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来了就说“中”,安阳文旅尝试“破圈”!
第52版:文化 2024-04-08

来了就说“中”,安阳文旅尝试“破圈”!

王仲昀

上图:古都安阳的地标,天宁寺文峰塔。

下图:中国文字博物馆。

下图:殷墟博物馆新馆三楼的沉浸式数字化体验展厅。

上图:羑里城。

“洹河夜游”在月亮岛上演。妇好率先登场,然后是秦汉乐鼓,再然后是韩琦、曹操、岳飞与《安阳好》《短歌行》《满江红》……

记者|王仲昀

太行山下,洹河水穿殷墟而过,蜿蜒远去。千年古城安阳,随着殷墟博物馆新馆开放,越发吸引世人目光。

乘坐高铁抵达安阳站的那一刻,一种恢弘之感扑面而来。即便安阳站位于城市东郊,而城市的东面都是近十年开发的新区,外来者仍能够通过一些元素迅速感知这座城市的肌底:气势恢宏的殷商建筑风格、甲骨文和简化字双标展示、随处可见的甲骨文公益广告标识,诉说着安阳厚重的历史。

2024年3月下旬,《新民周刊》记者前往安阳。从东郊的安阳站到安阳西北郊的殷墟,自东向西,会穿过整个安阳城区。和许多北方城市一样,安阳城区的马路又宽又直。汽车疾驰在宽阔的大道上,联想到这片土地曾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14世纪殷商王朝的首都,恢弘感和厚重感又多了几分。

在殷墟博物馆新馆开放一个月之际,记者通过实地探访安阳,找寻这座城市在新时代为文旅破圈而作出的多样化尝试。

文字之都,讲好当代故事

距今3000年前,殷商王室为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安阳这座城市,由此成为中国目前可被实证的历史起源地。随着时间推移,甲骨文已经演进为当代安阳最重要的一种历史遗产和文化符号,其元素亦深入到这座城市的点点滴滴。

如今在安阳,随处可见甲骨文的身影:除了安阳站那甲骨文形式的站名,在市文体中心,可以用双手触摸到装饰墙上的甲骨文;安阳市区主要公交站点、3.6万余套道路窨井盖,处处有殷商及甲骨文元素;全市超过100座甲骨文书屋,成为老百姓身边的文化载体。

倘若想要寻觅一个了解甲骨文与安阳之间关联的最佳去处,位于安阳城市中轴线上的中国文字博物馆,是很多人的首选项。

中国文字博物馆,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是我国唯一一座以文字为主题,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于一体的专题博物馆,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

记者探访博物馆当天,安阳下起了小雨。假如在晴天到访,想必这座博物馆在阳光映照下,从外观上看,定会呈现一派金碧辉煌。

中国文字博物馆实际上是一组具有殷商风韵的建筑群,由“宣文馆”“徽文馆”和“博文馆”构成。其中,主体馆“宣文馆”和字坊、甲骨碑林主题广场早在2009年业已建成,而续建工程东馆“徽文馆”、西馆“博文馆”以及汉字公园于2022年11月16日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从空中俯瞰,“徽文馆”“博文馆”两个场馆与“宣文馆”形成合抱之势,犹如汉字的“合”字。在博物馆南门,一座字坊矗立,其取自甲骨文和金文“字”的形状,是博物馆的标识性符号。

走进主馆“宣文馆”的一楼序厅,四面形态各异的灰色浮雕率先出现在视野中,整体呈现一种“天圆地方”的理念。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四面浮雕分别展示了中国文字载体发展史、中国书法发展史,以及“一片甲骨惊天下”和少数民族文字大家庭的盛况。

浮雕展现的脉络,实际上也大致体现了博物馆的展示陈列思路。在众多展厅中,中国文字发展史第一展厅主要介绍汉字的出现及其演变。按照陈列顺序走下去,参观者会依次看到金文和隶书的出现、发展及演变,了解到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字历史,以及不同历史时期文字呈现载体的变化。

安阳作为“文字之都”和甲骨文的发现地,在中国文字博物馆的诸多展厅中,专门设有甲骨文的一席之地。在专题陈列“一片甲骨惊天下”,记者看到这里以详实的资料向公众全面展现了安阳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发掘和研究历程。

走出“宣文馆”,步入“徽文馆”,则是另外三个专题陈列:“汉字民俗”“字书琼林”“书苑英华”。从主体馆到东馆,陈列的思路也逐步从宏观走向微观。在这里,博物馆通过选取文字发展历史中的亮点和重点进行深度诠释,更加细致、立体地呈现文字文化的整体形象。

仔细领略过“宣文馆”和“徽文馆”的陈列,或许会进一步明白这座我国唯一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的特殊之处:从古至今,从宏观到微观,不同民族和地区,公众得以全面提升有关文字的认知。

记者探访正值周末,来自中小学的研学团队,成为参观博物馆的“主力军”。从2014年至今,中国文字博物馆“甲骨学堂”先后举办文字文化教育活动1500余场,4.5万余个家庭参与其中。近百位国家级文字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知名专家学者来到“文博大讲坛”传道授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广大群众传播最新的文字研究成果。

显然,讲好甲骨文当代故事,“文字之都”安阳和这座博物馆,一直在路上。

2023年11月4日至8日,第十九届世界漫画大会在安阳举行。作为全球动漫界的“奥运会”,世界漫画大会在推动世界各国文旅文创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安阳是世界文化遗产甲骨文的故乡。甲骨文字的想象力与创意是漫画创作需要具备的。从这一点说,其他城市与安阳无法相比。”第十九届世界漫画大会组委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数智赋能,纵观盛世长卷

2月19日,在殷墟博物馆新馆开馆新闻发布会上,安阳市副市长王红兵表示,未来将通过打造精品线路、提高“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能力、强化数智赋能等,让游客“游在安阳、乐在安阳”,“来了不想走”,在安阳纵观盛世长卷,品鉴厚重河南。

无论是全链条服务,或是数智赋能,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目标——让游客在安阳拥有更加沉浸式的游玩体验。

在殷墟博物馆新馆,二楼的咖啡馆非常受游客欢迎。逛完一楼的展厅,正好可以在此稍作休憩。咖啡馆位于博物馆西侧。新馆在设计时,特意在这里留出一片长廊式的露台。这样一来,游客喝着咖啡,朝西远望,正好能够看到洹河对岸的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河两岸,古今对照,顿时令人感到一种时空交错。

当游客看完一楼和二楼有关甲骨文发掘的展览,来到三楼的沉浸式数字化体验展厅。在这里,得益于最新视听技术,甲骨文占卜的场景被最大限度地重现。通过这种沉浸式体验,游客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殷商时代,王室在日常生活中与甲骨文的种种联系。

来自河南许昌的徐女士,带着10岁的女儿来到殷墟新馆打卡。她告诉《新民周刊》,此前已经带孩子参观过旧馆,这次终于在周末预约到新馆参观。

记者在午后探访殷墟博物馆新馆。全部逛完走出来,时间临近傍晚。从新馆沿着洹河漫步,天色逐渐暗淡,夜幕降临。此时,在洹河南岸的月亮岛附近,桥梁、岸线、部分楼宇被五光十色的灯带点亮。

晚上7时,一场以殷墟、洹河为背景,以安阳文化为主线,巧妙结合戏剧、电影手法以及声、光、影等现代科技的“洹河夜游”在月亮岛准时上演。

当晚下着小雨,记者本以为演出会取消。没想到非但没取消,细雨还给这场演出带来了不一样的韵味。随着一道水幕在洹河月亮岛缓缓升起,一场穿越三千年的视听盛宴揭开序幕。

金戈铁马,战鼓声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将军妇好率先登场,大祭司为将军出征祈福祝祷。接下去,身穿轻盈水袖长衫的少女登场。她们在雨中长袖飞舞,尽显秦汉乐鼓风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韩琦、曹操、岳飞等与安阳有着关联的历史人物悉数登场。表演者引领全场观众齐诵《安阳好》《短歌行》《满江红》,将游客的思绪带回风起云涌的时代。

在演出过程中,甲骨文、文峰塔、殷墟宗庙遗址等安阳文化元素,在最新视觉效果的加持下,逐步呈现在游客视野中。

“洹河夜游”原本是传统的游船项目,游客在夜晚乘船,游赏洹河月亮岛两岸。而今,旅游需求升级之下,“不要浮光掠影,而要参与其中”成为游客普遍追求。于是从2023年11月起,每周五、周六又增加了上述演出。升级后的“洹河夜游”,不再只是一个旅游点位,更是一个文化地标。

在当下,“夜游”正成为领略多彩安阳的重要途径。除了“洹河夜游”,中国文字博物馆也于3月29日正式开启夜游活动。有别于白天阳光照耀下的金灿灿,在夜灯的映衬下,博物馆呈现另一种美轮美奂。

据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宁红亮介绍,夜游活动过程中,博物馆打造集游、赏、娱、购、食于一体的文化集市,陆续在馆区开展公益电影放映、非遗体验、雕版印刷等文化活动,力争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体验感受上为公众打造全方位的文化盛宴。

两个月前的龙年春节,中国文字博物馆同样开放了夜场活动。当时,许多家长带着小朋友,在博物馆各个展厅集印章,猜甲骨文字谜。通过沉浸式参与,小朋友拥有了一番难得的博物馆夜游经历。

古迹荟萃,照亮今日安阳

在“90后”牛牧晨看来,当下的安阳和他记忆中的安阳差别挺大的。

牛牧晨是土生土长安阳人,如今在北京大学求学。他告诉记者,自己儿时住在今天安阳市区西面的古城区,也就是“文峰中路三道街”这一带。据他回忆,那一带有许多“大院式的居民楼”,还有不少胡同,邻里关系紧密。至于今日安阳,城市东面的高楼大厦,在过去10年中拔地而起,和他儿时记忆中的安阳不一样。

安阳不仅文物富饶,也有诸多古迹。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安阳古城区的街巷垂直交叉、秩序井然,是典型的北方平原城池规范。街区内除了有纵横交错的街巷排布,还有褡裢坑、后仓坑、三角湖等多处人工湖。在过去的千百年间,这些人工水系保障着安阳人的生活所需,如今又成为让市民休闲的亲水游园。

在这片古城区,静静地矗立一处安阳地标建筑——文峰塔。文峰塔建于天宁寺内,原名天宁寺塔。后来,因塔位于旧彰德府文庙东北方,作为代表安阳当地“文风”的象征,故又称文峰塔。

文峰塔建于五代后周年间,高38.65米。很长一段时间里,文峰塔都是周边一带最高的建筑。高度并非文峰塔最特别之处。从外观上看,文峰塔下窄上宽,跟常见的古代宝塔正好相反。这样的构造放眼全国,实属罕见。

文峰塔对于游客的另一大吸引力,在于游客可以进到塔内,从木梯往上,手脚并用,一直登上最高层,凭栏远眺安阳城。不过就在记者参观文峰塔的半个月前,因维护修缮缘故,文峰塔对外暂停了登塔项目。

相较于中国文字博物馆和殷墟博物馆,文峰塔在今天的名声没有那么大。记者参观时看到,游客并不多,反而是一些住在附近的老人来此游玩。当地人告诉记者,因为文峰塔寓意“文风昌盛”,如今许多家庭会在孩子参加重要考试前,来此祈福。

如果将目光放得更广阔,在今天安阳的地理范围内,除了文峰塔,还有曹操高陵、岳飞庙、羑里城、马氏庄园、昼锦堂等古迹。再往西去,太行山上,还有“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发源地。

古迹荟萃,搭配今日安阳人民为文旅破圈而作出的种种努力,令这座千年古城在新时代续写文脉,期盼着八方来客。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