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让气溶胶传播范围轨迹可视化 冒着危险,他们时刻和死神抢人
第7版:要闻 2020-03-01

让气溶胶传播范围轨迹可视化

上海第三批支援武汉医疗队申请两项专利

前天,从武汉战役一线传来好消息,两项为保护医务人员在诊疗操作时降低感染风险的发明专利已递交申请。据专利申请团队负责人、上海市第三批支援武汉医疗队成员、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庆云主任介绍,这两项专利分别为“气溶胶传播范围与轨迹的可视化系统”和“可局部照明并有效避免飞沫传播的咽拭子”。

气溶胶传播轨迹可视化

据李庆云介绍,目前,大部分呼吸道传染疾病都是以飞沫和长时间、高浓度的气溶胶为主要传播方式。特别是在重症监护病房里,在高流量吸氧或进行气管插管等呼吸支持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气溶胶,较难明确其有效传播范围和滞空时间,也缺乏简便易行的科学评估手段,从而使得医护人员很难进行最有针对性的防护,存在感染隐患。

为解决这一问题,李庆云团队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可视化系统。该设计基于有完整呼吸道的模拟人系统,通过控制模拟人体呼吸时产生规定流速的气溶胶来模拟患者呼吸时产生的气溶胶,然后将常用的呼吸支持系统与模拟人连接,通过激光成像系统使其所产生的气溶胶可视化,以便于定量分析气溶胶的传播轨迹、传播范围和滞空时间。

“医务人员在做具体操作时,气溶胶产生的影响范围到底是多少?持续时间又是多少?这些都有待探索,目前我们只有靠全副武装来做好防护。但最好的防护应该是从被动防护逐渐转化为主动防护,这就需要对看不见的病毒知己知彼,所以更加直观且定量的方式是科学的发展方向,”李庆云表示:“该系统将对今后研究气溶胶的传播轨迹、传播范围及滞空时间提供形象的、可测量的依据,同时也可对未来呼吸治疗设备的人机界面设计、评估及优化奠定基础”。

可局部照明的咽拭子

李庆云表示,咽拭子标本核酸检测被看作是诊断新冠病毒的金标准,但在检测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假阴性”的结果,从而需要进行多次检测,这是因为在取咽拭子标本的过程中,部分患者舌体较大、口咽部结构不易看清,因此会影响到医务人员取样的质量和最终的检测结果。此外,在患者张口的过程中,因为咽喉部的刺激或本身气道不畅等问题,会产生咳嗽等症状,增加了取样的医护人员受感染的风险。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李庆云团队设计出一种有效避免飞沫传播、且可局部照明的咽拭子。即在拭子柄前端辅以灯光,取样时可起到照明作用,提高取样质量;同时在拭子柄上加装略大于张口范围的伞样装置透明屏障,在取样前打开后可有效避免飞沫传播。李庆云说:“我们不仅要使用工具,更要创造工具,用创新保卫一线人员的安全”。

通讯员 唐文佳 本报记者 左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