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图汽车的设计体现了独特的“中式豪华”风格。
广汽米兰前瞻设计中心总监Stéphane Janin就CC4概念车等主题与嘉宾交流。
当中国车企自创品牌走出国门之际,中国汽车的品牌附加值正随着中式设计、审美而得到提升。
主笔|姜浩峰
车标如三千年前的甲骨文“电”字,却指引向未来;或者以庄子《逍遥游》“天地鲲鹏”为设计哲学进行品牌展示或者表达;整车宛如中国瓷器般温润的造型……
在近几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越来越多的中华文化元素融入国产汽车品牌。汽车全球审美下的中国设计,似乎让中华汽车文化呼之欲出。往昔,汽车业界称呼德系车、美系车、日系车甚至韩系车云云,而如今,中系车概念,在世界上一些国家已经得到提及!
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理事长、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张展表示:“虽然近年来蔚来、比亚迪、问界、理想等汽车无论是技术、造型、市场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要说这就是中系车的标志可能还为时过早。”不过,张展亦认为,中国汽车设计正在经历从文化符号搬运到技术美学重构的质变,未来真正中系车的特征本质不会仅停留在视觉形象上,而是对移动应用场景这一造车理念的重新定义能力,是设计哲学的升华与设计范式的突破与创新。
小小车标点睛文化自信
一个鲲鹏展翅造型,边上进行了外圆内方处理的“岚图”——“方以立志,圆以行道,方圆并济”,展示的是一种亲和、包容,希望能够更轻盈地、温柔地联系用户。这就是2023年在第二十届上海车展上岚图汽车所展示的新的品牌设计体系。两年以来,此种“中式优雅”越来越得到国内车主的青睐,特别是年轻一代用户,愈发接受自中华传统而来,且大有引向未来之势的车标设计。
“文化不自信,你别的东西能自信吗?那个时候你弱的话,向别家学习,这个态度是对的。然而总不能学一辈子吧?如今,我们从国产品牌汽车的小小车标中,能看到中华文化之自信。”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万献初近日在讲解《说文解字》时说道。
引发万献初如此感慨的,是比亚迪高端品牌“仰望”的车标,设计灵感来自甲骨文中的“电”字。万献初说,“因为比亚迪用什么?用电作为能源啊!不用汽油嘛!可见,这个车标,与他的主旨是对上的。”万献初还从《易经》的角度分析,认为震卦就是雷电。“乾卦在天,坤卦在地,而打雷和闪电能将天与地最快连接起来。电光一闪通天地,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清洁能源。假如有一天我们能将所有打雷闪电的能量聚起来的话,那要顶多少个发电机?太厉害了!所以我认为比亚迪这个标就特别好!以前我们看人家的宝马、奔驰、凯迪拉克,一说都是别人的车标。我们自己有世人印象深刻的车标吗?很少很少。只有到了如今这个时代,中国汽车产业起来了,文化也回来了!”
在万献初看来,当年的日系车、美系车、德系车,总是带有各个民族的烙印。前些年,在给东风日产公司员工讲课的时候,万献初说:“我们有一段时候,几乎所有的产自中国的汽车都是一个中国名字前缀加一个外国名字。那是没办法啊!我们叫东风日产:东风当然是中国品牌,日产呢却是日系的。如果有一天,‘日产’去掉了,唯有‘东风’了,大约就是我们中国的汽车文化开始强大了。”
如今,印证万献初教授所言,比如东风汽车旗下的岚图,不仅车标展示了庄子鲲鹏展翅的意念,更是在品牌上不见了洋名,而所谓“岚图”,做一番名词解释的话,“岚”者,山中雾气,却也是肉眼可见的风势。如诗人戴望舒《古意答客问》中句“侵晨看岚踯躅于山巅,入夜听风琐语于花间”,“岚”与“风”就是对应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逐步建设起汽车工业,有了一汽红旗、二汽东风,也有了上海汽车制造厂。改革开放以后,这些中国的汽车工业基础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合资、合作,互相成就。而如今,中国新一代汽车品牌的出现,如“岚图”,无疑是“东风”品牌的新韵。正如万献初所说:“现在,似乎到了这样的时候。中国车企自身车标背后,还附加了中华文化的许多东西。而且这品牌不仅仅在中国,也在走向世界。这就是文化自信。”
种种设计彰显中华韵味
犹记得2023年岚图正式发布新的品牌视觉体系的时候,其首席执行官(CEO)卢放身穿一身有点像学生装——立领,又有点像中山装的衣服,站在展台之上。背景中有“全球首个水墨丹青展台”字样。从新车发布的角度看,这一“全球首个”是事实描述。
当时发布的岚图i-Cozy,外形颇有一种宋瓷的优雅。
从产品造型上来说,古代中国给世界最大贡献者,无疑是瓷器。其中宋瓷又是翘楚。《新民周刊》记者曾听画家陈家泠言,宋明器物的造型显示出中华民族之早慧。也就是说,宋明器物的造型,许多与当代艺术暗相吻合。甚至有西方当代艺术家专注于研究宋明器物以希望得到启发。从这个角度看,一些本土车企将目光瞄向宋明器物造型,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近两年来,吉利汽车与中国美术学院共同研究“轮上的文艺复兴”,使得“中国设计”成为继“中国制造”甚或“中国智造”之后一个全新的话题。其实,在中国人开始设计制造汽车之始,中华传统元素就镶嵌其间。比如最初的红旗CA72大轿车后尾灯的宫灯造型,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而如今,在最新款的百万级红旗国雅轿车中,依托“天圆地方”设计理念,前脸采用大尺寸直瀑式镀铬格栅,展现出与中华古建筑异曲同工之美——据悉灵感源自故宫殿门,再搭配两侧宫灯造型的LED矩阵大灯——又是脱胎于红旗CA72的经典设计。这也使得红旗国雅想要在奔驰S级、宾利等款占据的市场中分得一片天地,成为可能。张展认为,从内饰的角度看,聚焦对人的深度关怀,交互更友好,内饰不繁琐,环境灯光不缭乱,则该是中系车未来需要注意的发展方向。
而更值得探看的,则是在诸多中国本土车企品牌中,中式审美都有符合自身定位的呈现。岚图的尼加拉瓜驻华使馆官方指定用车,有着颇为雍容的前脸造型;吉利银河轿跑的溜背式造型、熊猫mini元气熊造型与内饰等等,总之都各自有令人回味之处。按照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陈政的话说“中国人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审美,如何才能转译成精准的设计表达”,在当下中国车企中,已经成为一门显学。
回看汽车设计、制造历史,汽车造型与设计生产之国本身的历史文化有关,但同样与时代工艺、材料等可达到的水平有关。比如德国大众帕萨特B2系列,这一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车型,有着德系车的硬朗外观。同时,它的造型上诸多简洁线条,与当年汽车生产线、钢板冲压工艺等等都有关——能够更快速地生产合格产品。当其引进到巴西、中国之后,更名桑塔纳。以巴西而论,按说巴西的民族特性中,该有更多奔放的、舞之蹈之的色彩,但这些民族文化的内容并不能够更多展现在桑塔纳的巴西生产线上。
而在中国上海,之所以得以在20世纪90年代诞生比老款桑塔纳更具流线型味道的桑塔纳2000,则是因为吸取了德国大众本土,以及巴西大众宽腾的一些设计经验,同时加之上汽大众的设计、生产、工艺有了长足进步,得以诞生新车型。如今回看,某种程度上说,桑塔纳2000就已经暗含一些中国文化的因素。比如作为一款公务车而设计的后排阅读灯,在该车型之后投入出租车运营时仍有保留,至今带给一代坐车人以温馨回忆。
彼时的吉利,刚刚有造车概念。老板李书福攒“吉利一号”后,还在媒体上公开讲,造汽车没什么难的,无非“四个轮子一个方向盘一个发动机,一个车壳,里面两个沙发”,能动起来就行了!而如今的吉利,正在打造“舒服车”的概念。比如银河E5,据称有“沉肩坠肘”的乘坐体验。这种体验感源于中式椅子!“相比完全瘫坐在沙发里,中国椅的高扶手,能够有效撑住手肘,分担腰椎压力,所以在银河E5做了同级少有的高扶手台设计,与门板扶手相搭配,为全球用户,带来中国式的‘舒服坐姿’。于是从体验上,中国设计同样可以被全球轻易的理解。”吉利方面如此解读。
款款车型得到世界青睐
美系车大气皮实、日系车轻盈灵便、德系车端庄典雅、韩系车时尚流畅……说起一些汽车生产大国,媒体端、车迷群,往往有各种描述。
那么,国产车呢?有没有中系车的概念?正如万献初所说,在改革开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国产车领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与中国市场之大,以及哪怕在经济腾飞之前就拥有大国气魄,都有一定关系。张展告诉记者:“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汽车工业在引进、消化的道路上逐步走向了自主创新发展的阶段。然而一个国家汽车设计风格的形成我认为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一个长期进化的过程。目前看,新能源车赛道带来的产业变局给中国车企带来无限的发展机遇。”如今,当中国车企自创品牌走出国门之际,中国汽车的品牌附加值正随着中式设计、审美而得到提升。
纵观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张展认为,中系车的辨识度不应该仅仅是依靠某款车型或是某种孤立的形式符号,而是通过相应的形式符号作为载体来体现“电动平台自由度+智能技术穿透力+场景定义精准度”的系统化设计哲学,定义中国汽车制造的全新理念。
当地时间4月8日,广汽集团连续第三年参加米兰设计周。此次,广汽不仅带来两款全球战略车型——AION UT和AION V,还发布了Car Culture系列第四款概念车——CC4。广汽方面称,将以设计为纽带构建跨文化创新生态。“我感觉,我们这回,算是第三次参加米兰设计周,意义非凡!”广汽造型设计负责人张帆称,“首次亮相是出于设计热爱,期待跨文化交流;二次参展带来广汽纯电超跑作品,展现的是中国设计实力的高度。如今,我们带着融入欧洲生活的诚意而来,欧洲也正在成为广汽的重要战略市场之一。”
从张帆的话中不难看出,中国车企走向海外,还是得高擎中华文化之旗——汽车的设计语言中,往往蕴含着各国不同的文化元素。中国汽车的设计,从模仿到跟随再到拥有自己的设计话语体系,走过了一段不平路。
在如今新能源车时代,哪些元素是新一代汽车的共同特征,哪些又是富有文化内涵的所在,特别是哪些能够彰显中华汽车文化的发展、演变,甚至指引向未来,在2025年上海车展上,或许能够看到新的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