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大变局”:中欧握手不分手
第59版:欧罗巴,你为什么暴躁? 2019-11-25

“大变局”:中欧握手不分手

王仲昀

上图:由中远集团租赁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目前是全球货运量增长最快的海港之一。

上图:2019年11月7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观众欣赏希腊馆的表演。

在欧盟国家普遍“焦头烂额”的当下,仅仅追求一己之私显得更加不现实,而中国与希腊的合作证明:需要紧紧握手的不只是希腊。中欧国家之间互利共赢、彼此握手不分手,才是“大变局”背景下国与国之间共同走向长期稳定、繁荣的不二法则。

记者|王仲昀

说起希腊,许多人的脑海中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圣托里尼蓝白掩映的美轮美奂,或是帕特农神庙的雄伟壮观。除了美景,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度还拥有人类璀璨的文明——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皆出自于此。

自然景观美不胜收,人文历史源远流长,这二者使得中国与希腊有其相似性。正因如此,两国从古至今,始终保持着各个领域的密切交流。当地时间2019年11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展开对希腊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刚刚从上海参加完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习主席便选择希腊成为外事访问的第一站,难怪在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看来,两国关系眼下正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在民粹主义屡屡抬头、世界格局不断割裂的今天,中国与希腊良好的外交形势,不仅意味着两国关系步入崭新的阶段,更对强调“握手不分手”的中欧关系起到了极为关键的示范作用。

中国挽救希腊经济于水火

纵观人类历史,希腊是不折不扣的文明古国,很多人将古希腊文明视为西方文明的源头。而将目光投向当代,希腊也曾作为巴尔干地区最大的经济体,跻身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行列。

虽说没有富得流油,但希腊凭借发达的农业,以及海运、旅游与侨汇三大外汇支柱,其经济水平也一直让希腊人民保持着衣食无忧的状态。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希腊人均GDP持续增长,直到2008年达到人均3.2万美元的顶峰。这无疑是标准的发达国家水平。

但好景不长,巨大的转折随后到来。2009年,希腊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当年12月,希腊政府公布财政赤字,而后全球三大信用评级相继调低希腊主权信用评级,这被视为揭开了希腊债务危机的序幕。之后,希腊的经济形势急转直下,从2009年到2016年,该国经济经历了连续8年下跌。2016年,希腊的GDP只有巅峰时期的54%。

希腊债务危机的根源,必须要追溯到2001年希腊加入欧元区。根据协议,加入欧元区的国家需要有一个健康的财政环境,即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负债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

当时的希腊财政赤字远高于这个水平。于是,希腊拉来了著名的投行高盛,高盛通过一系列发行长期国债、换汇等手段,让希腊的财政赤字降到了标准线以下,并顺便带走了3亿欧元的报酬。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像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在加入欧元区时面临财政水平不达标,也是高盛通过类似的方法帮忙解决。

但与西班牙、意大利等拥有成熟工业体系的国家不同,希腊经济形式相对单一,对国外的依存度较高,所以2008年金融危机一爆发,外界对于旅游等需求减弱,国家收入减少,希腊再也无力偿还到期债务,便面临国家破产的窘境。

之后,欧盟向深受危机打击的希腊实施了两轮救济政策,但显然这种救济是名义上的,是以逼迫希腊实施严格的财政紧缩与大规模私有化政策为前提。有分析人士指出,当时许多援助计划是法国和德国制定的,在希腊对大量国有企业和基础设施进行私有化后,这两个国家成为最主要的受益者。换言之,在最需要帮助之时,希腊经济命脉仍受它的“欧洲兄弟”摆布。与此同时,政府缩减开支的大刀主要砍向公共服务领域,2010年至2016年,希腊人的养老金经历了11次削减,6年中累计削减达50%。对三分之一的希腊家庭来说,养老金是他们唯一的收入。同时,希腊的失业率一直维持在25%左右。希腊激进左翼联盟的顾问、政治分析人士季米特里斯·拉皮季斯指出,欧盟的经济援助条件十分苛刻,希腊人均背负的债务约3万欧元,即使还贷条件有所改善,这种情况也会继续。更重要的是,欧盟援助资金几乎没有进入希腊实体经济领域,而是让希腊“借新债,还旧债”,形成对欧盟进一步依赖。这是表面上的“握手”,实则是新一轮的利益交换。

真正挽救希腊经济于水火的,还是中国。当时希腊饱受债务危机之苦,中资的注入,切切实实拉动了希腊当地的经济和就业。这一过程中,最著名的当属比雷埃夫斯港。“当希腊身处债务危机时,中国帮助了希腊人民。事实证明,比雷埃夫斯港项目是互惠互利的,有力促进了希腊经济复苏和社会发展。”11月11日,当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共同参观中远海运比雷埃夫斯港项目时,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如此说道。

比雷埃夫斯港是希腊最大港口,位于雅典西南约10公里处。比雷埃夫斯,在希腊语里的意思是“扼守通道之地”,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港口之一,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当年希腊面临债务危机时,比港也处于严重亏损状态。2008年,中远海运集团获得了比港集装箱2号、3号码头35年特许经营权。2010年,中方接管了一个破败的集装箱码头。接管之初,外界普遍不看好这次合作,认为中国企业将深陷其中——客户几乎流失殆尽;原有设备几近瘫痪;大门被工会围堵,工人不能正常上班;船舶压港严重,生产陷于停顿,经营管理举步维艰。

然而事实胜于雄辩。中远通过雇用1000多名新员工(全部是希腊人),并投资6亿欧元引进最先进的起重机,建造新码头等重磅措施,在短短两年时间内一举逆转了比港此前的颓势。2012年《纽约时报》曾如此评价中资对于比港的重要性:“如果希腊想要恢复经济竞争力、降低失业率,避免在未来几年内对欧洲邻国更为依赖,中远集团对比雷埃夫斯港所做的全面改革便是榜样。” 而到了2016年,比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已达347万标箱,完成了七年中激增五倍的傲人成就。过去,从集装箱吞吐量来看,比雷埃夫斯港从未挤入世界前百强。而现在,它已是世界五十大集装箱港口的一员。

从海上走来的老朋友

在希腊面临困难时,中国非但没有放手,反而紧紧拉住了对方。这和两国起源于海洋的“旧交情”密不可分。11月10日,访问希腊当天,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希腊《每日报》发表题为《让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鉴未来》的署名文章。文章中提到:“新中国成立后,是希腊船东率先冲破封锁,为中国送来宝贵物资和设备。”

上世纪40年代,希腊和中国面临着类似境况:刚刚结束战争,一切需要重建,彼此间又因冷战格局被隔断往来。到50年代,希腊开始把航运业当成国家复兴的重点。与此同时,新中国致力于发展对外贸易,开拓航运伙伴同样是关键。1952年,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宣布,中国希望在平等互利基础上恢复与发展同别国的贸易关系。同年4月,一些欧洲国家开始突破美国的阻挠,纷纷与中国达成贸易交流协定,而主要交易完成地就在上海。鉴于当时新中国海运能力不强,加之帝国主义和台湾国民党当局的海上封锁,中外伙伴采取“先进口,后出口”的贸易原则,即进口产品先抵达上海,然后相应的物物交换产品装船离开,这离不开充当承运商的船东。正是在此时,希腊船东敢为人先,冲破禁运封锁,主动帮助新中国运输物资。当年,曾有苏联记者在黄浦江上看到,来自希腊、芬兰、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商船川流不息,为了便利它们出入,上海港务局还特意安排挖掘船实施江底清淤作业,保障航运通畅。

等到1972年中希正式建交,双方的航运合作变得更加频繁。据希腊《每日报》报道,希腊船队总吨位长期占到欧盟的53%,世界的20.9%,希腊船东控制了世界31.99%的原油运输,23.12%的干散货运输和15.17%的化工和石化产品运输。具体到中国,相当一部分进出口货物是由希腊船队运输,包括六成以上中国进口的石油和燃料。更重要的是,希腊船东对促进中国造船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市场分析,希腊船东至少在过去15年内向中国订购近1500艘船。同时,希腊方面还让大量专家和造船师向中国传授理论与实践经验。

时间来到2011年2月,利比亚爆发内战。这令在该国的3万多中国公民身处险境。随后,通过外交途径,多艘希腊货轮与军舰,陆续停靠利比亚的黎波里、班加西等港口,协助超过三万名中国人撤离,其中约万余名中国人经船运抵达希腊克里特岛。当时正值旅游胜地克里特岛的冬歇期,很多歇业的酒店为此重新开业,接待了中国朋友。为什么这次希腊协助中国的撤侨行动极为难得?因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采用了“将人员摆渡到第三国再撤回国”的方式。这种方式自然需要第三国的大力支持。根据参与过那次行动的希腊前警察总监伊科诺姆回忆,当时撤到克里特岛的很多中国侨民在利比亚被抢了护照,也没有事先办好希腊的入境签证。为此,双方通力协调,最终解决了这些难题。信任、友谊与国力的共同加持,成为这次撤侨行动得以“一路绿灯”的重要因素。

从希腊船东大力支持中国造船业,到中远集团助力比雷埃夫斯港走出困境,再到克里特岛的撤侨行动,两国在海运上的积极往来,成为国际关系中双边互惠互利,紧密合作的光辉典范。

需要紧紧握手的不只是希腊

当法国深受“黄背心”运动困扰,英国脱欧悬而不决,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独立运动呼声—浪高过一浪,能够看到传统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在分裂的世界格局面前各有各的难处。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反观中国与希腊这两大文明古国的交往,宛如一股清流。德国外交政策网站不久前发表文章,指出欧盟与中国在对待希腊上的差异:“中国在希腊乃至其他欧洲巴尔干国家的投资具有普惠作用,尤其在基础设施方面。德国企业会因在这些贫穷的小国获不到想要的盈利预期而撤出,中国企业却在那里扎根,因为他们知道片面追求‘独享的利益’是不现实的,应该追求共赢。”中国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希贸易额为70.6亿美元。今年1月至9月,两国贸易额达63.5亿美元,同比增长21.4%。截至目前,中国对希腊各类投资超过20亿美元,为希腊创造直接就业岗位3000多个。希方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对希腊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能源、房地产等领域。

就在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希腊期间,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提出:“希腊坚决反对所谓‘文明冲突论’,因为真正意义上的文明不会产生冲突,冲突也解决不了问题。无论是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还是当今中国日益开放、进步、发展的事实,中国都有力地回击了‘文明冲突论’和‘国强必霸论’。” 中国驻希腊大使章启月也曾表示,希腊在中国开展对欧合作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希腊作为欧盟中支持全球化与多边主义的重要力量,不仅明白了“中国是真朋友”,更深谙“发展才是硬道理”。

因此,在欧盟国家普遍“焦头烂额”的当下,仅仅追求一己之私显得更加不现实,而中国与希腊的合作证明:需要紧紧握手的不只是希腊。中欧国家之间互利共赢、彼此握手不分手,才是“大变局”背景下国与国之间共同走向长期稳定、繁荣的不二法则。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