卷,如此珍贵的版本,加起来居然只花了80马克。
周国平的家里,到处放满了书。因为爱书,2007年,周国平被聘为中国国家图书馆顾问;2013年,被聘为湖北省图书馆荣誉馆长。2018年11月,深圳坪山新区图书馆花3个月时间,全国公开遴选图书馆馆长,最后周国平入选,出任馆长。
按照“正而新、小而精、特而亮、惠而美”的发展思路,坪山新区的这个图书馆是新建的,机制创新大胆试验,整个图书馆里所有的人员都是对外招聘,是不再享有编制的事业单位。
“深圳当地有一个智库,负责图书馆馆长提名人选。我得票最高,智库的工作人员就跟我联系。开始我很犹豫,怕工作和生活受影响。工作人员叫我不用担心,不需要我呆在当地工作,帮忙策划举办一些文化界的活动就好。我就接受了。”
原以为这是个不管具体工作的虚职,不料这是个正式在编的工作。几乎每个月他都要飞到深圳去,和常务副馆长们一起,安排各项工作。
“真当了图书馆长以后,还是有一些具体工作要去深圳做的。刚开始建馆的时候,图书馆的特色定位,一些部门的设置,整个文化活动的规划,我都参与。我还策划建设了7个学者作家的大家书房,把这些人都请去做讲座。我自己也会做讲座,再邀请一些全国著名的学者、作家去办文化活动,另外通过图书馆的公众号,引导大家读书。现在,坪山新区图书馆在全国都很有名,成为了深圳当地的文化新标杆。”
3 科技向善的大问题
两个月前,周国平参加了腾云思想文化峰会。科技进步与社会的变化,也是这位作家关心的问题。
新的科技发展,让许多人文知识分子感到恐慌,人类是否会失控?我们该如何应对技术与变化带来的焦虑,在被新科技改变的世界安然栖居呢?
周国平非常赞同“科技向善”这个理念。“善是哲学中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他们的哲学讨论的核心就是善,他们一直在讨论什么样的生活是好的生活,人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这就是向‘善’的含义。”
科技发展越快,就越是要掌握主动权,把科技的力量掌握在人类的手上。周国平认为科技向善要从四个层面去理解。第一是功用的层面,人能够从中得到享受,能够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还包括科学技术对人类的文化的功用价值,比如用科技来保护故宫的文物,这也是它功用的层面。
第二是社会的层面。社会层面“善”的含义就是公平正义。怎么样在科技发展过程中,使它的成果能够让社会各个阶层得到比较平等的享受,包括互联网上的知识共享,知识共享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怎么样兼顾等等。
第三是伦理的层面。怎么样不要损害,要去尊重人类那些最基本的伦理价值,比如生命的价值,人性的价值,还有比如家庭、爱情这些价值。现在这个问题是比较尖锐的。
现在科学发展最前沿的有两个领域:一是生命科学,二是计算机科学。这两个领域里其实都涉及伦理的问题。生命科学最明显,包括生育的干预、试管婴儿、代孕母亲,还有基因工程、克隆工程,所以生命科学的发展其实是对人类伦理的一种挑战。
第四是精神层面。人的物质生活要发展、前进,变得越来越好,但光是物质层面,人是不能得到满足的,还要有一定的精神层面的存在,他的基本生活品质是要保证的。在科技发展的过程当中,科技肯定能促进物质的进步,与此同时怎么样能够提高人类精神生活的品质?这个问题科技本身是不能解决的,必须使科技和人文合作,才能解决未来世界要面临的这个问题。
从日常生活层面,周国平看到的是科技进步给中国人带来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的提升。人的特点就是可以进行自由活动的,而不是被迫地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制度的组织结构提出了挑战。我们怎么为每个人的解放,享受这种自由活动,个人创造能力的发挥解放,提供一个好的生存、工作和生活环境,这才是巨大的挑战,因为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周国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