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老兵心路见证燃烧岁月 巧思胜诸葛,绝境中逢生 “蒙上了一层幸福的光环” 新书速递 城市“歌手”的一次闪亮登场
第14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2020-03-01

巧思胜诸葛,绝境中逢生

◎文升

《三国发明家·马钧》中的主人公马钧是《三国志·裴注》中有完整记载的一个真实历史人物。他改进过织布机,复原过指南车,发明过水转百戏,研制过利器,最著名的创造是灌溉农田的龙骨水车,惠泽后世近两千年。

马钧的发明对古代生产力发展是一个巨大推动。据《三国志·裴注》记载,马钧“见诸葛亮连弩,曰:‘巧则巧矣,未尽善也。’言作之可令加五倍。”“马先生之巧,虽古公输般、墨翟、王尔,近汉世张平子,不能过也。”这是评价其巧思胜过诸葛亮,鲁班张衡不及之,被誉为“天下名巧”,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

《三国发明家·马钧》全书56万字,如同一部精彩的电视连续剧,故事环环相扣。马钧因为“发明”一次次落入别人设下的圈套,随着情节的一次次逆转,马钧又一次次在绝境中因为“发明”而起死回生,并结下惊世情缘,更因一次次死里逃生,受到一次次灵魂的洗礼。“……如果每一代智巧之人都不去发明有利民生的物件,而去研制杀戮生灵的利器,代代更新,层出不穷,千年相叠,无穷相加,那时威力之大,简直无法想象。照这样下去,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以后,人还在吗?……”这是全书最为有力的声音,既是对三国发明家马钧的质询,也是对全人类发明家的灵魂拷问。

作家孙群在本市从事重大工程建设,他从历年来工程建设的创新发明中获得灵感,决心写一部发明题材的作品,从而催生了这部长达56万字的历史小说《三国发明家·马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