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荣富
1964年,我和双胞胎兄弟同时参加高考,结果双双被复旦录取。
说来其中也有故事。本来我们并没有报考复旦,一心想的是华东师大,因为家庭贫穷,听说考上师范院校,可免去吃饭的钱。我们的班主任李田水老师来家访,他告诉我母亲,只要考上大学,就可以申请人民助学金,他建议我们报考复旦。第二天我们到校就修改了志愿。考取复旦后,得到每人每月15.5元的助学金,正好是父亲工资的一半。
那时,毕业考结束后,学校便不再管学生了。我家离桂林公园很近,于是用三毛钱买了张月票。两个月的时间里,天天去公园复习功课,美哉。四教厅里的一位卖茶水的中年男子,得知我们是备考的学生,对我们说,好,你们考上了,我请你们喝茶。这年国庆节,我们又去了桂林公园,这位师傅请我们喝了龙井茶,他笑着说,当时从你们一门心思的读书样子就估计能考上,没想到的是你们俩能同时考上复旦。其实,我们并不是“一门心思”地读书的,毕竟是十多岁的孩子,少不了做出一些调皮的事,比如,我们曾下到公园里双桥下的池塘里摸过螺蛳,还是第一次吃到如此肥硕鲜美的螺蛳!
当年高考的作文,是篇材料作文,我在文中有句得意之笔,用“朝避猛虎,夕避长蛇”这句古语来形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避开了“水深火热”之类的套话。在英文考试中一篇英译汉,标题中一个单词不知是何意(英语课本中的所有单词早已背出),根本就没有学到过,心里有点发怵,但通读了两遍之后,这一难题便迎刃而解了——这个单词是“奶”的意思,题目是“公牛的奶”。历史考试中,所有填空题都答上了,唯有一道题未做出,它问的是佛教的创始人是谁。随后还是想出来了,释迦牟尼。
原来我们兄弟两人第一志愿报的都是复旦中文系,后来录取时,校方把吾弟录到外文系,几十年后,我成了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吾弟成了上海交大外文系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