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一位意大利律师,在上海开了8家面包店
第20版:封面报道 2024-04-08

一位意大利律师,在上海开了8家面包店

王仲昀

作为一名律师,马巍从来没有去专业烘焙机构学习过。

NONNA,在意大利语中是“奶奶”的意思。

马巍想通过自己的面包店,传递一种地中海健康饮食文化。

记者|王仲昀

“喂?您好?您到了南昌路是吗?那地址有个后门,后门进去放柜子上就可以,看到了(口+伐)?”3月的一个周四下午,《新民周刊》记者在上海徐汇滨江的NONNA面包店见到马蒂奥·西塞罗(Matteo Cicero)时,他正在电话里用中文和快递员交谈。

这位在上海生活7年的意大利人,中文不仅流利,甚至有一丝上海口音。他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马巍。今年36岁的马巍身形高瘦,说话时喜欢一直注视对方。和记者见面那天,马巍穿着一件长款黑色风衣。从外貌上看,似乎和他的职业非常吻合。马巍是一位欧盟执业律师,拥有超过10年的律师从业经验。

但是从2022年6月起,马巍又多了一个身份——面包店NONNA创始人。如今,这位意大利律师的面包店,已经在上海开到了第八家。他从未去过专业机构学习烘焙,但他却做出了受到许多上海阿姨爷叔喜爱的面包。

租房开店,还要面试?

2024年3月,短短一个月内,NONNA就在上海多了两家新店。马巍告诉《新民周刊》,今年还会在上海开更多店。此外,他也开放了加盟,很快湖南长沙也会有NONNA。“中国人现在对肯德基、麦当劳还有星巴克都很熟悉,因为他们在中国的城市中越来越多。我的最终目标是,有一天NONNA作为面包店,也能开遍中国。”

回想起自己两年前在永康路的第一家面包店,马巍觉得开店前后充满了意想不到。这种意想不到,从他寻找门面那一刻就开始了。2021年底,马巍看中了永康路的一处门面。和他同一时期看中这里的还有一位打算开蛋糕店的老板。不久后,房东把两人一同叫来见面。三人坐在一张桌旁,房东坐在两位想要做生意的人对面,问他们想开什么店,打算怎么开。直到这时,马巍意识到,“原来房东要‘面试’我们这些租房的”。

马巍从租房“面试”中胜出,挑战随之而来。作为一个意大利人,在中国开一家和食品有关的店,这当中的规则和流程一开始都让马巍感到不是那么容易理解。永康路的门面房租高昂,而马巍从一开始就没想过把面包定价定得很贵,这意味着更大的经营压力。

自从2017年来到上海,马巍一直住在永康路附近。他习惯了这里,也喜欢这里。没有高楼,房子看上去旧旧的,周边居民和善,会问你晚饭吃了什么。“梧桐区”不停留于一种概念,而让这个意大利人有了一种真实的社区感。

创办NONNA时,马巍有一个核心理念——做老百姓的面包店。而永康路带给他的社区感,让他选择在这里开第一家店。既然是“老百姓的面包店”,价格自然不能太贵。更何况,在马巍从小的记忆里,面包就是意大利人生活中最常见的食物,从来不会卖得很贵。

开店两年来,马巍也以自己的方式建立和社区的联系。早在2022年重阳节,他就在徐汇区凌云街道的牵线搭桥之下,为徐汇区第二福利院的老人们送去了价值3000元的面包。

至于为什么想到要去开一家面包店,马巍认为这和他一直以来的性格有关。“做面包,和我本来的律师工作,看上去完全‘不搭界’。但是我觉得律师的工作太无聊了。我需要找一点创新性的、可以动手的事情缓解无聊。”

马巍说他是天生的“E人”,不能一直待在同一个地方,也不能很长时间内只做一件事。他原本是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KPMG)做法律顾问,长期生活在意大利米兰。直到有一天,他觉得有必要换一个地方看看。2017年,他辞职来到上海,边玩边学中文。三个月后,有朋友又给马巍介绍了一份律师工作,他便留在了这座城市。

在上海,马巍的业务聚焦于跨境贸易。他每天的日常就是审核合同,提供建议。慢慢地,他又想有所改变。“生活不能只有一条路,一种色彩。做面包就像是一种研发,你不知道会成功还是失败,但哪怕失败了,也是有意思的事。”马巍告诉记者。

“面包没那么复杂”

很多人第一次来到马巍的面包店,会问他“NONNA”的含义。这个词在意大利语中就是“奶奶”的意思。

奶奶是教会马巍做面包的人。直到开店,马巍也从来没去过专业烘焙机构学习。小时候,奶奶和妈妈就教他做面包。他觉得面包和披萨之于意大利人,就像饺子、包子之于中国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早已熟悉的食物,“面包没有那么复杂,只需要掌握最基础的知识,接下来就是不断调整口味”。

开店两年来,马巍也根据上海老百姓的喜好,对自己面包店的品种和口味进行优化。“通常来说,美国的甜品最甜,亚洲的甜品不甜,而欧洲的甜度是中等。但是我发现欧洲人认可的甜度,在上海还是不太被接受。所以我首先调整的是甜度。”说到这里,马巍又同记者聊起了那个中国人对于甜品的“最高评价”——不太甜。

在开店前,永康路已经充斥着年轻人们喜爱的网红店。马巍一开始也把主要的客户群体定为年轻人。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两年NONNA“俘获”了一批忠实的老年消费者。有一位住在附近的奶奶,已经90多岁,仍经常到店里买提拉米苏。

从年轻人到老年人,大家对于意大利面包的喜爱,让马巍看到了上海面包文化的可能性。“以前中国人说到咖啡,首先想到的是连锁品牌超过30块钱的产品。但是这些年,上海出现这么多精品咖啡店,咖啡也变得越来越便宜,10块钱就能买一杯好喝的咖啡。中国人意识到,原来咖啡不用那么贵。”

咖啡和面包,在意大利人生活中都很常见。咖啡在中国的日益“普及”,让马巍想也许有一天,面包文化也会从上海走到全中国。准确地说,马巍想通过自己的面包店,传递一种地中海健康饮食文化。“欧洲面包被越来越多中国人接受前,大家提到面包,最先想到的可能是那些很甜的奶油包。”但是在马巍的家乡西西里岛,饮食具有典型的地中海风格,讲究健康。开心果和橄榄油,是食物中最常见的元素。他把这些元素融入到NONNA的产品中,开心果可颂更是成为店里的招牌。

直到现在,马巍仍坚持为自己的面包店研发新产品。在他看来,自己还在做面包,一切都离不开热爱。在NONNA门店招牌的下方,仔细看会有一行小字写道:“From Sicily with love”(“来自西西里的热爱”)。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