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 星期二
人心的深度 沁园春·睡莲 黎里(纸本水笔) 柿子红了 故乡的秋天 螺蛳大象赛跑 又香又糯重阳糕 横跨一百年的接龙 中年
第12版:夜光杯 2025-10-27

又香又糯重阳糕

赵春华

离重阳节还有好几天呢,来买重阳糕的人已排起了长队,在这个李园二村小菜场的西北一隅,一个偏僻得不能再偏僻的地方,十多个做糕人忙得不亦乐乎,多的时候有二十多人,真应了一句老话:酒香不怕巷子深。

其实,不仅重阳时节,就是在平时,来这里的人也是络绎不绝,就为吃上一块又香又糯的重阳糕。说来也怪,这糕原本是十分普通的糕,是农村的糕,是徐行小庙村的糕,叫徐行蒸糕,几乎家家都做,唯有叫王友兰的老人做得最好吃,手艺传给了儿子王志祥。王志祥为了生计,把糕做到了离徐行小庙村不远的嘉定镇李园菜市场一个不起眼的地方,生意一般,有些赚头,却不红火。而如今,不,严格地说,在十多年前,渐渐变得红火了。这不得不归功于一个姓解的人,一个二十年前从东北过来的汉子。

1964年出生的解荣光,在东北老家开荒种大白菜,运到辽阳东方乡集市去卖,集市上大白菜堆积如山,供大于求,他没赚到过钱。那就养猪吧,48头小猪只剩下12头。于是闯黑龙江,承包一家砖瓦厂,两年下来,不赚不赔,与砖瓦厂拜拜了。又去大连卖猪肉,又赔了,气得他七窍生烟。《水浒传》中有一对猎户出身的解珍解宝,忠勇之士。不知道解荣光是否有解珍解宝的血统。2005年10月,在亲戚的鼓励下,他把两个女儿托给父母,携妻子驾驶三轮摩托,日夜兼程,沿着国道,从鞍山直奔江南,来上海闯荡了!64个小时,1800公里,落脚于嘉定徐行镇一个亲戚家,在李园二村菜市场做了一名保安。

解荣光天生是不安分的。在当保安(后来当了队长)时经常光顾菜场里那个做糕的店铺,看着生意还可以,就向师傅提出要学习焋糕,师傅理都不理,一次,两次,三次,三顾“茅庐”,师傅动心了,同意了。解荣光囊中羞涩,师傅还借钱给他,帮着租门店、砌炉灶、置蒸糕模具,申办营业执照、食品卫生许可证……最关键的是如何掌握好徐行蒸糕火候、水温和蒸糕时间三大要素。学徒两年,王师傅一直在他店里,亲手传授。两年后,解荣光的蒸糕技艺已是炉火纯青。不仅如此,解荣光还添置了大型打粉机,改进糯米与粳米的配比,掺杂了红枣、核桃等,做了五仁蒸糕,越发受人欢迎。王师傅那时最多一天做掉五六十斤大米,解荣光则一天最多时做掉3吨甚至4吨大米,可见受人欢喜的程度。

做大市面的解荣光走出店铺,走进部队、社区、学校,给困难户、三八红旗手,更给敬老院、嘉定福利院等免费送去徐行蒸糕,还参加区里大型活动,生意做到了青浦、宝山。重阳节,已经坚持十多年免费给敬老院送出200多个蒸糕,对于手脚不便的老人,他还亲自送到床前,喂老人吃。对百岁老人更是关怀有加,不仅送糕,还送上100元人民币!

2015年春节前夕,一场别开生面的“徐行蒸糕”技艺申遗文化研讨会在徐行镇文化中心召开,著名作家叶辛也来了。2016年申遗成功,成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成功申请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每一个蒸糕外的包装纸上都赫然印着“徐行蒸糕,老解重阳糕,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