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风景与庭园》 [日]后藤朝太郎著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22年7月
除了探幽赏景,后藤也对中国风景旅游资源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未来的预想,对庭园的保护和管理提出真切实在的建议,这份专注与远见令人敬佩。
撰稿|微格尔青
一百年前的近现代,一位被称为“日本徐霞客”的日本学者、旅行者,怀着对中国风景名胜和庭园的热爱之情,来往中国五十余次,足迹几乎踏遍整个中国。他就是被称为“中国通”的日本语言学家、汉学家后藤朝太郎。
后藤所著的《中国的风景与庭园》成书于1928年,记录了他对中国风景和庭园艺术的现场体验、观察与思考,对中国文化的熟稔也使得他在文句之间将中国诗词与历史典故信手拈来,文字优美而饱含真情,加上百幅同时期拍摄的历史珍贵照片,带领我们穿越时光,回到一百年前的中国,观望中国风景与庭院在历史嬗变中留下的印迹。
彼时的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战乱动荡的时期,后藤穿行于中国各地,在混乱的时势中屏除干扰,沉淀心思,沉醉于中国山水之中。从华北大平原到西南的巴山蜀水,从华中潇湘八景、华东江南风情到岭南江海风光、南北庭园,都留下了后藤的足迹。
除了探幽赏景,后藤也对中国风景旅游资源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未来的预想,对庭园的保护和管理提出真切实在的建议,这份专注与远见令人敬佩。
后藤也有将中国风景与外国风景进行比较。他认为,长江三峡风光可谓世界风景之冠,美国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景色有相似之处,但三峡风光壮美连绵,有着“超过前者千百倍的力量”。充满优美情趣的江南水乡风景也是世界级水乡风光的典范,相信“会赢得全世界游客的啧啧赞叹”。北京宫殿建筑群规模宏大、伟岸磅礴,其艺术价值更是足以列入世界伟大建筑之林,“引为中国之骄傲”。
可见后藤对中国风景的热爱之情。他这份热爱并非是盲目吹捧,而是透过山水景象看到了中国景观独特的历史底蕴与人文意涵。
中国历代的文人墨客踏足河山,留下大量描述美景、抒发情怀的精彩诗文和画作,为原本毫无生气的景物注入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形成了特有的中国风景美学,构建出文人心中的乌托邦。人与自然由此联为一体,和谐共生。
而中国庭园则是连接人与自然、将人类创造力与自然审美相结合的人工构筑,也是融合了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和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
从前的园林多为宫廷皇室、王公贵族所有,设计极尽奢华、气派万千,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然而也有不少由文人墨客或僧人所造的简素古朴、自然幽静的私人庭园,充满野趣,主客相聚其间,比人工雕琢之所更多几分潇洒自如。
后藤曾在杭州西湖龙井禅寺内极简素的庭园中与高僧煮茗相谈,竟在不觉间进入禅问答的境界,沉浸在无念无想的冥思之中,这是一次难得的人与自然和谐结合的体验。
当我们拥有许多的时候,往往想要拥有更多,为物所累,如何舍弃便成为一个难题。园林的费心营造,本是人类想要拘束和掌控大自然、使其为己所享受的一种手段,但却很容易在不经意中反被其制约。当我们将目光从狭窄的庭园放到院墙之外,就会发现,自然美景比比皆是,天下山水景色都可以看作是我们自己的庭院而自由畅享,无需刻意追求人工庭园,也不必追逐所谓的热门景点、网红打卡点。正如后藤所说,“大自然就是最大的名园”。
人与风景、庭园之间该如何找到天然联结的契合点,如何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是行游山水庭园的意义所在,也是《中国的风景与庭园》这本近百年前的作品带给我们长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