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重大转折”看沧桑巨变 “旭日东升”见红色珍藏 无愧历史 不负时代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风云激荡不忘赤子初心
第2/3版:庆祝上海解放70周年特别报道 2019-05-27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风云激荡不忘赤子初心

2300㎡再现70年“城市荣光”

20米左右长的“营商一条街”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再现解放上海战斗中四川路桥的场景

今天上午,共和国的同龄人徐阿姨来到展览参观,她说:“这是我庆祝自己生日的特殊方式”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上海的解放,引起了全国人民和全世界进步人类的欢呼”。毛泽东主席在《祝上海解放》中说的这句话,突显了上海解放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重大意义。

七十年硝烟散尽,七十年春华秋实。由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警备区政治工作局、市档案局等共同主办的“城市荣光——庆祝上海解放70周年”主题展览,下午在上海展览中心东一馆开幕。

记者昨天冒着大雨走进展览中心,一睹此次主题展览几大亮点。本次展览展区面积约2300平方米,布展精心,内容丰富,包括上千幅精彩图片、6项巨屏多媒体演绎、9个小型视频等。

“城市荣光——庆祝上海解放70周年”主题展览

上海展览中心

“闪亮的名字——庆祝新中国成立暨上海解放70周年群英展”

H5网络展

亮点一|全景呈现上海战役

70年前,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上海解放军政全胜,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7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上海抓住机遇,大胆探索,敢为人先,攻坚克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市委宣传部策展组策展人徐国梁告诉记者,展览以时间线为轴,分为“解放大上海”“建设新上海”“敢为天下先”“逐梦新时代”四部分,以中央对上海的关怀指导和发展定位为主线,以城市发展建设成就和人民群众获得感为展示重点,集中呈现上海解放70年来的光辉历程。

在第一部分“解放大上海”,一张照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是战士卢锦培在渡江战役期间写下染血的入党申请书。他对入党志愿书无比珍惜,特意买了一块新手帕,将志愿书包了起来,随身携带。在解放上海的战斗中,他不幸中弹牺牲。战友在他上衣口袋里,发现了那份被鲜血染红的入党志愿书。为了解放上海,共有7613位解放军指战员献出了宝贵生命。

这次还有两张珍贵的照片,首次出现在公开展览上,一张是陈毅在江苏丹阳向军政干部发表讲话,强调入城纪律的地点,还有一张显示的是“南进工作誓词”,都是策展工作人员从丹阳总前委旧址纪念馆找来的。

现场演示、场景再现、实景复原……展览动用多种新媒体、多媒体等表现手段,全景呈现了波澜壮阔的上海战役,走进展览,仿佛走进了70年前的战场。

亮点二|人物故事唤醒记忆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人民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20年间,将上海初步建成了一个先进工业基地和先进科技基地。上海工人阶级在此期间,用勤劳、勇敢、智慧、精细的“工匠精神”,创造了一项又一项全国乃至世界“第一”。

展览深情演绎了两位功臣的故事,一位是林宗棠,他担任我国第一台1.2万吨水压机的副总设计师。林宗棠带着设计人员,在起重运输难题上用了木头,被称之为“木”关。类似的还有“金”关——金属切削关、“水”关——水压试验关、“火”关——热处理关与“电”关——特大件电闸焊接关。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在1961年12月制造了我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这个团队在攻坚中“勇闯五关”也成为美谈。

还有一位是王应睐。胰岛素及转移核糖核酸的全合成,是我国生物化学领域内在国际上首创的两项科研成果。作为这两项课题组的组长,王应睐从发起、组织和领导科研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多年后,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告诉王应睐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时,他说:“拿奖有什么用啊?”他拿到100万元奖金后,立即将其中的大部分交给所里设立奖学金。2001年5月5日,他悄然离世。英国著名科学杂志《自然》发表文章:“他的故事应该让每一个中国人知道。”

在上海解放、建设、发展的70年奋斗历程中,有很多这样的城市英雄,展览尾厅是一个圆厅,看上去有“满天的星星”,每一颗星都是一个“闪亮的名字”:上海战役中的英雄团长胡文杰、新中国首任上海市长陈毅、凌云健笔的《新民晚报》老社长赵超构、人民的“挑夫”杨怀远等,他们是上海解放以来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一共70个。

亮点三|身临其境互动体验

今天起还将同步推出“闪亮的名字——庆祝新中国成立暨上海解放70周年群英展”,以H5网络展的方式,带领人们走近这些“闪亮的坐标”,用身临其境的互动体验,去追寻英雄的足迹,从中汲取奋进新时代、创造新传奇的强大力量。

H5展览以浩瀚星空为主视觉,寓意70年历史长河,一颗星球对应一个英雄人物,呼应主题“闪亮的名字”。充分运用三维视频、图文、动画,以及AI(人工智能)技术,以“漫游星空”和“一镜到底”两种线路模式展示,并通过AI问答的形式,提高参与度和体验感。这一网上展览将持续至今年12月31日。

亮点四|“营商街”店招亮堂堂

近年来,上海积极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对标国际先进理念和最佳实践,通过建立开办企业“一窗通”服务平台,优化不动产登记、办理施工许可和企业纳税流程,全面提升营商环境评价,切实提高企业的获得感。通过“实施窗口无否决权”“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建立港口服务品牌”着力加强精准服务。实施“证照分离”“照后减证”,推进制度创新。

“这次展览专门‘开通’了一条20米左右长的‘营商一条街’,悬挂了亮堂堂的‘店招’,很有看头。”市委宣传部策展组策展人傅强介绍说,他们选取了上海首家共享厨房、实施窗口无否决权、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建立港口服务品牌等15个反映营商环境提升成效的案例,在这条街的两侧展示,彰显了“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品格。

在“造就新传奇”的展区,观众还能看到上海在新的历史时期奋发有为的故事。

2018年11月5日-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在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开放引领发展,上海坚持开放立市、开放兴市,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从“亚信峰会”到“G20峰会”,从“世界健康大会”到“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海正不断践行“扩大开放是必由之路”。

开放激活创新,从“上汽”到“商飞”,从“5G商用”到“GV-791”临床试验,创新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

本报记者 江跃中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