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6日 星期日
在殷墟,看全世界的“人类群星闪耀图”
第61版:文化 2024-04-08

在殷墟,看全世界的“人类群星闪耀图”

何映宇

站在殷墟,想着世界文明。

三星堆,黄金面具。

新干大洋洲商墓,双面神人铜头像。

左图:迈锡尼遗址。

右图:迈锡尼古城中出土的瑰宝——国王阿伽门农的护甲。

上图:1925年10月29日,卡特和一名埃及工作人员检查第三具纯金棺材。

印度高种姓的人皮肤白皙,和低种姓的人有明显的外观差异,因为他们是“雅利安人”的后裔,和印度低种姓族群不是一个族群。这一渊源,就要追溯到3000多年前与中国商朝同一时期的那段印度往事。

记者|何映宇

若从商王朝的时间截面看中国的两大河流长江与黄河,可以看到多处文明中心。殷墟是商王朝晚期的都邑,位于黄河中下游,同时期的长江上游有三星堆文明,属于古蜀国,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器非常著名。东部赣江流域则有新干大洋洲遗址,属于古虎国,出土的青铜器也很有特色。商王朝、古蜀国、古虎国同属中国文明的青铜时代。

而站在安阳殷墟看世界,愈发精彩多姿。同一时间截面上,古希腊有迈锡尼文明、两河流域进入加喜特王朝时期、古埃及是新王国时期、印度则处于吠陀时代早期。阿伽门农、卡什提里亚什四世、图坦卡蒙……不同的文明有各自的代表人物形象,共同织就了璀璨的人类群星闪耀图。

追踪古蜀国与古虎国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提出,从新石器时代的中国到夏商时期,其实同时存在着发展水平相近的众多文明,散布在中国的四面八方,犹如天上群星之星罗棋布。中原文明只是众星之一,而且并非众星的核心。

位于四川广汉市的三星堆遗址,一度蒙上了神秘色彩,关于三星堆到底是什么时期的,也是众说纷纭。

2023年11月,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碳十四年代研究团队在此次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发掘过程中从六个坑中共采集了200多个可供测年的样品,进行了全面研究。根据目前考古发掘研究结果和碳十四测年所能达到的精度,初步可以判断三星堆所发现的几个祭祀坑形成年代处于商代晚期。

这样,就确定了,创造三星堆文明的古蜀国,并不是史前文明的产物,更不是什么外星人留下的遗迹,而是商代晚期的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

无独有偶,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遗址,也属于这一时期。

这个大洋洲,可不是澳大利亚所在的大洋洲,因这里经常洪水泛滥,一片汪洋,因而得名。

1989年9月20日,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乡程家村的村民们正在忙着修复护河堤坝。可在他们取土时,却不经意间挖到了一堆奇形怪状、锈迹斑斑的青铜器。

次日,正在附近牛头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的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闻讯后到现场勘察,认定是一极为重要的发现,立即电告上级主管部门。相关部门及时制定了保护措施和抢救发掘方案,进行了考古发掘。考古队从11月6日到12月4日进行科学发掘。

经发掘,该墓为商代大墓,有一棺一椁,椁室东西长8.22米,两端有2层台。共出土文物1600余件,其中商代青铜器486件,玉器754件,陶器356件,骨器5件。国宝级文物5件,国家一级文物23件。文物中以青铜器最为引人注目,其数量之多、造型之奇、纹饰之美、铸工之精,为全国所罕见,被专家称为“江南青铜王国”。大洋洲商代大墓的发掘,一举改写了商周时期被称为蛮夷之地的江南历史,充分证明远在三千多年前赣江—鄱阳湖流域就有了高度发达的青铜发明。它的发现,是我国江南考古的一项重大突破,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新干县还于2003年3月1日在大墓遗址附近规划建设大洋洲商代青铜博物馆和遗址公园。

这是继河南安阳殷墟、四川广汉三星堆之后又一震惊世界的重大发现,向学术界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通观这批文物,使人明显感到,它与当地的吴城青铜文化属同一系统。

从出土陶器看,大洋洲墓相当吴城文化二期(相当于商代晚期)。墓中青铜器不少带有商文化二里冈期的特点,如大方鼎,除立耳上饰有伏虎外,形制纹饰及制作工艺都和河南郑州的出土品一致;三足提梁壶形制类似陕西城固龙头镇的壶;大钺花纹布局类似湖北黄陂盘龙城的钺。还有一些青铜器则有商代文化殷墟早期的特点,如方卣很像殷墟小屯YM331的卣,豆很像小屯YM388的白陶豆。有人认为这种新旧因素并存的现象同于殷墟早期某些青铜器墓,由之推断大洋洲墓也相当这一时期。但也有学者认为大洋洲墓应再晚一些。

安阳殷墟曾经出土过一件甲骨文卜辞,这样写着:贞,令望乘暨举途虎方,十一月。大意是商王武丁要去讨伐一个叫虎方的方国,向先祖大甲以及祖丁、祖甲告祭,求得先祖的保佑。

而在大洋洲墓出土的很多青铜器都用了虎纹装饰,比如鼎耳上装饰卧虎、鼎身用虎头纹、兵器戈弯曲的内部有虎头形。更是出土了一件伏鸟双尾虎形青铜器,神态极为逼真,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虎就是当时人们的图腾,而“虎方”就是对他们的称呼。这里可能就是曾经的古虎国所在地。

当殷墟遇到世界

在中国商代时期,世界是怎样的存在?

大约在公元前1450年,迈锡尼人占领了克里特岛,取代米诺斯人成为爱琴海世界的统治者。他们接手了米诺斯人的贸易网,在意大利南部和安纳托利亚西海岸建有商栈和要塞。同来自中东、北非和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商人进行交易。迈锡尼人可以进口到波罗的海沿岸的琥珀,迈锡尼陶器也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有出土。希腊商人们卖出本土出产的陶器、布匹和手工艺品,买进或者抢劫诸如黄金、黄铜和锡之类的金属。

这就是古希腊的迈锡尼时代。古希腊的神话源头可追溯到这一时期,荷马史诗亦源于迈锡尼时代。《荷马史诗》中的阿伽门农就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迈锡尼国王。除了《荷马史诗》,他亦登场于英雄诗系的其他作品(如《库普里亚》《小伊利亚特》)和《赫卡柏》《伊菲革涅娅在奥利斯》《奥瑞斯特亚》三联剧等古希腊悲剧作品中。

那时候,迈锡尼人已经开始崇拜宙斯和波塞冬。农业女神德莫特尔和她的女儿、一位植物女神佩尔塞福涅也出现在了泥板上。除此之外,快乐的酒神狄俄尼索斯、女战神雅典娜、狩猎女神阿尔特弥斯,天后赫拉,以及原始形态的阿波罗也是迈锡尼人献祭崇拜的对象。一些经典的神话生物与神话场景,开始出现在先民们的印章上。

迈锡尼人从未统为单一的王国,但城邦之间靠相同的语言、宗教信仰、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维持着认同感。在对外交往中,由最强大城邦君王作为盟主,代表各城邦与赫梯和埃及等势力交涉。

与迈锡尼同时期的赫梯,大约形成于公元前19世纪中叶,初为小国,后以哈图沙(今土耳其中部)为中心形成联盟,渐趋统一。公元前17世纪拉巴尔纳斯始建赫梯王国。赫梯在古巴比伦的后期逐渐强盛,常向两河流域侵扰,最大一次入侵发生在公元前16世纪初,赫梯军队攻陷巴比伦城,击溃古巴比伦王国,饱掠而归。

约公元前14世纪赫梯帝国达到鼎盛。首都先在库萨尔,后迁至哈图沙。公元前13世纪末,腓力斯丁人席卷东部地中海地区,赫梯被肢解。公元前8世纪,残存的赫梯帝国被亚述帝国灭亡。虽然最终灭亡,但赫梯帝国对古代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最先发明和使用铁器,大大推动了人类生产力的进步。如今风行于欧洲各国徽章和旗帜的双头鹰标志,据说最早可以溯源到古代赫梯帝国。

在赫梯人劫掠巴比伦之后,说着孤立语言的加喜特人(又称喀西特人)从古伊朗西北部扎格罗斯山脉涌来,跟着入侵占领了巴比伦,创建了一个王朝。这个王朝持续了435年,一直延续到了公元前1160年。巴比伦城市在这期间被改名为柯瑞狄尼阿什。

加喜特人原居于扎格罗斯山中部。公元前16世纪初占据巴比伦,建加喜特王朝。此时约当阿古姆二世时期。布尔纳布里亚什二世至卡什提里亚什四世期间(约前14世纪中—前13世纪后半),为其繁荣时期,与埃及新王国、赫梯帝国、亚述同为并立的大国。公元前13世纪后半期,亚述人和埃兰人入侵。约公元前1157年,加喜特王恩利尔纳丁·阿基被埃兰人拐走,加喜特王朝灭亡。

公元前1553年—公元前1085年是埃及新王国时期,此时埃及不断对外用兵,使得埃及的版图扩大一倍,因此这一时期又称为埃及帝国时期。由于祭司贵族的势力庞大,王权衰落,以及外族的入侵导致新王国在第19王朝末期的奴隶起义中被摧毁。公元前1085年,埃及祭司赫利霍尔篡位,新王国时期结束。

新王国时期是法老埃及历史上独特而重要的时期,是古埃及人驱逐外族敌人,实现国家独立统一的时期,法老一鼓作气,开疆拓土,将独立战争发展为侵略战争,第一次建立了庞大的古埃及帝国。

著名的图坦卡蒙就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的法老。他原来的名字叫“图坦卡吞”,意思是“阿吞”的形象,后改为图坦卡蒙,意思是“阿蒙”的形象。说明他的信仰从崇拜阿吞神向崇拜阿蒙神转变。(阿吞神、阿蒙神是法老在不同时期信仰的“太阳神”)他9岁君临天下,19岁暴亡,死因曾一度悬于谋杀,因此他的周身都被神秘色彩所笼罩。1922年,英国考古学家和埃及学先驱霍华德·卡特发掘了图坦卡蒙墓,发现了大量珍宝,震惊了西方世界。他的墓室口刻着神秘的咒语,巧合的是几个最早进入坟墓的人皆因各种原因早死,被当时的媒体大肆渲染成“法老的诅咒”,使得图坦卡蒙的名字在西方更为家喻户晓。在图坦卡蒙的坟墓被挖掘之后,他的生平和死因一直是考古学界研究争论的焦点。

与此同时,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居住在里海以及中亚草原的游牧民族雅利安—旁遮普人南下进入南亚次大陆西北部,这就是印度古文献中提及的雅利安人,他们往南驱逐古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吠陀文化和建立了种姓制度,把雅利安—旁遮普族的语言带到了印度。

“雅利安”(Aryan)这个词,其实就是埃兰在中古波斯语里的说法,现在我们说的“伊朗”(Iran),是这个词的变体。埃兰是伊朗最早的文明,“伊朗”(Iran)这个词的意思就是“雅利安人的家园”。而“雅利安人”又有“高贵之人”的意思,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之后,当地居民被征服,雅利安人称其为“达休”,意即“贱民”。雅利安人对当地土著居民发动大规模战争,摧毁了先前居民的定居点。

在到达印度后,雅利安人称村落为“哥罗摩”,由父权制的大家族组成。部落和氏族有着公民大会(雅利安人称其为“维达塔”),全体成员参加,负责军事、祭祀、战利品分配等问题。此外,氏族部落中还有“萨巴”和“萨米提”,是部落长老会议和部落的民众大会,由全体成年男子参加,负责军事的军事首领“罗阇”则是主要的权力机构之一。

随着战争不断的增多,“罗阇”的权力增大,僧侣贵族的权力也增大,社会开始发生分裂,氏族部落正式解体,私有制开始产生,大量穷人开始变为债务奴隶,瓦尔那制度(即种姓制度)开始出现。这就是印度有种姓制度的原因所在,也就是为什么印度高种姓的人皮肤白皙,和低种姓的人有明显的外观差异,因为他们是“雅利安人”的后裔,和印度低种姓族群不是一个族群。这一渊源,就要追溯到3000多年前与中国商朝同一时期的那段印度往事。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