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30日 星期一
难忘胡萝卜干 精细烹饪煠、㴙、瀹 天气冷了,杮子红了 追根溯源谈“弄松” 七彩游戏棒 拿蟹钳壳拼蝴蝶,侬会(口+伐)?
第18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2019-11-10

精细烹饪煠、㴙、瀹

文/叶世荪

民以食为天,古人最初弄熟食物的方法是烧和煮,好比今天的烧烤和火锅。古代有多种用水煮食的青铜器皿:鼎、鬲、釜等;而用来表达水煮的文字则更多:烹、煮、煠、㴙、焯、汆、瀹、爨、涮等等。其中,发音近似“闸(zha)”的煠、㴙、瀹,继续以水煮的字义保留在上海话中。

其实,这些上海话读若“闸”的字,是有歧义的。

一个歧义是水煮和油炸的混用。以“煠”字为例: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素食》:“当时随食者取,即汤煠去腥气。”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荒政》:“山苋菜……采苗叶煠熟,换水浸去酸味”。以上两处的“煠”表示水煮。

宋代苏轼《东坡集·侍儿时中偈》:“百衮油铛里,恣把心肝煠。”宋代李诫《营造法式·彩画作制度》:“用文武火煎桐油令清,先煠胶令焦,取出不用,次下松脂,搅候化。”这两处“煠”意为油炸。

另一个歧义是长时间沸煮和略滚即出的不确定。先仍以煠为例:《通俗篇》《辞海》:“一沸而出曰煠。”《汉语大词典》:“把食物放入汤或者沸油里弄熟。”

再看瀹字:南朝字书《玉篇》:“瀹,煮也。谓内(纳)肉及菜汤中,薄熟出之。”唐代颜师古注《汉书》曰:“瀹祭,谓瀹煮新菜以祭。”清代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有仆索巨盌瀹苦茗。”前一例表略熟即出,后两例意为烧煮至熟透。

随着烹饪技术的不断细分和语言的进化发展,上海人多将油炸称作煎、氽、炸、爆;将沸水过一下“薄熟出之”称为撩、汆、焯、烫;而煮食物至熟透,才称作“煠、㴙、瀹”,如:白煠蛋(白煮蛋)、煠毛豆(煮毛豆)、清水大煠蟹(清水大闸蟹)。如果是更长时间的烧煮,就称作笃、熬、煲、炖,比如“腌笃鲜”就是要用慢火“笃”出来的。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