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8日 星期日
阿富汗乡村青年带着地毯来上海
第33版:广域/城与事 2022-11-21

阿富汗乡村青年带着地毯来上海

王泠一

漫画/崔泓

王泠一(上海,学者)

我从事国际关系研究,从1996年至今就没有离开过阿富汗议题。六年多前,首届中国进博会还在酝酿和招展之际,笔者在上海社科院接待某代表团,其中就有阿富汗的代表。那时候,中国主流媒体的热词是“中国梦”和“一带一路”。这位能说汉语的阿富汗学者就饱含热泪地告知:“为什么阿富汗不能有梦想?因为我的家乡只有地雷,无法融入‘一带一路’。”

作为高端智库从业人员,我把阿富汗学者的忧虑报告给了国家对外援助部门和联合国相关机构代表。首先作出反应的是联合国驻阿富汗援助团的代表,即告知我:阿富汗是全世界地雷密度最高的地方,总量达到了970万枚,平均每平方公里有15枚地雷。据其掌握的情况,许多村庄因地雷和其他爆炸装置而成为鬼村,有些爆炸装置甚至可以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即美方提供给本·拉登的装备。当地,平均每月因为地雷爆炸造成的伤亡人数超过100人。

但就是在这样的地雷威胁背景下,中国援建企业依然不畏艰险参与阿富汗重建。其中援建喀布尔大学就是一个典范——这项工作从2011年开始,2019年胜利竣工。因为连年战争影响,阿富汗民众人均年收入不到800美元,中国援建企业给当地员工工资一般是每月2000元人民币,技术工人可以达到4000元,且还有加班奖金。同时,喀布尔大学也开始了向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中国大都市派遣留学生的交流工程。阿富汗乡村青年阿里,就是2016年起留学北京的,毕业后一直从事国际贸易方面的工作。2020年,阿里首次与进博会结缘。

因为结缘进博会,阿里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变。通过把握进博会机遇,他把事业重心放在了中国。2021年,阿里在进博会场馆一街之隔的地方,开了一家阿富汗进口商品馆。主打产品,就是他在进博会展示的那款阿富汗地毯。阿里回忆:其进口来的第一批地毯有两吨重,卖出去后让阿富汗2000个家庭有了收入,“一条地毯也许是他们一年的生计”。接着,中国庄严宣告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告别绝对贫困。阿里深受触动,认为中国脱贫攻坚经验正是阿富汗需要的。他更愿意成为带动阿富汗乡亲们致富的年轻人。

去年,阿里和同事们在浙江成立地毯贸易公司“毕拉禄”,这个名字在阿富汗语里正是“兄弟”的意思。阿里表示他希望加强阿富汗与中国的贸易,期待阿中关系像兄弟一样。长期以来,地毯是阿富汗的主要产业之一。阿里介绍阿富汗每年生产200多万平方米的地毯,90万人靠编织地毯维生,现在进博会场合展示的地毯,往往要一个家庭耗时十个月才能完工。

值得指出的是:去年的第四届进博会,成为网红的阿里还是单打独斗的个体户。今年毕拉禄在第五届进博会内有三个展位,在消费品展区的摊位展示阿富汗地毯和青金石;在食品和农产品展区展示阿富汗的松子和其他干果。此外,阿里还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展厅内,代表阿富汗设了展位。友好的中国政府和人民,为阿里这样的后发国家贸易商免费提供展位;同时不仅实施零关税政策,还为其货物从口岸到展馆提供免费运输。

第五届进博会上,阿里为这些展位共配备了11名员工;其中大多数是阿富汗员工,也有中国员工。在进博会上,面对众多西方媒体,阿里介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鲜活案例。即对中国贸易,让许多阿富汗民众实现了就业、改善了生活。有媒体问:今年阿富汗虽然安全形势持续改善,但不少地区出现了地震和洪水等自然灾害,这对地毯等对华出口是否造成了影响?阿里表示:自然灾害确实有一定影响,但是总的产量依然保持规模,对中国市场的供应没有太大影响。在我看来:中国进博会使得地毯替代地雷成为其家乡象征,是史诗般进步!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