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和平(中国画)  杨正新 一万步 水葫芦,江湖的流浪者 灵岩山的前尘与风月 去折槐花度野桥
第15版:夜光杯 2021-08-16

灵岩山的前尘与风月

喻军

姑苏木渎一带有不少名山,如天平山、穹窿山、天池山和灵岩山等,各有殊胜的风光和人文的承载,倘提及被历代文人歌咏最多的,则非灵岩山莫属。此山的得名,乃因灵岩塔前有石颇似灵芝之故;还因山势右转状似回头大象,又名象山;而山中深紫嶙峋的奇石可供制砚之用,亦称砚石山。以为最引人入胜的景点,一为始建于西晋的庄严古刹灵岩山寺;二为有关吴越春秋的历史遗迹。

我曾两度游访此山,最近的一次,还是在三年前的“五一”假期。进入山门,即刻汇入拥塞的人流,考虑到挈妇将雏,上山多有不便,遂议定由我一人上山,妻与三岁小女于原地等我来回。山下倒是一片夷旷幽秀、亭廊湖桥的所在,心想灵岩山海拔不过220来米,去去便能回,即从登山御道拾级而上。

记得20来岁时首登此山,实在轻松得很,这次显然有所轻视了,坐五望六之年,怎堪与30年前比脚力?虽一路嘉篁秀树、夹道蔽荫的幽景,但因妻女之约,总想快去快回,故起势较猛,过“继庐亭”和苏轼命名的“迎笑亭”时稍感气喘;再经半山处的观景平台和天然巨石“乌龟望太湖”一径攀至灵岩山寺时,早已汗如雨下,只能在一旁石凳上稍事歇息。而后礼佛燃香、拜谒印祖塔院(20世纪四大高僧之一、净土宗第十三代世祖印光法师的灵塔),体力有所恢复,再一鼓作气登临馆娃宫山顶遗址。心下却有些茫然:2500年前,吴王夫差用越国进贡的珍贵木材为西施建大型离宫,选址非得在靡费人力的峰顶吗?

当年,越王勾践作为吴国的战俘大难不死,被侥幸放还越国,遂卧薪尝胆,暗中蓄力,渐使国力增强。公元前482年,勾践利用吴王参加黄池之会精锐尽出之机,率兵攻入吴国,终于一洗前耻,成其春秋最后一位霸主之业。吴王的由胜转败,正应了“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汉刘向《说苑》)这句话。其间,尚有越国于灵岩山献美女西施、郑旦一节。处心积虑的越王,深知仅凭美色尚不足以拿下夫差,还得满足他的“文艺爱好”和“品位追求”,故而集越国歌舞、礼仪、琴乐方面的顶尖人才对西施、郑旦进行封闭式、全方位包装,调教三年之久才送入吴宫,终使吴王乱了心智而沉溺其中,以致葬送了江山。不由想起曾游经骊山的烽火台,据《史记》载,2700年前,周幽王为博爱妻褒姒一笑,不惜点烽火以戏诸侯而致亡国,与西施的故事实有所侔同。然褒姒“红颜祸水”的名声早已坐实,而西施则被视作以身许国的象征。当然也有个别不同的声音,比如中唐诗人李伸即把西施说成祸水尤物,有趣的是,史上但凡有此论出炉,必很快遭到“怜香惜玉”者们压倒性的驳斥。这里确乎有一杆称量的天平,倾向了与吴王假扮恩爱的西施,而笑神经不够健全的褒姒,虽无断送江山的主观故意,却因周幽王的胡来,与之一并沦为千夫所指。

对西施的怜惜、赞美和延誉,还体现在了文学创作上。千百年来,灵岩山道上远近而来的文人,可谓络绎不绝。为避行文枝蔓,相关诗文就不作引用了,却无妨列出这份诗人名录:左思、李白、白居易、常建、韦应物、刘禹锡、李商隐、陆龟蒙、王禹偁、范仲淹、苏舜钦、苏轼、范成大、吴文英、唐寅、文徵明、高启、汪琬、王鏊、顾炎武、黄宗羲等,未必全,但阵容已足够豪华。我拜读了其中一些诗作,确信西施才是历代诗人们灵感不竭的源泉,这也是前文所提吴山之中独灵岩山吟篇迭咏的原因。

虽说馆娃宫当年“画栋侵云峰顶开”(高启),今遗址却所见无多,只有玩花池、日池、玩月池、西施洞(吴王曾囚勾践、范蠡于此,后常与西施于此洞小憩)、采香泾(为采香草供西施使用,吴王命人按其射箭的方向开此河道)、梳妆台、响廊、琴台等。想必出于泄恨,越国灭吴时将馆娃宫付之一炬,由此荒败。清康熙、乾隆南巡时曾驻跸于山上,说明曾建有行宫,目下也是片瓦无存。斑斑一部吴史,从泰伯奔吴、刺僚夺位、任贤使能、振军经武、吴楚争霸、励精图治、盛极而衰,最终归于大秦一统。

下山时,因未按原路折返,出口自然也换作别处,结果绕了不少路才回到原地,妻与童车中酣睡的小女早已等候多时。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