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俊美
在中学语文课上曾读到过作家管桦的《小英雄雨来》的故事,未曾想到大学二年级竟遇到他。1964年2月,南开大学学生去河北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3月南开历史系62届师生被分配到唐山市丰润县老庄子公社。我和我们班的四位同学被分配到王庄子大队,我的任务是当材料员。工作不久,县里又派来了一位干部,见了面才知道竟是作家管桦。
管先生是丰润县人,一直在北京居住,但是他坚持要求回乡体验生活,寻找素材创作。他当时四十多岁,身着一身黄呢军装,待人和蔼可亲,一点名作家的架子也没有。能和一个大作家一起学习工作,我感到很荣幸。不久就相稔熟悉了。他告诉我他不信管,姓鲍,从小跟随父亲投身革命。父亲在冀东抗日暴动中牺牲,他在部队里坚持学文化,写通讯报道。他给我讲了还乡河的典故。说当年北宋徽宗、钦宗被金兵押送途经一条河边,两帝叹息不知何时还乡,于是后人遂将此河称为还乡河。管先生还给我讲了日军一手制选的“丰润惨案”,屠杀我民众一千余人,使我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同年6月,我们南开学生返津继续学习。临行前,管先生特地为我写了一副条幅:“精神乃是战胜一切的动力”。我一直将管先生的赠言作为我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