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曾念群
层层伏笔且暗藏人性揣摩的设计,非常尔冬升。
《海的尽头是草原》,电影名很取巧,有着诗歌般的意象,其实扣着一段有温度的历史,一段被称作“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
片名中的“海”指的是上海,“草原”是内蒙古的大草原,上世纪50年代末饥荒年代,内蒙古人民主动请缨,不远千里收养上海等地保育院的孤儿,约计3000孤儿辗转北上,在内蒙古牧民的收养下重获归宿。相隔千里的“海”与“草原”,就这样因为一场爱的接力紧密关联。
从文学的角度看,片名不无双关的用意。片中故事立足当下,从一个走到生命尽头的哥哥的视角切入,通过他穿越历史迷尘寻访,一方面钩沉那段渐行渐远的历史,一方面一家人终要从心结的汪洋中泅渡,抵达血脉亲情的草原。母亲之死虽留遗憾,但哥哥终了其夙愿并解开自己的心结,在他与母亲生命的尽头,不仅仅是离散亲人的久别重逢,更是爱如草原般的豁然开朗。
故事结构上,电影是三个时空场景交织叙事。其一是现实当下,哥哥为了不久于人世的母亲的夙愿,踏上找寻失散的妹妹旅程;其二是追忆当年,一家人因灾荒失散,妹妹成为“三千孤儿入内蒙”的一分子;其三是妹妹入蒙十年后的一场出走,引发另一段悲情往事。第一视角或说明线是哥哥的寻访,但叙事的重心却是妹妹的人生拼图。因为是寻访,故而叙事上多有“记者电影”意味,被走访的对象,成了片状故事的讲述者。
对于导演尔冬升来说,《海的尽头是草原》是个“命题作业”,出品人于冬把项目交到他手时,已经带着剧本了。香港导演触摸内地命题并不新鲜,比如林超贤两部票房顶流的《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更早前还有徐克执导的《智取威虎山》,愣是用武侠手笔把“样板戏”翻出了新意。所以新鲜的是,尔冬升如何接力保持新鲜。从成片效果看,《海的尽头是草原》在及格线以上,但新鲜与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影片的不足在于前半程节奏略有混乱,而后程煽情可以稍微克制。尤其是关于历史的叙述,生怕人看不懂,说明文的意味重了点。
个人以为,对人性的揣摩,是尔冬升对这个故事的一大加持。故事对哥哥几十年间为何从不寻找妹妹先按下不表,一度貌似仅只为了母亲夙愿而踏上寻妹之旅,随后抛出哥哥身患绝症时日无多的烟幕弹,当我们以为哥哥只是与死神赛跑寻妹时,导演又投下一枚深水炸弹:当年妈妈在踌躇送哥哥还是妹妹进孤儿院时,他有过私心和小动作。这既是哥哥那么多年不愿寻找或不敢面对妹妹的原因所在,同时也是陈宝国诠释哥哥这个角色内心戏的基石。这个层层伏笔且暗藏人性揣摩的设计,非常尔冬升。
电影的表达方面,爱并非本片的第一诉求,尔冬升的落点在于和解。同样的题材2010年内蒙古本土导演宁才执导过一部《额吉》,影片除了一展孩子们颠沛流离的命运,更侧重于牧民母亲娜仁花的爱与博大,且两个小主人公最终回到生母身边。尔冬升要避免故事同质化,必须找到母爱之外与当下大环境更契合的新表达。片中我们看到,额吉萨仁娜虽一度因为失去儿子而要弃杜思珩不顾,但心一软又原谅了她,而重逢的杜思珩在被哥哥问及是否恨过时,她说有了家庭和孩子之后就不恨了。时间抚平了萨仁娜一家的伤痕,也抹平了兄妹藏于心底的阴影。我们终将与时间达成和解,人与人之间如此,许多其他事物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