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吉祥殊胜
第34版:何以中华/本周博物 2024-04-08

吉祥殊胜

王悦阳

《献吉祥草》。

五世班禅时期扎什伦布寺图。

乾隆金釉瓷法轮。

胜乐金刚莲花曼荼罗。

在藏传佛教中,“吉祥殊胜”是表达真诚问候与祝福。展览以此为题,寓意美好,也展现了难得一见的历史珍品。藏传佛教文物、历辈班禅额尔德尼与中央政府贡赐往来的精品,体现了藏传佛教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历代班禅大师与中央政府追求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共生并进、交往交流交融的光辉历程。

记者|王悦阳

位于西藏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代表性寺庙,也是历辈班禅额尔德尼的驻锡地。自17世纪以来,藏传佛教在清朝皇室传播与弘扬,展开了漫长的汉藏满蒙多元民族交流融合。

今年,澳门艺术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的年度大展“吉祥殊胜——故宫与扎什伦布寺珍藏文物展”,在西藏自治区文物局、扎什伦布寺的支持下,从故宫、扎什伦布寺遴选了137件珍贵藏品,汇聚濠江,因缘殊胜,引起轰动。

在藏传佛教中,“吉祥殊胜”是表达真诚问候与祝福。此次展览以此为题,展现了吉祥如意的寓意,也将难得一见的历史珍品,展现在澳门同胞面前。此次大展分为“从须弥福寿之庙至紫禁城”“来自扎什伦布寺的艺术”与“六世班禅的遗珍”三个单元。从这些藏传佛教文物、历辈班禅额尔德尼与中央政府贡赐往来的精品中,展现了藏传佛教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体现出历代班禅大师与中央政府追求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共生并进、交往交流交融的光辉历程。

从须弥福寿之庙至紫禁城

自1447年一世达赖喇嘛根敦珠巴兴建扎什伦布寺以来,扎什伦布寺就成为了后藏地区传播格鲁派教法的重要基地。四世班禅额尔德尼以后,扎什伦布寺的住持都只由历辈班禅担任。1713年,清朝康熙帝正式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赐金册、金印,并加封以前历世班禅,正式确认其宗教地位和政治地位,自此历世班禅须报中央政府册封成为定制。

由于历世班禅与清朝中央政府关系密切,贡使不断,大量的册印、档案、文物得以留存并见证了班禅额尔德尼的历史贡献和教法地位,而作为班禅驻锡地的扎什伦布寺,也与紫禁城有了深远渊源。在“从须弥福寿之庙至紫禁城”中,展示了一系列绘于17-18世纪,以班禅源流为主题的唐卡以及制作精美的佛像、法器等展品,都有助观众对藏传佛教,以及历世班禅与清朝中央政府关系的了解。

《五世班禅额尔德尼时期扎什伦布寺图》是一幅极为精彩的唐卡,此作尺寸不大,但却展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画面正中高耸的建筑是四世班禅额尔德尼的灵塔殿,其右侧是班禅的拉章(拉章是藏语音译,有喇嘛府邸之意)。画中僧人神态各异,或静或动,画面繁而不乱。建筑幡幢伞盖,门窗帘挂,细节面面俱到,用笔工整,完全写实,显示出画家极深的写实功底。全图用色凝重,布局严谨,笔触细致入微,加之唐卡之装裱为原装,用料颇精,也很难得,完全展现出扎什伦布寺早期绘画艺术的风貌。

除了唐卡,许多制作精美的器具也令人震撼。乾隆款金釉瓷法轮是令观众驻足最多的展品之一,其制作工艺精湛,是乾隆时期仿嵌宝石金器的杰作。据介绍,清代皇家崇奉藏传佛教,乾隆登基后曾命内务府造办处下属的景德镇御窑厂烧制各式瓷质佛像与法器备供奉之用。此款金釉瓷法轮仿自当时铜鎏金法轮,是乾隆朝所首创,弥足珍贵,这一工艺至嘉庆朝仍有制作,只是底款不同,形制并无区别。除此之外,这种瓷质法轮不仅以金彩仿出铜镀金效果,还以色彩鲜艳的釉色仿出绿松石、青金石、珊瑚等各种宝石,不得不令人赞叹当时工艺的创新与突破。

来自扎什伦布寺的艺术

“来自扎什伦布寺的艺术”集中展示了不同的佛教造像、藏传佛教文物精品,能让观众感受跨越数世纪的艺术传承、交融与变革。扎什伦布寺作为格鲁派四大寺之一,佛学修为精严,颇为西藏各派所推崇,是后藏的代表性寺庙,也是重要的佛学中心、艺术中心和文化中心。扎什伦布寺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早期汉地以及喜马拉雅地区的古代艺术珍品。另外,其官属作坊扎什吉彩生产的扎什璃玛铜造像和大量仿尼泊尔风格及古代印度风格的作品,类型丰富,风格多样,技术精湛,曾对清乾隆时期的宫廷造像产生过较大影响。同时,扎什伦布寺也是后藏地区重要的绘画中心之一,活跃于15世纪的著名艺术家勉拉顿珠曾长期驻锡扎什伦布寺,参与唐卡和壁画的创作并著述授徒,使扎什伦布寺成为藏区近代影响最大的绘画流派——勉唐画派的大本营。

在其中,唐卡《献吉祥草》最为精彩,这是佛传故事组画中的一幅,表现释迦牟尼从尼连禅河沐浴出来以后,要到菩提树下入定,决意悟道的场景。此画有两个引人注目的特征。其一,五色光芒以极细丝线画出,密集排列,高处一端如丝线被剪断一般整齐,这种画法常见于四川德格八蚌寺司徒班钦活佛风格的绘画中。其二,栏板、天空、树下、岩石、地上竹笋、阴影以蓝灰色平涂,而石几、树干、中间的地面等以淡绿色表现,加之淡黄色空蒙的远景令观者想到以司徒班钦为代表的八蚌寺艺术风格,以及深受云南丽江艺术风格影响的十世嘎玛巴曲英多杰的绘画作品。在历史上,司徒班钦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设计了很多独特的图像,如八大菩萨、大成就者和佛传故事。这幅佛传故事是极为少见的一幅,充分展示了他无限的想象力,比噶玛嘎智画派在汉藏艺术结合的路上走得更为深远。

再如制作工艺极为繁复的胜乐金刚莲花曼荼罗,这件作品以莲枝和莲蕾为形,表现以《吉祥胜乐小品》为根本经典的六十二尊胜乐曼荼罗的完整成员。莲蕾可以开启,上有伞形顶盖,可以固定莲蕾。揭开顶盖,曼荼罗随之开启,可以看到每一莲瓣内侧有四层尊神,由下而上,每一层共有八尊,为一组,分别代表以胜乐金刚为中心向外扩展的曼荼罗世界。其主干的下面是二层圆台作为底座,圆台中央以细腻流畅的线条刻画卷草纹作为装饰,外饰两周连珠纹。八瓣莲花在印度和西藏佛教传统中,通常作为心的象征,同时莲花也是纯洁和高贵的象征。以此题材作为曼荼罗的造型,不仅暗示曼荼罗在瑜伽修行过程中用于观想的作用,也暗喻佛教教法清净无染。

本周博物

唐卡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多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是色泽艳丽明亮。因此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