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新生活实验”,不是美丽乌托邦
第10版:新生活实验 2020-07-20

“新生活实验”,不是美丽乌托邦

孔冰欣

这支巨型口红,底下的装饰竟然是用回收来的2000 支旧口红设计而成的!

“美好星球,明天见” 互动展。

南极。从一滴水,一块冰里,感受地球的脉动。

温旭

在认识了这颗蓝色星球、认识了星球之内社群活动普遍运作规律的基础上,我们希望,能否通过诚意与真心,塑造一个更值得期许的未来。

记者|孔冰欣

无论人类主观上是否意识到,实际上,他们对生活的思考,是不停止的,一直潜伏在大脑的皮层深处。

只不过,突然暴发、持续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仿佛一针强烈的催化剂,在2020 年,以前所未有的存在感,倒逼大家重新审视:社会还可以怎么样?世界还可以怎么样?明天还可以怎么样?活着,还可以怎么样?

然后,我们恍然发现,身边已经有很多朋友,早早开始了一场“新生活实验”,来对抗危机与庸常:做感兴趣的、有点新鲜、有点意义的事,寻找一份不同俗流的价值观,且由此步入人生新旅程。如果用三个关键词描绘,即new interest / new value / new life。

本期《新民周刊》,记者试着对所谓“新生活实验” 探讨一二——必须指出的是,我们探讨的“新生活实验”,并非是构建某种空中楼阁的美丽乌托邦。恰恰相反,在认识了这颗蓝色星球、认识了星球之内社群活动普遍运作规律的基础上,我们希望,能否通过诚意与真心,塑造一个更值得期许的未来。

“美好星球,明天见”

2020 年7 月3 日。

继集团6 月下旬在法国巴黎宣布了全新的可持续发展项目“欧莱雅,为明天” 和系列面向2030 年的大目标后,欧莱雅中国于当天在上海向中国市场陈述了这一全球项目的细节,并揭晓了中国市场组织的若干支持活动。

“美好星球,明天见” 年度绿色消费倡导计划宣布启动。欧莱雅中国将联合旗下所有品牌,在一年中发起多样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绿色消费活动,其中包括:

招募“明天合伙人”,为明天的美好星球即刻行动起来;

宣布继续在绿色包裹上注力,携手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和阿里集团,共同发起让所有消费者共创的“绿色包裹涂鸦征集令”(特意请了易烊千玺为绿色包裹做代言,有心机);

通过在阿里巴巴旗下聚划算平台开启的首个以绿色消费主题的“集团欢聚日”, 向大众传播绿色消费理念并号召所有人行动起来;

与共益企业BottleDream 合作发布了后疫情时代首个中国年轻人可持续观念和行动观察报告——《2020 个年轻人如何看2030:中国年轻人“明天观” 报告》;

“一场关于‘明天’” 的绿色消费互动展,让公众对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7 月4 日至12 日,展览在上海K11 Chi 美术馆向公众开放。

化妆品领域的巨头,何以对“美好星球,明天见” 突然产生“执念”?

这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疫情带来深远影响,也让业已存在的环境和气候问题愈发凸显。警钟敲响:地球正在承受巨大的压力,“地球界限” 受到威胁。

“地球界限” 理论由瑞典科学家约翰·罗克斯特伦(Johan Rockström)首次提出,受到联合国及国际科学界一致认可。该理论定义了人类必须在未来10 年严守的九大生态底线,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土地利用和地球化学循环等9大方面的边界,以维系长期生活和发展的安全环境。

欧莱雅2030 的新目标、行动方针,恰与严守“地球界限”的迫切需求精准对焦。企业不光盯着人买买买,还不忘督促人守护“地球界限”。也是,地球都玩不转了,谈什么消费?

企业的创举,可以被看作是围绕“绿色、环保、可持续”而展开的一场“新生活实验”。

值得一提的是,在接受采访时,欧莱雅中国副总裁兰珍珍表示:“垃圾分类在上海已经推广了一年,去年7 月1 日刚好是公司的公民日,我们发动了全体员工为垃圾分类举行了大型推广活动,相信这一活动为上海的垃圾分类也做出了一些贡献。就集团本身而言,集团旗下多个品牌都在回收这一领域推出了许多具体措施。比如兰蔻,目前在所有的兰蔻门店里都有空瓶回收的项目。我们通过几百家门店的空瓶回收项目,已经回收到了超过一百万只的空瓶,之后会经过专业的单位将空瓶进行再利用。例如达到一定数量以后,这些空瓶会被回收,再制成桌子或是椅子,用于资助贫困山区的小学等。”

掉入冰湖后的责任感

翻开《2020 个年轻人如何看2030:中国年轻人“明天观”报告》,记者被勾起了兴致。

今天的年轻人生活在特殊的历史情境中:既享受到了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带来的红利,也面临生态破坏、隔阂冲突、信息过载等诸多文明背后的“不能承受之重”。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变化发生得越来越快,因此,和几年前相比,年轻人的“明天观” 渐渐转化:

从“一眼能看到的未来”,到“不可控的明天”;

从“一定会更好” 的明天,到“可能会更糟” 的明天;

从“只关心自己” 的明天,到“关注命运共同体” 的明天;

从“等待变化降临” 的明天,到“用行动影响” 明天。

明天“可能会更糟”,但大多数年轻人,依旧朝着“我们尽量要更好”的方向努力。他们期待着一个和谐一体、公平公正、多元包容的明天,类似“命运共同体” 般的表述,被频频提及。

报告显示,90% 以上的年轻人,都会切身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改变中。而这样一群用当下行动形塑明天的年轻人,即是“明天合伙人”。他们中,有“好好买星人”(减法消费)、“随手拯救日常星人”(公益志愿)、“小浪花创造者”(理性发声)、“乐活现充玩家”(联结自然)、“后现代钢铁侠”(善于创新)、“次元壁穿越者”(跨界开放)……

BottleDream 创始人阿菜表示:“中国的年轻人乐于通过方式新颖的可持续生活实验来守护家园。作为绿色生活的重要参与主体,青年一代和创新的力量将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力量。”

青年一代的可持续生活实验,在温旭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作为极地学院创始人、“<2℃计划” 发起人,他是首位从南极海岸出发、单人无助力无补给抵达南极点的探险者。

“我从16 岁开始登山探险,也是青藏高原、冰川研究的成员之一。我完成了地球三级的探险——珠穆朗玛峰、北极的格陵兰岛和单人穿越南极大陆的科学探险,目的在于直观地观察冰川的变化。……其实冰川是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指示器,……一滴水或者一块冰,都能够让我感受到地球的脉动,而冰川的融化,则让我觉得地球好像在沉重地呼吸。我经历过不止一次气候变化带来的严重危机,在攀登青藏高原冰川的时候,曾掉入一个因为冰川融水而凝聚的巨大冰湖,离死亡仅一步之遥,那一刻,我体会到冰川融化时北极熊的无助和绝望。这次经历攸关生死,我因之产生了一份不同以往的责任感,科学探险不止关乎自我,也关乎于所有人的明天。”温旭说。

温旭探险南极期间,《独步南极》纪录片也进行了同步拍摄。该片在中国南极科考的大背景下,通过记录温旭前往南极大陆、挑战人类首次无助力无后援单人穿越南极的探险过程, 向世界传递当代中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以及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无畏精神和坚定信念,侧面展现中国人在应对气候变化时展现出的智慧和责任担当,呈现中国在南极科学探险的努力与成果。

由温旭组织并发起的“<2℃计划”,依靠人类首次穿越地球三极的科学探险暨全球气候变化公益科普项目,呼吁全社会共同认识极地、保护极地,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关心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事儿。科学探险告诉我们,明天既是自然定义的,也是由我们今天的选择定义的。”

生活本是艺术

温旭坠落冰湖的故事, 让记者不由得联想到了《 乞力马扎罗的雪》。 海明威写:“ 乞力马扎罗是一座海拔一万九千七百一十英尺的长年积雪的高山,据说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西高峰叫马塞人(masai,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一种游牧狩猎民族)的‘鄂阿奇—鄂阿伊’,即上帝的庙殿。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作过解释。”

小说萦绕着“死” 的气息,可是这个开头惊艳十分,透着桀骜的倔强。豹子的残骸为什么偏偏埋葬在雪山的高峰?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出现的地点,重要的是掩卷之余,读者能隐隐触碰到向往“意义”、向往“崇高” 的,又寂寞又不甘的灵魂。

重要的是,我们终将面对死亡;而在那之前,我们愿意活得不那么千篇一律,活得精彩。

绿色环保可持续,是“新生活实验” 的一个层面;这场实验的其它内容,也蕴含着同样丰富的维度。

有人选择攒一笔钱,不多不少正正好好,然后带着伴侣去山上,过一种“半隐居” 的日子。有你的地方就是家,横流物欲关门外。弊衣蔬食,自给自足,不改其乐。

有人选择研究昆虫、研究星辰,研究大地与天空。爱自然、爱宇宙;保持好奇,保持关爱,保持探索——像“纪录片人生”吗?的确。我要自编、自导、自演,绝对C 位。

有人选择用慧心巧手,改造寡淡无味的一切。炒一碟菜,温一壶酒,编个头发,做个首饰……良辰美景,细水长流。匠心点染了朴素的日常,朴素的日常亦发光。

有人选择突破生理极限,不断“挑衅” 身体素质的红线。他们跑步、跳跃、举重,追求“更快、更高、更强”。从不care 年龄问题,从不知道“放弃” 两字怎么写。

看出来了么?一场成功的“新生活实验”,讲艺术。生活本是艺术,主动发挥,有所作为,便五彩斑斓,乐趣无尽——很多时候,细小的快乐,也能涌动绵长的幸福。

或许,陷于时代沼泽,很多人难以逃离,寸寸下沉。

然而,另有很多人,厘清思绪,该转身时转身,该重启时重启。该营造新天地时,不乏勇气与天真。

他们的闲情雅致,源于天性里清新超逸的那部分,他们的价值观,被正向的趣尚所托举,从而确保了一方心田的恒久安宁——灵动自在的“内循环”,隔离了无聊;平衡稳定的状态,隔离了外界的喧嚣。

最后,他们真真切切找到了本我。

他们明白:我是谁,我在干什么,我的“实验”,可能会带着我、带着我身边的人走到哪里去。

走啊走,走啊走,走遍青山人未老,在地球上走出了一个同心圆——呼吸共同,命运共同。

如斯生活,俯仰无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