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拿什么减轻“老母亲”的焦虑?
第5版:上海两会/焦点 2020-01-19

拿什么减轻“老母亲”的焦虑?

代表热议教育新政后可能带来的新变化,并为家长支招

管孩子的智慧,是融入在生活点滴中的,多陪伴孩子才能让教育回归身心健康的初衷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本报记者 宋宁华 叶薇

公民同招、小升初摇号……对于家有学童的家长而言,在教育新政下何去何从,让一些年轻的“老母亲”非常焦虑。

在上海两会会场上,提到教育问题,几乎每个人都有一箩筐的话要说,纷纷为这些“老母亲”支招。

招数一

拨开迷雾 循序渐进“不抢跑”

寒假刚放假,一则“你放假还是我放假”的视频就在网上迅速走红。一个孩子在视频中大声“斥责”中午11时还在蒙头大睡的妈妈,“我功课做完了、卫生打扫完了、饭也做好了。你到这个时候还不起床,到底是你放假还是我放假?”这个视频让网友议论纷纷,羡慕这个“别人家的妈妈”,有网友感慨,“这个妈妈上辈子是拯救了银河系吗?”还有人颇为赞同这位妈妈:“懒妈妈才能培养出能干的孩子。”

这位“懒妈妈”和焦虑的“老母亲”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对于“老母亲”而言,焦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育新政的“靴子”还没有落地。公民同招会不会被统筹,小升初摇号怎么摇?对政策的“雾里看花”是焦虑的原因之一。

“教育新政并不等于‘快乐教育’,而是希望孩子不要在低幼期就过早抢跑;毕竟教育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市人大代表、教育界人士何曙光就人们关心的教育新政发表意见,并分析了新政后可能发生的新变化。

“越是学霸越是要补课,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中国人的传统精英化教育目标,造成了许多人对教育的恐慌、焦虑。”何曙光表示,对于教育新政,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快乐教育”。通过民办学校摇号、公民同招等措施,是希望实现教育资源公平均衡,使教育生态更加和谐合理。

他认为,新政之下,原来民办初中“一家独大”的情况将会发生变化。首先,原来的生源结构将发生变化,一些对口公办初中尚可的学生,可能放弃原来冲民办的计划,留在了公办学校,使公办学校的生源得以提升。其次,民办教师队伍管理也将更加规范,让“公办的归公办、民办的归民办”,师资队伍管理更加有序。因此,未来的民办生源很难“掐尖”,面对良莠不齐的生源,民办学校也不应以“鸡血”为“拳头产品”;而是需要更加关注学生,倒逼民办学校加速教学改革,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吸引目标“生源”。

在许多人理解中,教育改革就是减负,减负就是“快乐教育”;何曙光认为,减负不应是“校内减负校外补”,而是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可以通过分层作业等方式,对学生因材施教。在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ISA中,中国学生的数学、阅读和科学等考试成绩遥遥领先。但是,中国学生的近视率高、睡眠时间少,学生的高分背后付出的也是高成本。“考进名校并非一劳永逸,人生毕竟还是马拉松长跑,教育还是要回归到身心健康的初衷。”

招数二

以身作则 官方传授“育儿经”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市人大代表金晶也是一名年轻妈妈,她建议,与其“鸡娃”不如“鸡父母”,应为年轻父母提供育儿支持服务。

“人们可以在学校里学习知识,在工作岗位上学习技能;但对于当父母,多数都是新手上路,无论从养育技能、心理等方面都毫无准备,容易造成焦虑集聚,甚至爆发。”她表示,虽然每一位升级为父母的年轻爸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但很多父母自身科学育儿知识缺乏,加上社会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多数年轻父母都是和家里老人合作育儿,容易带来家庭关系紧张。此外,年轻母亲如何平衡儿童教育与自我发展的挑战,也是现代女性面临的普遍难题。

她建议,在儿童早期教育方面,可以从备孕、孕中、0-12月、1-3岁、3-7岁等重要阶段入手,提供健康儿童早期的育儿支持服务。

■在备孕阶段,让“准爸妈”接受科学备孕的指导,做好迎接新生命的准备。

■怀孕阶段,可以参加孕妇学校健康育儿支持服务,接受系统的孕期教育。

■3到7岁,根据儿童性格形成特点、成长发育特点,适时学会处理家庭关系发生的变化,为儿童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和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这样的“鸡父母”计划由谁来指导?她建议,对于早期育儿指导,可以发挥妇幼保健医院和儿童专科医院等医疗机构的平台资源优势,提供科学权威的健康育儿知识支持,培养一支致力于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素养的健康科普讲师团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家长们迫切需要的健康育儿知识,拉近医患距离,提高家长健康育儿自信心。

同时,可以和社会组织、高校社会工作系合作,向社会招募经验丰富、擅长提供家庭社工服务的社工,培养一支专门为新手爸妈提供服务的金牌社工团队。

此外,“鸡父母”的团队还可以发挥“同伴教育”的作用,让“老母亲”们互相交流借鉴经验,并整合大健康育儿教育支持服务资源,建立健康教育支持服务项目孵化基地。逐渐向社区推广,服务更多有需求的儿童家长,让“焦虑的老母亲”们习得育儿经后,身心得以放松,家里不再“鸡飞狗跳”。

招数三

安定情绪 冷静告别“鸡血文”

“教育话题已成为整个社会的烦心事、揪心事。”市人大代表张秀丽说,教育新政逐渐落地,会给教育生态带来积极变化,释放升学焦虑。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重塑家庭的价值观。“大家十分关心的小升初民办摇号,从政府的角度是希望促进教育公平,促进优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摇号后,这条路到底怎么走,每个家庭都需要仔细想想。”

张秀丽说,自己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发现,最焦虑的往往是成绩好的学生家长。“我们学校有名成绩拔尖的孩子,这学期被班主任及时发现有情绪问题,孩子压力很大,甚至说出了‘活着没意义’这种话。我们发现妈妈过于看重孩子的成绩,对学习上事无巨细管得太多。妈妈的焦虑,让孩子变得更加焦虑。”学校及时与家长沟通,建议父母调整策略,妈妈同意让孩子养宠物,每天和孩子读一本书;爸爸带孩子打篮球、羽毛球,经过一学期的疏导,孩子的状态终于“松”了下来。

她认为,不少自媒体公众号总是营造“不进则退”的过度竞争氛围,还有很多培训机构的“超前学习”课程,都容易引发家长的焦虑。“去年,我们把监管的重点放在培训机构的资质上,下一步是不是对他们的课程内容也应该多管管。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发出权威声音,回答家长的疑惑。”

招数四

修炼智慧 家校共育“开良方”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绝大部分家长在观念上都认为孩子应该全面发展,都十分看重体育运动、性格成长、兴趣培养,但落实到日常生活中,还是陷入‘学习焦虑’。有的父母抱怨说,老师总是让我们家长多管管。他们认为,好好管就是报补习班、把孩子成绩提上去,重视每一次考试,关心卷子上的每一道错题。其实,绝大部分老师是希望家长能多陪伴孩子。”

市人代会小组讨论现场,市人大代表徐晓唯代表送给在场代表一本书《爱与责任——小学生父母修炼手册》。“父母更需要修炼和成长。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和闪光点。比如,有的家长总是抱怨孩子学习不专注,给孩子规定时间刷题,结果刷完了错一堆,更加焦虑。我们是否可以尝试让孩子从收拾一张书桌开始改变。所谓管孩子的智慧,是融入在生活点滴中的。”

徐晓唯认为,学校和老师也应该继续探究教育方式,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沃土。“我们学校有名语文老师,引导孩子开辟了一个记录班级生活的微信公众号,学生自己写文章、做美编。班级里原来有个画画很好、但不爱写作文的孩子,现在参加运营公众号,写作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期待自己成为故事的主角。”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