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上海靠什么跻身国际航运中心前三?
第66版:社会 2020-07-20

上海靠什么跻身国际航运中心前三?

刘朝晖

上图:洋山深水港的建成,为上海成为国际航运中心提供了重要支撑。摄影/ 王雨青

右图:今年航海日活动中,帆船巡游成为黄浦江上的靓丽风景。摄影/ 周青

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排名TOP10

上图:上海国际航空枢纽港已经成为我国客运量最大的航空枢纽,全球排名第四;货运量全球领先。

上海在不断改善港口硬件设施的同时,航运“软实力” 也取得重要突破,供应链节点地位与高端航运服务功能加速融合,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综合实力更进一步。

记者|刘朝晖

7月11 日,上海作为主办城市迎来了第16 个中国航海日,这一天,也是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15 周年的纪念日。航运,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上海的城市发展也与航运带来的全球化密不可分。

2020 年,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建成的目标年,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上,今年中国航海日上所透露的信息令人振奋——上海首度跻身全球航运中心排名前三名,这也印证了,上海这座以港而兴的东方大都市,已经基本建成国际航运中心,并站在了迈向更高目标的起点上。

不负重托

从基本建成迈入全面建成

7 月11 日上午,第16 个中国航海日活动在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拉开帷幕。上海港所有船舶挂满旗并持续鸣笛1 分钟,明星舰船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 号以及 “海巡01” 轮、“东海救204” 轮、“海巡166” 轮在国客码头迎接市民的免费参观,黄浦江上15 艘帆船以表演赛形式绕标巡游……

在这一系列充满航海文化与航海精神的活动展开的同时,一场令人瞩目的航海日论坛也在北外滩举行。就在这场论坛上,《新华- 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0)》正式发布,报告显示,上海首次跻身国际航运中心排名前三强,仅次于新加坡和伦敦。以上海为代表的亚太地区航运中心,保持了良好的上升势头,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加速“东移”。

“新华- 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 由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波罗的海交易所于2014 年首次向全球推出,指数包含3 个一级指标,17 个二级指标,从港口条件、航运服务和综合环境三个维度表征国际航运中心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指数发布六年以来,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今年的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20 年全球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前10 位分别为新加坡、伦敦、上海、香港、迪拜、鹿特丹、汉堡、雅典、纽约- 新泽西、东京。从前十强看,5 个位于亚洲,4 个位于欧洲,1 个位于美洲。新加坡保持领先态势,连续7 年夺冠;伦敦凭借高端航运服务的优势积累,重回次席;上海在航运硬件和软件建设上持续发力,首次位列前三;香港多项指标有所下降,排名下滑至第四;雅典受益于“一带一路” 倡议的带动作用,排名升至第八位。近年来,世界经济重心和国际航运中心“东移” 的趋势日益清晰。对比2019 与2020 年亚洲航运中心排名来看,有11 个城市的排名有所上升,占亚洲样本总量的61.11%。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航运离不开港口。港口的发展,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始终有着沉甸甸的分量。加速建设世界一流强港,更好地服务国家建设,是新时期建设航运强国的重要命题。

2009 年国家对上海明确提出了“到2020 年,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 的目标。经过20 多年来的发展,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十连冠、集疏运体系不断完善、服务水平与营商环境稳步提升……上海不负重托,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征途上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也正是这份答卷的充分印证。

“上海在资源要素集聚、枢纽能级提升、服务功能完善、市场环境优化、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基本建成了世界公认的国际航运中心。”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在2020 航海日论坛上说。而在此前一天交通运输部在上海举行的中国航海日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一级巡视员蔡军也表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将从“基本建成” 迈入“全面建成”的历史新阶段。

软硬齐飞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成效显著

如果说发展指数的报告相对抽象的话,那么如果去正在北外滩举行的“向海而兴·扬帆远航——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成果展”看看,也许就会对上海为何有实力跻身全球国际航运中心的前三之列,有直观而清晰的认识。在1500 平方米的展厅内,共展出了500 余幅图片,30 余件集装箱船、邮轮和飞机模型等展品,是上海这些年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上所取得成就的精华浓缩。

目前,上海已经汇聚了综合运力规模排名世界第一的中远海运集团、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中国船舶集团、全球最大的港口机械重型装备制造商振华重工,以及国际海事组织亚洲海事技术合作中心、国际海上人命救助联盟亚太中心等国际性、国家级航运功能性机构。截至2019 年底,全球排名前百位班轮公司中的39 家、全球5 大船舶管理机构中的4 家、国际船级社协会正式成员中的10 家、全球排名前5 的邮轮企业均在沪设立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外高桥集装箱码头建设和洋山深水港区选址论证‘三管齐下’,是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有力支撑。”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张林表示。经过多年建设,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主体的上海港,完成了从黄浦江沿岸12 个装卸作业区,到长江口的外高桥港区,再到东海上的洋山深水港区的华丽“三级跳”。

习近平总书记2018 年11 月曾勉励洋山港建设者,要有勇创世界一流的志气和勇气,要做就做最好的,努力创造更多世界第一。如今,汇聚众多先进科技的洋山四期无人码头,是目前全球正在运营的规模最大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已经成为中国海港的一张世界级名片。

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是港口集疏运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重要板块。随着长江12.5 米深水航道向上游延伸,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龙头,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长江港口体系逐步形成,长江中上游江海联运能力大幅提升。到今年年底,上海港腹地长三角地区的集装箱将通过苏申外港线、平申线、杭申线、长湖申线、大芦线等航道直抵芦潮港等内河集装箱港区,上海港集疏运体系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2017 年,上海港成为全球首个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000 万标箱的港口,2019 年达4330.3 万标箱,连续10年蝉联世界集装箱吞吐量第一。一手牵长江,一手牵世界,上海港集装箱班轮航线直达全球近300 个港口。

与此同时,上海空港也与海港建设比翼齐飞,两大机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2019 年,上海机场通航全球50 个国家,通航点总数达314 个,两大机场旅客吞吐量首超1.2亿人次,完成货邮吞吐量405.7 万吨。上海国际航空枢纽港已经成为我国客运量最大的航空枢纽,全球排名第四;货运量全球领先,浦东机场货邮吞吐量位列全球第三。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主任於世成认为,从指标体系来看,港口条件方面,上海硬件方面进入前三名是毫无疑问的。而上海在不断改善港口硬件设施的同时,航运“软实力” 也取得重要突破,供应链节点地位与高端航运服务功能加速融合,海事法律与仲裁、航运融资与保险、海事教育与研发、航运咨询与信息等服务能级进一步提高,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综合实力更进一步。

我国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国家级航运交易所——上海航运交易所,自1996 年应运而生后,首创“一门式” 通关服务平台,搭建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首发国际集装箱运价指数,填补国际空白,并逐步打造21 大类涵盖各主要运输市场及船员薪酬、“一带一路”、船舶价格等主要指标在内的“上海航运指数(SHSI)”品牌……20多年来,上海航运交易所书写了中国航运业的诸多“第一”。

2019 年上海航运保险业务规模也首次超越老牌保险中心香港,上海船舶险和货运险业务总量达43.7亿元,在全国占比23.5%,已成为国内航运保险市场中心,国际市场份额也名列前茅。2019 年,上海的海事律所合伙人数量已经达到629人,位居全球第四。

当下,临港自贸区新片区已成为上海对外开放和开展国际贸易的重要窗口。今年5 月20 日,上海海事局向洋山港海事局下放及调整36 项行政执法事权,推动临港自由贸易新片区海事业务“区内事、区内办”。6 月中旬,洋山海事局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完成了下放行政执法事权后的首单船舶登记变更业务,比以往常规流程节省了3 至5天时间。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改革推进下,与航运服务相关的多种业务准入门槛大幅降低。上海现代航运服务业百花齐放,更繁荣更高端。

据悉,接下来上海将深入推进国际航运中心新一轮建设工作:一是夯实枢纽门户功能,强化国际航运竞争力。二是强化资源配置功能,提升国际航运影响力。三是聚焦科技创新功能,形成航运发展策源力。

无惧疫情

全力维护国际物流畅通

今年中国航海日的主题是“携手同行,维护国际物流畅通”。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航运业带来了巨大冲击,让全球的港航业难以正常开展业务。为保障国际物流产业链稳定,交通运输部等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推进港航企业复工复产达产。4 月中旬,全国港口货运企业就已实现全部复工,1-6 月份,通过海运向美国、巴西、日本等国累计发送国际邮件超过13000 吨。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表示,中国上半年港口货物吞吐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近3 个月连续保持增长势头。为维护国际物流供应链畅通稳定,上海发挥了相当重要和关键的作用,相当不易。

虽然受疫情影响,今年2 月份同比下跌近20%,但经过这几个月的努力,二季度跌幅已收窄到4%左右。进入7 月,上海港每日的集装箱吞吐量已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今年上半年,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000 万标准箱,仍然保持全球第一。其中,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借助全程无人化、智能化装卸的优势,不仅克服了复工初期人员、车辆复工率不足等瓶颈问题,也大大减少了疫情交叉感染风险,实现集装箱吞吐量同比逆势增长。“有压力,但我们有信心把影响降到最低,保持全球第一的目标始终未变。”今年3 月上旬,上港集团领导做出了这样的决心表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为降低疫情蔓延风险,对人员出入境采取了严格的管控措施,这其中也包括船员,造成许多国际航行船舶船员,特别是中国籍船员无法正常换班,甚至是超期服务,船员换班难已成为当前全球航运业的突出问题。

今年3 月20 日,上海港印发《船员健康管理要求》,明确了境外来沪船舶船员管控要求和换班操作流程,成为全球第一个在疫情防控期间公开发布相关规定的国际大港。只要符合《要求》的国际航运公司中国籍船员,都可以在上海港实施换班。

3 月23 日,“海洋量子号” 邮轮在经历长时间的海上漂泊后终于靠泊上海港,顺利完成353 名合同期满中国籍船员的离船入境和1 名马来西亚籍船员的紧急救助工作;5月29 日,“海洋光谱号” 邮轮再次靠泊上海港,顺利完成400 名中国籍船员的离船入境和2 名船员(1 人印尼籍、1 人中国籍)的紧急救助工作。

这两次船员换班在全球邮轮业界影响很大。上海港在疫情暴发初期果断叫停邮轮运营,后期又稳妥实施了两艘母港邮轮的中国籍船员换班工作,充分展现了上海的责任和担当,为提升中国在国际邮轮业界的形象做出了积极贡献。

据悉,上海目前已启用4 个船员专用隔离点,合计627 个房间,可以满足每月约2000 名船员的隔离需求,已超过上海港往年月均船员换班入境人数(1500 名)。据统计,2020 年4 月1 日至7 月8 日,上海港累计下船入境人员5588 人,约占全国同期下船入境总数的三分之一,上述人员经海关核酸检测全部为阴性,并全部实施了补足14 天的集中隔离要求。

为保障船员正常换班,上海创下了全球第一,得到了国际和国内的广泛好评。这些经验,近期也在全球港口管理机构圆桌视频会议和交通运输部的多次电视电话会议中进行了分享。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