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学讲外文要大胆 偷偷香到你(插画) 为心找到方向 连通经典与科技 人民照像馆拍“满师”照 桂花雨里,烈酒肥羊 怀念许渊冲先生
第16版:夜光杯 2021-11-15

连通经典与科技

王赟

11月4日,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交响乐团、中央音乐学院创作中心联合委约的郝维亚的科幻歌剧《七日》在上海交响音乐厅首演,我有幸现场欣赏。这是继2018年《画皮》后,著名作曲家郝维亚在“中国新歌剧”实验创作领域的又一次尝试。

《七日》延续《画皮》简约主义的人物设置,通过三人之间的戏剧冲突以反思人工智能,借以表达后现代语境下人类精神世界的困顿和对情感缺失的焦虑。舞台上,荒芜的沙丘和裸露的岩石中,一块黑色的金字塔倒置其中,仿佛是指向文明未来的方尖碑;加之灯光所营造的虚无缥缈之感,营造出一种对于不确定的焦虑氛围。

《七日》的剧情很简单:深陷命运无常与思恋之痛的画家在语无伦次中走向死亡,爱慕画家的女科学家用人工智能技术将画家改造成生化人。画家“回归”,面对恋人却失去了感情的温度和灵魂的真诚,人工智能技术反而使三人遁入更为无尽的痛苦之中。看似明了直白的剧情,却将人类文明对于人工智能乃至后现代主义的种种顾虑展现得颇为到位。

当晚的演出由男中音歌唱家周正中、女中音歌唱家董芳、女高音歌唱家李晶晶演唱,张洁敏指挥上海交响乐团伴奏。乐队采用小规模的室内乐编制,但在配器上加入了盛有水的高脚杯等非传统乐器,使得音乐显得更为迷离且诡异。在一些描绘光的段落中,可以明显分辨音乐从无息的寂静深处紧随着节奏脉动逐渐发展,并由冷转暖再入冷的舒张变化,但音乐本身的旋律特征又似是经混缩技术处理过的颇具科幻感的电子音效。这种融合经典与科技、令听众既熟悉又陌生的作曲技法,将音乐与颇具未来感的舞台互衬得十分妥帖。而在三人大段咏叹调、二重唱、三重唱中的情感纠葛中,郝维亚用了大量密集型的节奏和重音来烘托三人间的情感张力,音乐伴奏鲜有完整旋律,多用变化音、颤音,呈现点散状或微分音状。在咏叹调的设计上,郝维亚还借鉴了格拉斯音乐的附加过程技术,以展现情感的起伏。这种注重细节、跳脱传统室内乐和声发展程式的处理方式,使音乐进一步嵌入到歌剧剧本的内核。整体上,声乐与伴奏处在一个均衡并相互激发的运动状态。而在唱词中,朱生豪译《罗密欧与朱丽叶》、莎士比亚戏剧文本等文学元素频繁出现,既可看作是古典与科技连接的桥梁,也可视为后现代对于文明的戏谑。

如今,当科幻题材已在文学、影视等领域大放异彩之时,郝维亚这一尝试不仅解答了科幻题材与歌剧体裁的适配问题,填补了中国歌剧发展史上的一个空白,也为科幻题材在中国的经典化提供了一条道路。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