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韩天衡绘瑶窗弄风雨诗意图 美的捡漏人 共飨古诗文 上海人的“有数” 翠竹清影 假如你被人排斥
第20版:夜光杯 2019-10-23

翠竹清影

唐吉慧

天衡师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三年时间少涉书印,而专攻绘画。那段时期以临摹宋元名家,诸如顾定之、梅道人、柯九思、赵孟頫的兰竹为主。资料匮乏的年代,他借来画谱拍成照片,而后临摹,每天工作之余临摹五六小时,如遇周末或过年过节,师母为他留下几斤光面打发一日三餐,就匆匆带着孩子回了娘家,他便从早上6点用功至深夜12点。半年多下来,正值9月依然暑热难当,他去杭州随身带了一柄折扇,有艺友向他借来看扇上的画,但见几竿墨竹素心凌云,只是没有落款。艺友反复观赏扇面,问竹子谁画的?他答:“我画的,画了半年多,你看如何?”艺友的眼神顿生惊讶,望着韩先生没有掩饰自己的赞叹之情:“真是你画的?如果真是你学了半年多才画的,你将来一定是个大画家!”眨眼四十多年过去,韩先生艺友的话早已应验,天衡师于印家、书家之外的的确确成了一位大画家。他说书画印就像一个个马蜂窝的蜂壁,如果打通,定能贯通。

那柄七十年代的墨竹扇我无缘得见,由于技艺与眼界的提升,不知多少作品成了天衡师手下的碎片,进入废纸篓化为了尘埃,包括这页墨竹扇面。他的奶奶当年说他撕了那么多作品多可惜,不妨送人做个人情,可他自有他的良苦用心:艺术岂能少了认真二字。好在这些年他以翠竹为主题创作的作品我见到了一些,有时寥寥几笔,如这柄己丑年所绘的墨竹扇面,枝叶自左上角横贯而出,画面简淡,却丰姿立现;有时繁复绵密,依然清朗秀逸;有时墨笔草草,神韵天成;有时工笔写就,依然灵动典雅。最近我偶然见到他的一幅《瑶窗弄风雨诗意图》,较以往所作大为不同,让我印象深刻。在他笔下细细勾勒、轻轻敷彩的两竿竹叶凌风摇动,清刚有力又清气扑人,两只“韩鸟”立于下方,左右相望又顾盼生情,不过这并非动人之处,最有意韵的是整幅画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墨影,参差错落、如雨如雾,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立时为画面带来了朦胧和神秘感,延伸出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使读者如我产生了许多奇异的遐想。左上端所题郑板桥《秋竹诗》与画作的意境珠联璧合:“敢云少少许,胜人多多许。努力作秋声,瑶窗弄风雨。”这幅作品展现了天衡师不同一般的想象力,充满了浪漫气息。

天衡师是有这样一种精神的。他注重传统,却不保守,如同一个少年郎,用一颗年轻的心与时代同步。在我看来他所取得的成就够多了,但他清醒地保持着正确的态度,他曾对他的学生们说,艺术不能盲目骄傲,要将自己立足历史,与历史上的名家比,比差距,比缺点,比出自己的尊严来,不放弃,不言败,不退缩,不满足,不断思考,不断追求,不断探索,因为艺术创作一旦固守在程式之中,一切就都索然无味了。他的一枚篆刻作品《心畅》做了又一个很好的印证,以粗白文草篆入印,“心”字仅占据印面右上角,与“畅”字左上角“申”部形成对应,而“畅”字的“昜”部则布满印面中心,新颖的章法、流动的线条产生了无比壮美的景象。

今年天衡师八十岁了,仍然一支铁笔、一支毛笔,每日笔耕不辍,他明白艺术创作作为一份手艺工作,思考与实践两者皆不可缺少,思考能够产生灵感,善于思考会有更多的想象力,但只有思考缺少实践,就成了一场空想。没有勤奋,没有殉道者的精神去对待这份事业,要取得任何成绩,都是一句空话。“学艺术要付出真感情,艺术才会用真感情拥抱你。”他说。我想这幅《瑶窗弄风雨诗意图》会成为他的技法与想象力相结合的经典之作,而我也极为期待金秋十月即将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的他的个展,这次展览汇聚了他近些年在绘画书法篆刻领域的匠心之作,更是他作为一名艺术家、一名共产党员以真挚的情怀和初心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