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8日 星期日
今日印尼,东盟第一大经济体
第47版:G20峰会 2022-11-21

今日印尼,东盟第一大经济体

王仲昀

下图:印尼首都雅加达商业区。

上图:印尼巴厘岛某酒店一瞥。

印尼岛多人多。目前其拥有2.7亿人口,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万千群岛携带丰富的海洋资源,加之体量庞大的人口基数,为印尼在现代独立后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记者|王仲昀

提到世界上的“岛国”,人们的想象难免停留在绵延的海岸线与山脉,还有狭小的国土面积。印度尼西亚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却完全谈不上“狭小”。近17000个岛屿组成了它,国土面积达到了191万平方公里,横跨亚洲与大洋洲。

印尼岛多人多。目前其拥有2.7亿人口,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万千群岛携带丰富的海洋资源,加之体量庞大的人口基数,为印尼在现代独立后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趁着G20东风,印尼在全世界范围内引人注目。

谋迁都,求转型

印尼政府前不久提出了“印尼2045愿景”:到2045年,印尼人口将超过3.19亿,其中73%将居住在城市,目标是成为一个以人力资本为基础的高收入国家。

印尼的未来愿景有其现实依据:2021年,印尼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了11860亿美元,是东盟第一大经济体,也是东盟十国中唯一GDP超过万亿美元的国家。同年,印尼人均GDP为4291美元,正在向人均5000美元发起冲击。

这一数字在1969年仅为70美元。半个世纪以来,从70美元到4291美元,印尼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从1969年开始,印尼实施“五年计划”,一直持续到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这一时期正是军人苏哈托执政时期。20世纪70年代,苏哈托政府以石油产业为主导。得益于当时两次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印尼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特别是制造业突飞猛进。3个五年计划期间(1969—1984年),制造业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均超过10%。在此历史时期,印尼一度依赖丰富的石油资源,发展原材料出口导向型经济。随着20世纪80年代石油危机带来的价格暴跌,印尼从90年代起不断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了以非石油天然气制造业为主的升级。

不过,1997年席卷东亚的金融危机,中断了印尼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从1997年至2003年,印尼的人均GDP几乎没有增长。这一时期印尼更换了4任总统,直到2004年苏西洛执政,印尼的政治和经济才开始重新走向稳定和复苏的道路。

苏西洛的继任者佐科,在任期间经历了新冠疫情对于这个超级群岛国的冲击。好在从2021年开始,印尼政府已经扭转了衰退态势,开始了经济复苏。

2022年9月,印尼经济统筹部部长哈尔塔托表示,受益于消费、投资、出口等需求拉动作用,印尼绝大部分行业都呈现增长势头,2022年全年有望实现经济增长5%至5.2%的目标。

良好势头下不乏挑战与隐患。21世纪以来,印尼国内的劳动力、资本和物流等生产成本一直在快速上涨。作为人口大国的印尼,过去其产品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价格的低廉。但是在2003年,印尼颁布了劳工法,开始在该国实施最低工资标准制。越来越高的经济成本,削弱了印尼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经济转型与均衡发展考验着印尼政府。

在未来回顾印尼现任总统佐科在执政期间的作为,“迁都”是一件不得不提的大事。2019年,佐科获得连任后表示,他已在东加里曼丹省为新首都选择了两个备选地。不过,受突然暴发的新冠疫情影响,原计划于2020年开始的新首都建设工作不得不推迟。2022年1月18日,印尼议会通过《国家首都法草案》,为正式迁都提供了法律依据。

“迁都”在印尼其实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印尼“国父”苏加诺半个多世纪前就认为雅加达“不太适合作为首都”,而后第六任总统苏西洛也提议过迁都,最终不了了之。

佐科总统下定决心“迁都”,与印尼现在的首都雅加达不堪重负有关。正如他在提出迁都计划时所说,“作为行政、商业、金融、贸易和服务中心,又拥有印尼最大的空港和海港,雅加达承受着难以承受之重”。

更关键的是,“迁都”旨在带动印尼的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长期以来,印尼经济呈现“一头沉”的发展格局,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均衡。面积不到13万平方公里、约为印尼土地总面积6.6%的爪哇岛,聚居着1.5亿多人口,占印尼总人口的54%。巨大的人口聚集在此,为印尼提供了一半多的国内生产总值。

相比之下,占印尼总面积超过六成的中东部岛屿,包括中部的加里曼丹岛和东部的苏拉威西岛等,对印尼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不足17%。待迁都成功后,势必带动爪哇岛以外地区的经济发展。

除了加强区域经济平衡,数字经济加速发展也成为印尼经济发展一大亮点。印尼政府正致力于加快国家数字化转型,涵盖五大重点,包括将高速互联网基建扩展到约1.2万个村庄、建设国家数据中心、支持数字领域人力资源发展等。

今年4月,印尼工业部长阿古斯在雅加达出席2022年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工业转型讨论会时表示,政府通过工业部已制定一项战略步骤,未来将积极利用数字经济。

根据2021年东南亚电子经济的数据报告,印尼2021年数字经济价值达70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年增长率将达到20%,数字经济总价值将达到1460亿美元。

借外力,建支点

印尼国内不断探索转型,外部环境也影响着其经济发展。近年来,东盟经济共同体迎来新一轮投资热潮,印尼备受青睐。东盟经济共同体自2015年建成以来,亚洲各国(地区)投资者将目光转向东盟市场,印尼作为东盟最大的经济体,无疑成为投资的热点。

今年7月,印尼总统佐科访问中日韩三国之后,有印尼媒体称,此次访问为印尼带去至少1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77亿元)的投资承诺和商业订单。新加坡《海峡时报》评论称,佐科此次东亚访问虽然仅为期三天,但目标明确、成果颇丰:一方面,作为G20轮值主席国,印尼要争取同样是G20成员国的中、日、韩对G20峰会的支持;另一方面,佐科要展现出印尼在大国竞争中的中立姿态,既要保证印尼作为东盟大国不对中国造成伤害,又不冷落美、日、韩等合作伙伴。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和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骆永昆此前表示:“印尼以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态度是连贯的,美国主导的经济合作他们可以参与,但他们不会完全接受美国提供的框架,比如会拒绝‘排除中国参与’等关键诉求。印尼是理性务实的,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中印尼外交关系的发展并不会遭受更大的外交压力。”

2014年5月,佐科在竞选印尼总统时第一次提出了“全球海洋支点”构想。就任总统后,佐科在东亚峰会上首次向国际社会表述“全球海洋支点”构想的具体内容,之后于2017年通过第16号总统令将“全球海洋支点”构想法律化。自此,印尼的自身发展战略开始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同频共振。

印尼作为世界最大群岛国,海洋资源是其生存基础。该国学者普拉姆迪亚·杜尔曾指出,印尼古代王国的兴衰系于如何认识和管理海洋,“印尼历代王国的衰落,尤其是爪哇岛上的王国,皆因统治者疏离了海洋”。

目前来看,中国与印尼两国全面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海洋支点”构想。在二者引领下,印尼政府立足于海洋经济,持续推动对海洋资源的利用开发。2021年1月,中国商务部、福建省和印尼海统部签署了《关于中印尼“两国双园”项目合作备忘录》,一致同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推动中印尼“两国双园”项目合作。其中,中方确定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元洪投资区为中方园区,印尼方采取一园多区模式,确定民丹工业园、阿维尔那工业园和巴塘工业园为印尼方合作园区。

具体来看,中方元洪投资区让印尼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走进来”,经过深加工后,既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同时帮助福建的食品企业“走出去”。

蓝色海洋是印尼之根基,而绿色意味着转型与可持续。“长期以来,印尼一直是全球上游原料的重要供应基地,极少进行矿产资源的深加工,合作项目将国际领先的生产工艺带到了印尼。”印尼国会议员艾迪所说的“合作项目”,指位于印尼苏拉威西岛上的德龙工业园。该工业园是中企投资建设的海外首个镍铁及不锈钢产业园,于2014年开始筹建,现已建成四期项目。

2021年12月,佐科出席了园区的镍铁冶炼厂投产典礼。据德龙工业园总经理周渊介绍,园区投产以来,累计实现了77.3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为印尼创造了11.27亿美元的税收。

同样在2021年,中国与印尼双方在位于北加里曼丹省布隆岸县共同创立了青山绿色产业园。在印尼政府的设想中,在此聚集生产钠离子、锂离子、半导体、石化、工业硅和太阳能电池板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成品,将其打造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绿色工业区。

不难看出,“一带一路”近年来有效推动了印尼经济产业链从提供原材料向生产成品半成品转型。

积极的经贸合作必然带动就业,而印尼已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就业更是大问题。印尼拥有6350万的“Z世代”,70%的人口处于生育年龄。包括雅万高铁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中方参建单位通常优先聘用印尼当地员工,为当地民众创造就业机会。同时,建立培训中心和各专业培训学校,确保印尼员工能掌握熟练职业技能,提升就业能力。

多元交融巴厘岛

在新冠疫情蔓延全球之前的时光里,巴厘岛在国人眼中一度成为东南亚海岛度假的代名词。这里的蔚蓝大海与热情洋溢的人们,曾深受中国游客的青睐。而随着疫情的持续影响,巴厘岛似乎也在国际游客的视线中渐行渐远。如今,随着G20峰会在巴厘岛举行,全世界的人们又将目光投回了这里。

巴厘岛距印尼首都雅加达1000多公里,与雅加达所在的爪哇岛隔海相望。这座热带海岛,岛上大部分为山地,阿贡火山是岛上最高点。相较于泰国与菲律宾,巴厘岛那些知名的白色沙滩显得更悠长,它们大多集中在岛屿南部努沙杜瓦。

除了自然景观优美,巴厘岛也因其文化和社会风俗丰富多彩而驰名。

张威威作为旅行社出境领队,曾在2017年前后多次带旅游团赴巴厘岛。他告诉《新民周刊》记者,当年对于这个热带海岛的最深刻印象是它的多元:“在巴厘岛,当地人大多信奉印度教。可是从他们的穿衣打扮到建筑造型,又充满海洋文化特色。他们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穿一种特色服饰。另外又有不少欧美国家的人退休后定居于此,所以能看到一些西方文化的印记。”

每次带团去巴厘岛,张威威总会有一部分自由活动的时间。他要么躺在海景酒店里吹着海风,要么去当地熟悉的集市上闲逛。对于当地人,张威威觉得他们“总是那么慢悠悠”。在他的观察里,或许因为世世代代面朝大海,没有太多实业可做,巴厘岛的人们反倒很容易养活自己,也导致他们活在“内卷”的反面。“旅游有关的服务行业大部分是女性员工,相比起来,巴厘岛的男性似乎更悠闲。”

张威威集中去巴厘岛的那段日子,正是疫情前当地最受国人喜爱之际。所以在张威威的记忆里,当时本地居民对于学习中文这件事倒是较为积极。“下半年通常是中国人去巴厘岛的旅游旺季。那边适合度蜜月,而很多国人喜欢在下半年节假日结婚,结完婚就会直飞巴厘岛度假。所以到下半年,我发现当地导游突然多起来。很多人的中文磕磕绊绊,一看就是刚学的中文,想过来从中国游客分一杯羹。”

至于张威威提到的特色服饰,事实上叫做“巴迪衫”。在印尼,上至总统,下至寻常百姓,都会穿着巴迪衫,尤其是在重要场合。因此巴迪衫被称为印尼的“国服”。

由于中国和印尼的文化交往自古就已经开始,当地还流传着这样的传说:“郑和下西洋带来了中国的丝绸,同时还教会他们印染纺织。”蜡染和“巴迪衫”一样,已经成为印尼文化的重要标志。在“巴迪衫”的常见图案中,可以见到中国龙、凤、古铜钱等元素。

每逢印尼举行大型国际活动时,都会把蜡染制成的这种“巴迪衫”“巴迪裙”作为代表礼物送给国际宾客。G20峰会也不例外,当地蜡染工匠们已经为前来参会的客人们制作了带有“G20”字样的“巴迪衫”。

这一次在巴厘岛,G20峰会主题为“共同复苏、强劲复苏”。作为曾经的度假胜地,巴厘岛自身对于“复苏”也有很大期待。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