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5日 星期三
公交“非常规路线”的探索样本
第45版:社会 2023-12-11

公交“非常规路线”的探索样本

吴雪

下图:驶过武威路的1230路。摄影/吴雪

下图:“公交+就医”公利班线。

上图:“公交+拥军”—拥军先锋号81路。

运营之初,为了能更好服务乘客,车队一边运营一边做调研,听取意见。比如,巴士终点站附近有一个规模较大的农贸市场,不少居民希望能根据市场的开放时间调整首末班车时间。车队接纳建议,拉长了运营时间。

记者|吴雪

位于武威路和真沃路路口,有一个半圆形的区域,停着三辆红白相间的小型公交车。早上9点,大批乘客在这里排队依次上车,乘客中有80%为老年人,其余为日常早晚高峰地铁接驳乘客。不到5分钟,车子就坐满了,缓缓驶出公交站点,下一辆再接着装载乘客。

自2015年开始,普陀区1230路公交运营8年,始终是桃浦镇居民的“心头好”,负责运营该条线路的上海智迅客运有限公司总经理须晨一告诉《新民周刊》,武威路真沃路是1230路的始发站点,主要服务对象为周边居民,尽管坐公交的人越来越少了,但1230路的乘客一直没断过,且都是“铁粉”老乘客。

“我每天到这里买菜的,票价1元很便宜,两小时以内还能享受换乘优惠。”70岁的李老先生说,自己上车慢,司机通常会等一等,如果这辆没位子坐,就等下一辆。目前,1230路线路日均客流量达3000人次,今年上半年客流量达46万人次。

今年10月,交通运输部等9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各地要因地制宜拓展更多服务渠道。《新民周刊》记者也从浦东建交委了解到,目前上海浦东,正以创新公交特色为目标,深度打造具有浦东“特色气息”的公交线路布局,开出了一些奇路。

社区巴士不是一种开法

断头路之困、“最后一公里”之苦,在上海不少区域存在着。前几年,普陀区在长征、长风、桃浦等区域陆续开出7条社区巴士线路,连接起断头路、覆盖“最后一公里”,大大提升了区内居民的出行便捷度。随着社区的开行,此地黑车生存空间大大压缩,道路秩序和乘客人身安全更有保障。

“王阿姨好”“李大哥好”,负责1230路的调度章阿姨,几乎对每一个乘客都很熟悉。每天一清早,桃浦地区的许多乘客都会像钟表一样准确地挤满这班公交,去上班、去菜场,或是走亲访友。这辆1230路,是全上海首条纳入市管公交体系的社区便民公交,也是首家由地方基层政府牵头设立客运企业来运营的巴士。

桃浦镇牵头注册了“上海智迅客运有限公司”,由桃浦镇人民政府下属的国有企业投资新成立全资公交客运企业——上海智迅客运有限公司,负责营运桃浦便民巴士。启动资金由栩浦镇人民政府落实并进行管理。巴士运营刚满一个月时,乘客就达到3.5万人次,基本实现保本。后来,客流量上来了,车队在2016年年中又投入了两辆车,以增加运能。2020年,又陆续将公交柴油车更换为了新能源公交。

上海智迅客运有限公司总经理须晨一告诉《新民周刊》,因为考虑到周边居民的实际需求,这条巴士更加灵活便民,共设置固定站点9个,扬招站点11个,线路全程约5公里,票价1元,在桃浦新村地区巡回穿梭行驶,几乎涵盖了桃浦新村内的菜场、地铁站、社区医院、大型超市及近10个居民小区。

运营之初,为了能更好服务乘客,车队一边运营一边做调研,听取意见。比如,终点站附近有一个规模较大的农贸市场,不少居民希望能根据市场的开放时间调整首末班车时间。车队接纳建议,调整了运营时间,从原先的上午7点至晚上10点,调整至上午6点30分至晚上9点30分。

据须晨一介绍,智迅客运还负责另一条线路李子园社区巴士,这条线路开通于2019年,单程3.5公里,与地铁11号线无缝对接,配置了1台新能源中巴车型,运营时间为6:30-20:30,发车间隔为30分钟。这条线路主要解决真南路822弄的出行难题。

开通之前,沿线周边居民出行都要依靠步行出822弄才能搭乘公交线路,东部片区居民到片区中心和卫生中心办事看病也没有直达线路;而真南路822弄是一条弄堂路,道路长度为1.5公里,宽度仅6米左右,常规公交无法驶入,居民出行存在较大困难。

随着轨交15号线的开通,离822弄最近的是武威东路站和古浪路站,822弄沿线居民迫切希望有可直达轨交站点的公交线路,方便出行。

与桃浦镇采取的方式不同,在普陀区其他通行条件受限地区,政府则多借助巴士集团之力打通“最后一公里”。

“附近没车”的苦恼困扰光复西路、枣阳路一带的居民许多年,那里的居民不管到哪个轨交站点都至少要走20分钟。2013年,这里被列入普陀区短驳公交规划。巴士集团大力支持开通1227路,由巴士三汽公司负责运营,开通第一天,就有不少居民排队乘车。

长征镇1231路短驳公交车也一样。长征镇光复西路、千阳南路一带长年都是断头路,没有形成通达的路网,长期没有公交线路。馨越公寓、上河湾等社区居民乘坐公交车很不方便。后来经过多部门协调,巴士集团把公交车开进了断头路。1231路线路总长4.5公里,虽然只有6个站点,但解决了馨越公寓等社区居民公交出行问题,还兼顾了金沙江路周边大量社区居民前往儿童医院就医的出行需求。

更灵活的小个子

与上海这些社区巴士类似,重庆公交提出“灵活巴士”“小巷公交”的方案,摸索符合地域特性的公交转型之路。“小巷公交”是一种懒人出行方式。一条小巷公交的环线只有1.9公里,直线距离只有500米;“灵活巴士”指在5平方公里左右的网格内,不定时间、不定线路、不定车辆,乘客从地铁站出来,公交车就在那里等,20分钟内把乘客送到站点,实现灵活拼车。

今年6月18日,大溪沟街道居民经常乘坐的小巷公交就满三岁了。大家为这个萌萌的“小家伙”唱起了生日歌。对于这一“小个子公交”,居民们难掩喜爱之情:小归小,还挺管用。

3209路是个环线。从大溪沟静园出发,绕过中山四路路口,又回到静园,全长仅4.8公里,却串联起1个轨道站、4个幼儿园、4个小学、1个中学以及2个敬老院。一些路段,由于道路条件所限,大型公交无法进入,过去出门基本靠走。现在公交就是一个爬坡的便民车。

“小巷公交”以“小”取胜,大型公交不能去的地方,它能去,大型公交不好转弯的地方,它能转,契合山城背街小巷弯多坡陡、道路狭窄的路况,能在城市公交无法触及的“毛细血管”发挥作用。据了解,通常一辆小巷公交的载客量只有19人,但客流量惊人,一天一辆车能拉900人。在山城重庆,这样站距不超过300米的小巷线路特别多。

2020年,重庆首批2条“小巷公交”试点线路3200路、3208路开行。如今,中心城区的“小巷公交”线路已经达到30多条,每天运送市民超过38000人次,而它也在变得越来越懂大家的需求。

在常规公交车型无法通行的次支道路上,“小巷公交”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从最开始的7座到11座,三年来,不少“小巷公交”根据客流变化升级了体量,但纯电动,本色雷打不动。环保的同时,车辆配置坡道辅助、油门防误踩、全息倒车影像等安全功能,设置乘客站立区和便民USB充电接口等服务设施,乘坐体验跟着升级。

记者也注意到,诸如山东滨州、浙江杭州等地都抓住细分市场在“做新文章”。比如在新杭州人租房热门区域三墩镇,杭州公交集团设立了基于小区与地铁站的接驳线路。此外还开设了在21时30分至23时运营的夜公交,从地铁站出发开往各小区,为加班的打工人们服务。据媒体报道,目前三墩片区日客流达3.63万人次,较优化前提升了21.68%;百公里客运量也从128.86人提升至150.17人,公交吸引力明显增强。

开进医院里的定制公交

山东滨州市沾化区委常委、副区长姜竹凯最近对媒体介绍:“截至目前,区财政每年投资300余万元,为6家企业设置通勤班车26部,开设班次64条,日均乘车人数约2000人次,实现了企业职工从家门口到公司的点对点服务。”

定制公交,在上海也有,且不囿于企业通勤班车。

“公利医院到了!……”随着普通话、上海话、英语三句悦耳的报站音响起,一辆公交车缓缓驶入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大门内,一路开到门急诊大楼门口才停下。《新民周刊》记者在现场看到,几位坐车前来就医的患者,一下车只需走上十米左右,就能到达门急诊大楼,非常方便。

原来这是上海浦东公交开行上海首条停在医院里的定制公交班线,自今年6月6日开行以来,已经运营半年。据浦东公利医院后勤部主任孙玉梅介绍,公利医院地处居民集聚区,附近有4条地铁线,以前周边居民就医复诊大多乘坐地铁,但最近的昌邑路地铁站距离医院有近1公里,最远的杨高中路地铁站到医院也有3公里多的距离。

定制巴士这条线路,可以直达医院,真正解决了周边83万人口就医的最后一公里。“我们不像年轻人,走一两公里不喘气,稍微走两步就全身出汗,下雨天高温天出行更不方便。”王阿婆说着走上了定制公交,这趟车正好发往她家附近的杨高中路地铁站,有了公交后,她再也不用麻烦孩子们请假陪诊了。

孙玉梅告诉《新民周刊》,目前,这趟班线早上7时发车,每半个小时发一班车,发车时间和医院门诊时间匹配,供市民免费乘坐。车上还设置了流动导医台,配有志愿者,为就医患者提供预检以及健康科普咨询服务,免去了患者在抵达医院后还要前往分诊台的步骤。

考虑到就诊患者通常以老年群体为主,志愿者在乘车过程中,还会帮助部分手机已开通线上预约功能的老人提前完成线上的挂号付费流程,下车后就能直接前往诊室候诊。“当时和浦东建交委沟通提出想法,我们希望给患者接驳问题解决掉,建交委希望有效利用公交资源,双方相当于一拍即合,促成了这条就医特色线路。”

孙玉梅说,接下来医院还将尝试在公交车内开展一些延伸服务。比如疾病的科普和预防等。而在临港、崇明等郊区,公交还承担着校车接驳的作用。比如,从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学院始发的首辆校园e乘巴士网约车,采取网约购票、上车验票的乘车方式,统一票价为20元,每周五、每周日营运,提高了周边师生出行的便捷程度。

记者也从浦东建交委了解到,接下来浦东公交将结合试运行期间的客流需求,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考虑进一步优化调整班车线路和班次,同时继续将公交“出行+服务”的理念进一步延伸到街镇、社区、楼宇,让更多周边居民知晓公交便民服务举措。

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邓涛涛教授认为,作为一种新兴交通服务模式,定制公交是传统公交系统的重要补充,有助于提升地面公交出行品质与服务水平。政府一方面要持宽容态度,关注其成长环境,给予其成长机会;另一方面,要更好地规范市场,依法管理,提高出行服务安全性。

浦东公交业务部经理辛雪强也告诉《新民周刊》,目前,浦东公交除了打通居民就医和上学需求的最后一公里,还打造了“公交+乡村”-老港特约定班线、“公交+直播”-主题巴士1057路、“公交+阅读”-移动图书馆“书香巴士”、“公交+拥军”-拥军先锋号81路等特色公交线路,居民在乘坐公交满足出行需求的同时,真正让文明实践成为无处不在的城市风景线。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向龙认为,无论从产品端还是运营端,企业都应结合城市特点,针对性设计高品质出行服务产品,积极推进适老化与无障碍化建设;同时,积极构建以公交服务为主体的多元化运营与一体化服务模式,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加立体的综合性解决方案。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