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绿地。
如今的浦东将紧紧围绕“经济挑大梁、改革当先锋、民生作标杆”奋斗目标,让在这片热土上的中外人士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记者|金姬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浦东,向世界宣示中国坚定不移推动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浦东开发者们习惯于“在地球仪旁思考”,瞄准的是“与世界从容对话”。
2025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发表重要讲话5周年,也是浦东开发开放35周年。如今的浦东将紧紧围绕“经济挑大梁、改革当先锋、民生作标杆”奋斗目标,让在这片热土上的中外人士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经济挑大梁
2024年浦东GDP1.78万亿元,占上海全市比重超1/3。其中,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突破9000亿元。
在今年2月浦东新区召开的“共赢浦东 共创未来”引领区2025年抓投资优环境促发展大会上,浦东已经吹响引领区新一年奋进“冲锋号”。
据悉,浦东将继续全力以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年经济增速高于全市并保持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增,重大建设项目年度投资规模完成1692亿元,规模以上项目开工落地投资额完成2980亿元。
在吸引外资方面,根据浦东新区商务委的数据,浦东已集聚了175个国家(地区)的2.8万家外资企业,全球500强企业有约350家在浦东投资项目。截至目前,浦东新区历年累计获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84家,全市占比47.1%;累计认定外资研发中心283家,全市占比47.4%。
增投资、提能级,跨国公司在浦东这片投资热土上,正讲述着越来越多“在中国、为全球”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5年3月17日,过境免签新政实施满三个月,浦东国际机场口岸共有超1.1万名外籍旅客享受了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带来的便利,同比去年适用144小时过境免签人数增长了52%。
目前,浦东国际机场口岸已实现中国公民出入境排队时间30分钟以内,入境外国人通关速度提增17%,口岸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大大促进了中外人员往来,助力上海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更好促进“通关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改革当先锋
改革,可以说是浦东开发开放35年来的自带基因。2025年,浦东将加快推进综合改革试点、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等重大改革创新举措。
正在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浦东,肩负了450项改革任务。其中,450项改革任务完成95.8%,再制造产品进口、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改革事项实现扩围。而《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提出的80条措施已完成95%。
值得一提的是,勇担“立法试验田”使命的浦东新区,已形成“免予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促进国际经济组织发展”“促进浦东新区商事调解”等20余部涉外领域相关法治保障成果。
今年3月下旬,《浦东新区涉外法治建设白皮书(中英文版)》正式发布,这是全国首部涵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务、法治人才培养全领域的涉外法治建设白皮书。
例如,在涉外司法服务保障方面,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自贸区法庭在全市率先成立涉外商事纠纷一站式解决工作室,已成功调解各类涉外、涉外商投资企业商事案件3560件,纠纷平均处理周期28天,涉及标的额10.23亿元。
不难看出,这是浦东加快推进引领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民生作标杆
在浦东工作、生活的老百姓,在这片开发开放35周年的热土上最有获得感和幸福感。2025年,浦东也吹响了打造人民城市建设“样板间”的集结号。
2月下旬,浦东新区举行“民生为本 共创未来”2025年重大民生项目开工仪式,集中开工的重大民生项目99项,总投资约648亿元,涵盖市政交通、生态环境、住房保障、城市更新、教育托育、医疗卫生、养老服务7个重点领域。
与此同时,浦东开发开放35年来,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入境居留、工作选择在了浦东。常住在浦东新区的境外人员约占上海全市的1/5。为了让这些外籍友人在浦东更有归属感,助力浦东营商环境向好和社会文明进步,浦东已在街镇、社区设置境外人员服务站21家、移民融入服务站7家,为辖区境外人员提供涉外法宣、政策解答等服务。
以成立于2015年9月的潍坊街道境外服务站为例,目前有7名专职工作人员。潍坊地处陆家嘴金融贸易核心区,外资企业集聚在此。服务站分别在社区综治中心、文化中心、WE来访、派出所户籍涉外窗口设立服务点位,为居住在潍坊辖区的外籍居民办理登记、咨询、翻译等各类涉外服务。
不难看出,这支“浦东原创、全国首创”的涉外社工队伍,为外国人入境后的后续保障打通涉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