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向明女篮称霸上海的“独门秘籍”
第31版:封面报道 2022-09-19
数十年卫冕所有比赛冠军

向明女篮称霸上海的“独门秘籍”

应琛

向明女篮队在训练。

95届校友刘炜回母校开展题为《冠军进校园,运动强体魄》讲座活动。图为刘炜与学校女篮队员交流比赛后为比赛用篮球签名。

1990年原校长姚秉华(左二)率向明女篮夺得全国中学生女子篮球锦标赛冠军(左一为原副校长闻忻威)。

副校长蒋蓉(第二排右二)率向明女篮出访美国。

向明学生在运动会上表演健美操。

深厚的篮球文化、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科学的训练模式,是向明女篮称霸上海的“独门秘籍”。

记者|应琛

在上海高中校园篮坛里,提起“向明中学”这四个字,几乎就是上海高中校园女篮冠军的代名词。数十年来,向明女篮在上海市各级篮球赛事中卫冕了所有比赛的冠军,是无可撼动的霸主。深厚的篮球文化、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科学的训练模式,是向明女篮称霸上海的“独门秘籍”。

作为上海市首批命名的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也是国家教委布局的高水平运动队(女子篮球),向明中学在2005年被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篮球),是在全市率先实行体教结合的试点校,向明的篮球、游泳、乒乓球三大传统项目多年来先后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刘炜、翁亦青、马蕴文、陈正昊、何智丽、庄泳、蒋丞稷、熊国鸣、朱颖文等一大批世界级优秀运动员。每年向明所有学生运动员也都高质量地输送到了985、211等知名高校。

在校训“明理向上”为核心的“学会创造,追求梦想”的教育理念指引下,这所百年名校的篮球之路,无疑将越走越宽广。

称霸上海中学生篮坛

8月初的某个下午,向明中学浦江校区篮球馆内,球员的叫喊、教练的哨音、球鞋和地板摩擦发出的吱吱声,加上篮球砸在篮筐上的“打铁声”交织在一起。

向明女篮的队员们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分组对抗。只见司职边峰(3号位)的陆薇甩开防守球员,急停转身后跳投命中,一连串的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我之前都是打中锋的,进入高中后,教练觉得我的体型更适合打边锋,便让我试试看。没想到意外挖掘了我的投篮‘天赋’。”身高一米八的陆薇告诉《新民周刊》记者,刚代表上海打完在海口举办的全国高中联赛的她们整个暑假都住在学校,正在全力备战马上要开打的上海市运会。

“我们现在每天上下午各训练两个半小时左右。上午教练会根据每个人的位置进行针对性的技术训练,下午一般就是分组对抗。”陆薇说,训练很科学合理,每练3天教练都会调整训练量,“有时还会专门做一些耐力训练,比如长跑、冲刺跑、折返跑等;也会安排我们进行专项力量训练,学校设专门提高体能、力量的训练室,器械挺全的”。

据了解,向明篮球是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上世纪50年代中期,向明操场聚拢了一群喜爱篮球的向明学子,每天玩到天墨黑,才拎起书包,余兴未尽地离开学校,空旷的操场也因此有了一伙痴迷篮球的人群,篮球运动开始热闹并充满生机。

1962年向明女篮首迎突破,冠亚军决赛在当年位于陕西南路的上海市体育馆,由向明挑战市三女中,全队踌躇满志,势在必得。赛前,体育馆处处是人头攒动的向明学子,满是山呼海啸的声浪,每逢目睹向明冠亚军之争必犯心脏病的王子修校长也亲临现场动员,教练李根福运筹帷幄,派出余哉英(中学生联队)、沈兰、史露明、范偃武、李秀英等主力阵容,在确保防守的情况下,坚决反击快攻。这场比赛虽是激烈,但向明女篮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优势,以55:30的大比分击败市三女中,勇夺冠军。

时间来到1965年,向明男篮征战中学生篮坛已近10年,虽从未染指联赛冠军,但经多年厉兵秣马,技战术日渐成熟,夺冠已是瓜熟蒂落。当时的这批男篮队员技术各异,组合又好,教练曾昭柱率队在那一年一路攻城略地无人可挡,大比分赢了五四中学,这是向明男篮历史上第一次夺冠。在经过岁月磨砺和锲而不舍的修炼后,向明男篮终于站上了上海中学生篮球的顶峰。

延续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种种原因,随着刘炜(初三)上调青年队,向明男篮停止招生,女篮则在教育部试办高水平队的背景下迎来了全新的发展。

虽然其间有起有伏,几十年来,篮球运动在向明校园里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向明女篮先后于1990、2004、2007、2013年勇夺全国中学生及全国U17比赛冠军。

在2011年举行的全国第七届城市运动会女子篮球U18组比赛上,向明中学女篮还曾创造了学生队打败专业队的奇迹。

“向明女篮还代表中国参加过世界中学生篮球锦标赛。”向明中学体育教研组组长谢懿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近十几年来,向明女篮在市级运动会上所向披靡,在各级中学生比赛中均没让冠军旁落,并代表上海市参加了四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女子篮球比赛。

但谢懿清楚地记得,1998年他刚来向明工作的时候,女篮队员还是在操场上训练,“塑胶场地也是后来才换的,更别说篮球馆了”。那个时候,卢湾校区礼堂门口的大台阶时常能看到女篮队员的身影,跑/跳台阶成了她们训练体能的好方法。

“向明体育的传统项目原来还有乒乓和游泳。其中,篮球和游泳都是我们自己培养的。”谢懿坦言,在当时很多人认为是不可思议的“奇迹”,因为向明没有篮球馆,也没有游泳馆,却能够培养出世界级的运动员。

据悉,1987年至今,向明中学向高校高水平女子篮球队输送了193名优秀运动员,向一线队(篮球、游泳、乒乓球)输送了近50名运动员。乒乓球教练纪大威、吴建华,游泳教练邓鹏里,篮球教练房金庆、董烨、何岁、陈虹、谢懿、李仁等作出了重大贡献。

虽然不能像别的同学那样享受假期,但因为喜欢篮球,女篮运动员陆薇觉得一切都很值得:“我很喜欢拼尽全力后取得胜利的感觉。”

今年3月在山东日照举办的全国第十八届女子高中锦标赛上,向明女篮拿下第六名。这是陆薇第一次参加该项赛事,也让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只有第六,但我们打出了自己的最好水平,没有留下任何遗憾”。

原来在小组赛中,向明女篮就遭遇了东道主日照一中和济源二中两个强敌,但小组赛只取前两名晋级。在与济源一中的比赛中,陆薇和队友们通过配合,坚决执行教练以高度打内线的战略,成功克制了对手速度快和投篮准的优势,在落后10多分的情况下在第四节成功上演大逆转,最后还赢了对手10分。

“在对日照一中的比赛中,我们同样发挥出了自己最好的状态与水平,比赛打得十分胶着,其实是有机会取得胜利的。”如今,陆薇已经在期待与更多高水平的球队切磋球技了。

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

“我们在培养队员时,不仅注重训练她们的篮球技术,还要让她们学会用智慧打球,这对球员未来的发展、人格的塑造和养成,都有非常好的帮助。”作为上海体教融合重点学校,向明中学校长芮仁杰说:“60多年来,体育作为向明创造文化品牌中的一个闪光点,在学校教育有着重要地位。”

据介绍,1962年,当时国家体委的举国训练体制开始逐步在各地展开,向明中学因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良好的教育资源,时任分管体育的副市长宋季文审时度势,以其独特的视野把市中学生篮球联队落户向明,这开创了把一个市级运动项目放在一个中学的先例,也是上海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两者优势互补相互结合的雏形,比最早提出的体教结合政策出台早了50余年。

1988年12月31日收到国家教委(88)教体司字046号文,明确了同意上海交通大学与向明中学挂钩培养体育运动后备人才的意见。由此建立了上海交通大学—向明中学(高、初)—卢湾第二中心小学—卢湾少体校的一条龙训练管理模式。

1989年8月15日,姚秉华校长应国家教委邀请在河北唐山召开的“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校座谈会”上介绍了向明中学的做法,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时炎在总结中称为“向明模式”“卢湾模式”,此讲话以通知形式下发全国。同年8月22日姚秉华校长应国家教委邀请再赴大连参加“全国试点中学管理办法”的起草工作。

1996年在沪教委体(96)第14号关于印发《关于本市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招收优秀初中学生运动员的暂行办法》的通知中再次明确了外省市运动员通过向明中学(国家教委规定可全国招生)渠道,按录取通知书办理入沪户口手续。这也是现行的市二线运动队学校招收外省市应届初中毕业体育特长生(50个名额)的前身。

时间来到2020年,在芮仁杰校长的领导下,向明中学又创建了向明教育集团女子篮球队一条龙训练管理模式,向明篮球在自身不断创新发展的同时也在默默地为上海中学生篮球事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陆薇就是通过“一条龙”训练管理模式发掘的女篮队员。而开学即将高三的她向记者表示,上大学仍然是她的首要目标,因此她会放弃一些娱乐的时间来抓文化课,“球也是会继续打的。如果有可能的话,在大学里我也会继续打球”。

谢懿也对记者强调,在当前新高考形势下,向明中学始终认为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为此,学校创建了运动员“分层”教学新模式,对运动员实行了特殊政策,各学科配备了骨干教师,工作量纳入了绩效范畴,针对运动员特点和具体情况调整了课程设置,主课小班化。

“尤其是数学与外语,这两门相对比较薄弱的主课,我们都会利用课余、周末与训练间隙对有困难的同学开小灶,切实提高运动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课程水平。”谢懿表示。

近几年,运动员全部顺利通过会考,有部分运动员成绩甚至达同年级中等偏上水平。尤其是这三年来,高中队共有18名队员进入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延续了运动员100%的升学率。

与此同时,向明中学深知,教练员队伍建设将关乎队伍的成败,也一直在不断努力完善女篮队的教练队伍。

目前,学校聘请了原中国青年队、教练兼教练组组长、CBA香港飞龙篮球俱乐部男子篮球队、空军女篮主教练李仁指导为主教练。“我们还在物色引进一到二名教练。”谢懿透露。

体育专项化选项教学

向明篮球从无到有进而辉煌灿烂,离不开滋养她的故土,其中球迷就是向明篮球赖以生存的一片沃土。

向明校园内的教师和学生习惯于把观看篮球比赛作为一道视觉饕餮盛宴。据校友回忆,当年向明篮球队比赛,数学老师苇起杭每赛必到,赛后又是必有一篇梦笔生花的球评,绘声绘色的场景描述好似餐后甜点,学生本是余兴未尽,见到评述更觉韵味无穷,如此反复,逐渐迷上篮球。

而校学生会每年组织的向明“新风杯”篮球联赛也成为同学们最为期待的比赛之一。每场比赛之际,球场便成为欢乐的海洋。

事实上,特色项目之外,向明中学历来重视学生体能体质的提高。在群众性全面健身活动方面,向明中学认真实施“三课二操二活动”,并将其编入课表,做到定点、定时、定内容,从而在制度上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活动时间。

谢懿告诉记者,作为学校创造教育改革的一部分,在教学改革小范围实验的基础上,在1998年就创建了“两班三教师、大小课相结合”的高中体育选项教学模式,“我们比现在提出来的高中专项化教学要早了好多年”。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该高中体育教学模式逐渐完善,发展成为如今的“三班四教师”,先后开出了10个专项。其中,篮球项目更是覆盖了所有年级。

此外,向明中学创设了“一月一赛”和社团活动等群众性全民健身特色活动。“向明中学在二期课改中成立的28个社团中有不少是与体育有关,我们依靠学校团委、学生会、体育协会积极组织各种体育活动。”据谢懿介绍,校田径运动会、亲子运动会及篮球、乒乓球、健身操等十多项比赛贯穿全年,“每个年级、班级均有球队。‘一月一赛’有力地推动了我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和普及”。

经过探索与实践,向明中学体育逐步形成了以人人都参与的体育课、课外活动、“一月一赛”、体质健康测试为基石,可选择参与的拓展型课程(篮球、健美操等)、协会活动(围棋、桥牌、定向越野、篮球等)、阳光体育大联赛、等级测试为中坚,少数精英组成传统项目(女篮、冰壶、保龄、桌球)为顶峰的宝塔形的体育教学与活动格局。

体育教学水平与质量大幅提高的同时,学生身体素质、体育意识、心理素质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统计显示,近年来向明学生体锻达标率在92%-94%之间,连续几年评为优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到95%。

可以说,向明篮球多年来逐步形成以德为先、以学为主,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校园文化。而良好的校园氛围又为篮球队员的个人发展开拓了一个广阔的天地。走过近70个春秋的向明篮球必将开拓创新,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