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3日 星期五
B站的飞天梦
第3版:新民一周 2020-07-20

B站的飞天梦

朱国顺

朱国顺

7月10 日12 时17 分,中国新型运载火箭快舟11 号在酒泉首飞,火箭点火起飞直至一二级分离均正常,但随后突发异常情况,发射失利。与之同时,哔哩哔哩网站的飞天梦,也随之折戟。

快舟11 号首发失利,令人深感遗憾。这枚火箭是我国运载能力最强、起飞质量最大、箭体直径最大的新型固体运载火箭,直径2.2 米,发射质量78 吨,起飞推力达180 吨,能采用车载移动发射方式,将1.5 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或者将1 吨重的载荷送入700 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这些数据相对于力大势沉的液体火箭来说,算不上什么厉害,但是对于固体火箭来说,就非常了不起。

相对于液体火箭,固体火箭具有两大无可替代的优势,一是便于保存,运输、隐蔽都十分方便;二是发射准备时间短,可以做到即用即射。这样的特点不仅使得现役各国军用导弹包括战略导弹,绝大多数都采用固体火箭,也在民用领域越来越多地探索发展固体燃料大推力火箭,以达到快速发射目的,获得“快速进入空间能力”。相比于固体火箭几天甚至于几小时的发射准备时间,类似于德尔塔四型那样的大型液体火箭,发射准备时间甚至可能长达半年。

固体火箭的弱项在于,同等体积重量,推力远不如液体火箭。原因容易理解,固体物质粘合的密度,一定不如液体物质密度大,加上液体燃料可燃性选择范围大,因而液体火箭比冲,要远大于固体火箭,大体上相差一个数量级。我国最重型的液体火箭长征5 号B,发射推力已超过1000 吨,而最大的固体火箭快舟11 号,发射推力为180 吨。

制造固体火箭的另一个难点是,固体燃料是像混凝土一样浇筑进火箭壳体内,形成一整块固体燃料柱,浇筑要求极高。燃料与火箭壳体必须紧密贴合在一起,如果有一点点空隙,燃烧时高达1500 摄氏度的烈焰就会与空气产生反应,燃烧面会变得不规则进而导致爆炸。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固体火箭发展难度更大,成功发射也更加不容易。

在快舟11 号之前,我国在民用固体火箭领域,已先后有快舟1 号与快舟1 号甲两型火箭,连续实施了11 次发射任务,成功率100%。这两型火箭脱胎于“东风快递”,成熟度很高,因而发发成功。但火箭运力偏小,近地轨道运力300 公斤,700 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力200 公斤。快舟11 号突破在于,运力整整提升了5 倍,还采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箭体,比传统壳体材料重量下降了一半,运载系数达到了同类火箭的世界领先水平。

快舟11 号特别引人瞩目,还跟哔哩哔哩网站事先张扬的宣传有关。快舟11 号搭载有两颗卫星,其中一颗吉林1 号高分02E 星,被B 站冠名为哔哩哔哩视频卫星。B 站在今年6月1 日儿童节那天官宣,“B 站要把你的好奇心送上天。视频卫星要飞到离星星更近的地方,把世界拍给你看”。

B 站表示,这颗卫星每天环绕地球15 圈,具有三维立体成像功能,可实现高精度对地遥感观测。B 站还将为用户定制拍摄任务,就是说你想看什么,B 站可以为你拍什么。通过此次发射,B站也将成为首个拥有专属卫星的互联网公司。

正像人类的梦想,并不总是能如愿的那样,作为人类飞天梦想的集大成者,航天发射一向以来都是充满了风险的探索,成功的金光大道,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利中铺就的。中国航天今年有五次遇挫,其中长征7 号甲、快舟11 号都是全新型号,具有重要探索试验重任。没有探索或许不会有失败,但伟大的成就都是在探索中获得的。正是因为有了不懈探索的梦想,人类才取得了迄今那样的辉煌。

“把世界拍给你看”的愿景,在7 月10 日那天暂时停顿,但未来其实就在我们触手可及的眼前。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