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左联的“左” 左联:红色文艺之旗
第19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2020-03-01

左联的“左”

◆剑 箫

左与右,通常是保守和激进的象征。但是,“左联”的左,却不是纯粹的“保守”和“激进”。

“左联”的出现,固然是受了苏联“拉普”、日本“纳普”和“革命文学国际局”成立等影响,事实上,面对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社会矛盾加剧的现实,不光“保守”的文学社团基本无动于衷,就是整个文学界都没有作出足够的反应,同时商业对于文学的渗透也越来越明显。因此,文学直接切入社会生活成为一种实际的需要,才会有那些怀有强烈

的社会使命感的作家为争取话语权而结成联盟。“左联”作家的作品比起其他什么流派更多壮怀激烈,完全是社会现状刺激的结果和映象。从历史上看,在欧洲带有政治色彩的文学社团流派并不鲜见:十二月党人文学、民粹派文学、狂飙突进、青年德意志、宪章派文学等等,文学史上自占一席。

“左联”作家创作上不乏较浓厚的小资意识及公式化、概念化等弱点,但毕竟还有像鲁迅那样的“清醒的现实主义”者,还有茅盾、丁玲、张天翼等人的小说,还有田汉、洪深、夏衍等人的剧作……他们给“左联”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分和地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