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炳揆
我有陈逸飞在我笔记本上的签名留念,时间是1991年10月24日。这天,也是我和他的最后一次见面。
我和他是在南京西路的波特曼酒店(现在是丽思卡尔顿酒店)认识的。那会儿他长住在酒店40楼的套房,我的办公室在酒店所在的“上海商城”裙房的4楼,经常有机会见面。
当年陈逸飞四十四五岁的样子,他的画在美国已声名鹊起,得到在三家博物馆展出作品的资格。以白居易《琵琶行》为创作灵感创作的《浔阳意韵》那年拍卖出137万港元的高价,创造了当时中国油画家作品的最高价。
他丝毫没有大艺术家的架子,举止文雅,谈吐随和。那时他打算在上海武康路某小区买房子,知道我也住在那个区域,就向我打听一些有关开发商徐汇区城市建设开发公司的情况。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刚刚起步,面对海外的客户,只收取外汇。
谈及画画时,陈逸飞谦虚地说,他的画受众面相对较小,还一定要在画风上有突破。当时我和一位在座的朋友听他这样说都没有太在意,认为只是他的自谦之词。后来事实证明,他是认真的,他在自己最为擅长的油画和人物肖像画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开始钻研山水画,后来还涉足视觉艺术。
那时,我正打算把办公室搬离“上海商城”,今后和陈逸飞见面的机会肯定少了,就请大师在我的笔记本上签名留作纪念。陈逸飞英年离别,至今已16年了,他的优雅的签名我一直珍藏着,作为对画家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