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英
    母亲的午后是非常有规律的,基本眯在藤椅里。我们总在匆忙里慌慌张张地回头,想攥住父母肩头那片安稳的港湾。
    母亲是安静的,像窗台上晒足了太阳的太阳花,连呼吸都轻;母亲又是絮叨的,话里话外全是柴米油盐,让空气里飘着像棉絮般柔软的牵挂。我总在这絮叨里慢慢犯困,靠在她身边打个盹儿,才惊觉这竟是中年后最难得的安稳。
    人到中年,逃不开生命里的“告别”。前几日同学的母亲走了,让我又一次陷入亲情的沼泽。想起同学母亲多年卧床的艰难,话到嘴边只剩沉默——各家的苦乐痛楚旁人难替,“珍惜眼前人”这五个字,沉甸甸烙在我的心上。
    上周陪爱人买完菜,去乡下看母亲。她看见我们,眼睛亮得像孩子,拉着我去小菜园割些韭菜,说要让我们带回去包饺子。汗珠在她额头闪着光,85岁的她却半点不觉得累。看到我手机里孙子的照片时,她抿着嘴反复念叨“好,好……”眼角的光里,晃着细碎的晶莹。
    那日赴宴,老表让我坐主桌陪长辈。我握着酒瓶细细斟酒,顺着他们的话头聊些开心的家常,忽然就想起2015年儿子的升学宴,那时我父亲已在病中,却全程笑着,眼角的纹路里盛着光,亮得晃眼。那晚我鼓足勇气抱了他,是这辈子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如今再想,幸福的余温还在掌心绕,遗憾的刺却仍扎在心里:当初怎么就没抛开腼腆,多抱他几次呢?看着老表双亲俱在,心里是真羡慕。我也想谢谢他,让我能借着陪长辈的机会,补一点没来得及对父亲尽的心意。散席时脚步虽有些踉跄,心里却倍感踏实。
    其实早该懂了,工作再忙,应酬再多,也要抽时间回去看看母亲。听她絮叨絮叨,陪她在菜园里转转,或者在她身边的竹榻上睡个安稳的觉。
    趁月光皎洁,趁父母还在,多抱抱他们吧。这世间最不该错过的,便是这些藏在日常里最简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