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中式消暑,原来可以这么City
第40版:健康 2024-08-05

中式消暑,原来可以这么City

应琛

上图:朱远航坐诊,称现在年轻人占到每天门诊量的一半。

下图:夏季入伏后,不少市民来到中医院,利用中国传统中医贴敷疗法进行“冬病夏治”。

上图:在汉服圈内,主打清凉休闲的圆领衫随着气温升高变得越发走红。

“惜命”的年轻人,用他们的热情与追求,炒热了一个赛道—中药代茶饮。而在这条产业链之外,更多中式消暑方式以被变得更好吃、更好玩,更时髦。

记者| 应琛

前有三伏天晒背、保温杯里泡枸杞,现有中药版乌梅汤供不应求……这个夏天,在社交媒体上,医院版的“宝藏茶饮”正成为足以和奶茶、咖啡并列的年轻人消费“新宠”。

犹记得去年夏天,浙江省中医院的乌梅汤火出了圈。作为中药代茶饮,其凭借物美价廉、口感清爽等优点受到年轻人追捧,曾在24小时内卖出115万帖。记者注意到,从今年6月起,沪上多家医院和不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药房不仅推出了自己的乌梅饮,还有更多消暑妙方可供市民选择。

年轻人手中“冰美式”换成了壶中“新中式”,再加上摇蒲扇、穿麻衣等效仿古人的生活方式,大家纷纷调侃:“原来中式消暑,也可以这么City啊!”

消暑顶流“乌梅饮”

“有没有人要一起开乌梅饮的,28元7包。”85后的李欣(化名)在一家传媒公司上班,平时工作压力大、应酬多、吃饭也不规律。加之夏天来到,气温渐高,李欣经常没什么胃口,心绪更加烦躁。偶然,她在手机上刷到了上海市黄浦区香山中医医院拍摄的短视频,便被一款“乌梅紫苏饮”种草了。

想到去年浙江省中医院大火的乌梅汤,李欣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想去医院“下单”,顺便在群里问了下同事,“没想到很多人响应”。第二天,她来到医院,在治未病科挂了简易门诊号后,经医生开方后很快便在中药房拿到了分装好的茶饮包。

尝试了之后,李欣发现这种医院配来的中药茶饮放心又靠谱,“喝了一个礼拜,感觉胃口变好了,同事都说我气色也好多了”。于是,她把平时爱喝的冰美式换成了乌梅饮,还特地买了个养生壶,工作之余就在办公室煮一煮,有时还会给想尝试的客户来一杯。

5月21日,浙江省中医院的乌梅汤2.0版本上线,12小时内已配出24万余帖。面对这款中式茶饮的再度爆火,上海多家医院和中药房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乌梅饮。

小红书网友“阿维囡”就是在刷到相关视频后,发现家附近的嘉定区中医医院也有类似的配方,便直接去医院配了,“我同事抢到了浙江省中医院的乌梅汤,我也喝了几帖,感觉还不错”。

据悉,乌梅汤出自明代著名医家方贤著的《奇效良方》,有生津止渴、行气开胃之功效。记者注意到,如今乌梅饮的配方虽大同小异,但也玩出了不少花样。

比如,浙江省中医院去年的乌梅汤药方中包含乌梅10克、山楂5克、陈皮6克、甘草5克,今年则在保留原方的基础上,增加荷叶和丹参等药材,升级为“乌梅荷叶饮”。对此,乌梅汤2.0版制方人、浙江省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中医师夏永良介绍道:“新加入的荷叶能去脂、丹参能活血,可改善夏季湿热造成的痰湿痰淤,具有化痰降浊,活血化瘀的功效。”

又如,据香山中医医院的官方公众号介绍,该院的“乌梅紫苏饮”不同于传统配方的酸梅汤,方以乌梅为君药,紫苏叶为臣药,佐以桑葚、山楂、陈皮等。乌梅和桑葚相伍,功能生津润燥,能改善因大量出汗导致的津亏失养;两药酸甘收敛,还能中和辛辣食物导致的胃中虚火上炎。紫苏叶与山楂、陈皮搭档,可以理气和胃,消食积,堪称“肉食的最好搭档”。

“紫苏叶同时还有解表散寒和解鱼蟹毒的功效,可以很好地缓解我们因为吹空调引起的外寒入里,吃海鲜河鲜引起的腹泻便溏等肠胃不适。”上海市黄浦区香山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朱远航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虽然配方并不复杂,但通过精妙的配伍能够起到生津降火而不碍脾胃,理气消积而不伤正气的功效,“因为乌梅和山楂都比较酸,大家煮的时候,还可以适量加入一些冰糖,起到‘酸甘化阴’的作用,即酸味的东西和甜味的东西在一起可以生津润燥”。

而嘉定区中医医院的“乌梅甘玫方”,则是在乌梅饮基础上添加陈皮、玫瑰花和薄荷,口感酸甜且带花果香,闻之还透着淡淡的清凉薄荷味,没有中药传统刻板的苦涩口感。

在朱远航看来,中药茶饮之所以会走红,一方面,与传统的茶饮相比,中药茶饮具有独特的、天然的草本药物配方,还有很多药食同源的成份,兼具保健和食品的功能,加之正规中医院为茶饮提供道地药材、专业配方的支撑,性价比极高;另一方面,随着养生年轻化的社会趋势,越来越多的“脆皮”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了分享这一别样的“新中式”,年轻人正成为当下养生消费的主力军。

据了解,浙江省中医院乌梅汤2.0版主要下单人群为20—35岁的年轻人,占比超过80%,由于民众抢购过于热情,该院的互联网医院系统一度瘫痪。

“通过乌梅饮这样一个相对来说比较通适性的茶饮让你来了解中医养生,接下去如果还有其他问题的话,那就需要医生量身定制,来推荐一些养生方、茶饮方,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朱远航提醒,不能把养生药茶完全地当“茶”而不当“药”,市民在享受中药茶饮带来的便利与益处时,仍需保持理性与谨慎。对于长期服用的市民,建议请医生把关,避免潜在的风险。

夏季更需“养阳”

实际上,随着民众健康意识增强,中医药在近年来愈发受到认可和欢迎,中医药文化也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推崇。这个夏天,还有多款中药代茶饮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欢迎。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的“清暑益气茶”,原方出自《温热经纬》,由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组成,这个简化版的方子去掉黄连、知母、粳米、西瓜翠衣、甘草,把荷梗改成荷叶,竹叶改成绿茶,加白茅根和芦根,作用与原方相当,可以起到良好的清暑益气的作用。

上海岳阳医院推出了三款节令茶饮方:岳阳轻盈方、岳阳消暑方、四参润心茶,满足不同人群需求。针对夏季容易烦躁不安、心烦失眠、口苦口干,四参润心茶的方子中主要有党参、北沙参、玄参、丹参等,有补气生津、宁心安神的功效。

而香山医院早在2019年就推出了自己的24节气养生茶饮。其中针对大暑和小暑,有一款专门清热补气的益元饮。

朱远航坦言,自己并不在乎乌梅饮可以火多久,更重要的意义是,它可以作为一个窗口,让更多人了解中医养生,如何根据不同节气和自己的体质来关爱自己的身体。

“中医有一句话叫‘春夏养阳’,讲究‘天人相应’,也就是说在春夏阳气最盛的时候,我们应该借助自然界的条件把自己体内的阳气升发出来,这样在秋冬季节才不容易生病。”朱远航解释道,但在江浙沪地区的人群普遍湿气较重,“上热下寒,上实下虚的体质特别多。这不是因为我们缺阳气,而是因为人体长期吹空调,或者吃一些冰饮,使得阳气被遏制在了体内,脾阳受损。所以年轻人经常会觉得有气无力,头昏脑涨”。

的确,现代生活虽然让人们享受了更多便利,但长时间的吹空调,或在饮食上的高脂、高能量,都给我们的身体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为什么现在流行三伏帖、三伏灸,它其实就是一种被动的治疗,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没时间出去运动,只能通过这些方法被动地疏导和补充阳气。”朱远航建议大家可以在合适的时候,或者不太热的时候,出去稍微晒晒背,“至少要晒晒你的大椎穴,它是人体的阳气聚集地,晒一下让阳气升发一下”。

回到乌梅饮,很多年轻人喜欢在熬煮后加冰或放在冰箱里冰镇后才喝。朱远航表示,对于本身就有脾虚胃寒的人而言是适得其反,因为冰饮会加重脾阳受困,导致自身对暑湿的耐受力下降。他建议,中药代茶饮最好温热服用,才能更好促进身体运化。

围炉冰仙女茶

“惜命”的年轻人,用他们的热情与追求,炒热了一个赛道——中药代茶饮。而在这条产业链之外,品牌和商家们如同敏锐的猎手,紧紧捕捉着年轻人的脉搏,将更多中式消暑方式变得更好吃、更好玩、更时髦。

去年冬天,围炉煮茶一度成为社交媒体打卡高频词。如今,持续的高温天气,让围炉冰茶代替煮茶成为年轻人的“新宠”。记者查询某点评平台发现,全国多个城市都有茶饮店推出围炉冰茶套餐,其中大多以2—4人餐为主,价格最高接近600元。

围炉冰茶,即将围炉的火换成冰,也可以将热茶变成冷泡茶,配以蛋糕、小蜜饯、果盘等,被商家宣传为“茶文化和新中式潮流的一次碰撞”,也被网友们称为“仙女下午茶”。

记者在沪上一家新式茶馆看到,大多数来“打卡”围炉冰茶的都是女生,她们有的身着新中式风格的服装,和三两好友围坐在桌前聊天喝茶,“特地过来体验的,冷萃茶的口感非常好,再加上周围的环境很有氛围”。

而在汉服圈内,主打清凉休闲的圆领衫随着气温升高变得越发走红,轻薄宋制两片裙的热度大有赶超马面裙的趋势,无袖比甲、坦领半臂换下了长袖上衫,成为夏季必备,就连烈日下女孩最重视的防晒,也可以通过披上一件好材质的宋制褙子轻松搞定……

从各平台的数据上也能看出夏日款汉服的销售火热——不久前,淘宝服饰联合南京博物院推出多款新中式、日常风的夏日汉服,部分单品迅速卖出1000件以上。早在5月初,抖音电商数据显示,平台上汉服销量同比增长389%;另据数据显示,京东平台选购汉服的00后用户数同比增长达143%。

据了解,相比过去只是在春季款的基础上略作修改,今年夏季可挑的轻薄款汉服款式明显多了,也更时尚了:棉麻对襟衫、无袖立领长比甲、丝质改良十破裙、齐腰襦裙、蕾丝褙子……在服装材质上,这类服饰大多偏透气与凉爽:比如雪纺或真丝略微显透,可以突出穿着者的轻薄飘逸;棉麻混纺舒适性高,不仅温婉大方,还不容易发皱、便于汉服爱好者清洗和储藏。在小红书上,关于“夏季汉服穿搭”的笔记达到6万多条。

“何以销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唐代诗人白居易用一首《销暑》,道出了中国人自古就有的消夏的传统。

古人发明了不少消夏雅事,朱远航表示:“这些在今天看来,都能为我们提供满满的生活灵感。现代人可以充分借鉴古人的养生智慧。”对于传统的中医医院来说,同样要主动去改变思维,贴合年轻人的需求。据他透露,目前香山中医医院治未病科正在与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科创中心的陈李红副教授团队合作开发蕴含中医治未病及中医药文化元素的服装、配饰(香囊、手帕、纱巾)、功能性穿戴用品(护膝、功能袜、护腰等)等产品,“比如结合中草药拓染的面料的研发等”。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