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8日 星期二
变局中的会,能否引来全球复苏?
第37版:G20峰会 2022-11-21

变局中的会,能否引来全球复苏?

姜浩峰

上图:11月14日习近平抵达巴厘岛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

下图:当地时间10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开幕。

上图:当地时间11月1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

上图:当地时间11月13日,印尼海军加强巡逻,加强G20峰会安保工作。

习近平在G20会场引用印尼谚语,“甘蔗同穴生,香茅成丛长”,以此说明,分裂对抗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团结共生才是正确选择。

主笔|姜浩峰

“共同复苏,强劲复苏”,这是11月14日至17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的主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此次G20峰会,是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后,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席多边峰会。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历史足以证明,G20建立起的相互协作的伙伴关系,能为世界经济复苏传递信心、为全球发展合作提供动力。但也必须看到——一方面,过去三年新冠疫情影响,直至如今仍呈跌宕起伏之态,本已以2022年东盟轮值主席国身份到达巴厘岛的柬埔寨首相洪森,因新冠检测呈阳性而取消参会,证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地缘政治矛盾激化,G20国家之一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因此未能亲自与会。今年的G20东道国印尼总统佐科也不得不慨叹,“我太难了”。佐科甚至用了“有史以来最难”的说法。

再艰难也要前行。

11月14日,在巴厘岛,习近平主席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了会晤,就事关中美关系以及世界和平发展前景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建设性、战略性的沟通。世界第一、第二经济体领导人的微笑握手,令人感觉不仅为此后正式举行的G20峰会定了调子,更对下阶段乃至更长期的中美关系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亦是为当下的世界政治、经济各领域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新华社的报道中,提到中国领导人所说,“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从当年“宽广的太平洋容得下中美两国”,到如今在更宽广的范围里谈中美,其实也伴随着中国经济体量之增,回应世界对中国的期盼之深。而美国其实也不得不正视、重视与中国的交往与合作。

此后,中方同与会各方进行了各种双边、多边交流。在G20会场,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要推动更加包容的全球发展,要推动更加普惠的全球发展,要推动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此言赢得了世界的广泛赞誉。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称,两国元首传递出世界各国对实现合作共赢所期待的积极信号。日本官房长官松野博一称,中美关系稳定极其重要。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所副所长杜兰表示,通过此次G20峰会可见,中国与世界各国加强经济和外交等各方面友好合作的决心没有改变。中国毫不动摇坚持和积极推进开放合作的坚定立场,将对世界各国产生重要影响,引领各国共同聚焦经济聚焦合作。

更具时代精神的G20

习近平在G20会场引用印尼谚语,“甘蔗同穴生,香茅成丛长”,以此说明,分裂对抗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团结共生才是正确选择。

在11月15日上午,中法领导人在巴厘岛进行双边会晤的时候,习近平对法国总统马克龙说,“中方愿同法方一道,支持印尼主席国工作,推动二十国集团巴厘岛峰会取得成功,加强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沟通协作,共同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应对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破解可持续发展难题”。

何谓“真正的多边主义”?可见当今世界一定还有虚假的、搞分裂对抗的所谓的“多边主义”!

“部分国家构筑‘小院高墙’,对全球化未来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今年早些时候,在第五届世界金融论坛(WFF)暨金砖国家与全球治理论坛上,中国财政部原副部长、世界金融论坛和金砖智库首席顾问朱光耀如此说道。那些纠集了几个情愿或者不太情愿共同参与的国家或地区,搞出来的“小院高墙”,显然就是虚假的“多边主义”。譬如由于疫情、地缘政治危机,使得“印太经济框架”(IPEF)这样的以排他性的经济结构作为依据者冒了出来。但G20则不同,其是大门敞开的。目前来说,非洲联盟如何加入到G20中来,已经排上了议事日程。

回看二战结束以来,每一次危机之后,似乎都有新的俱乐部性质的国际联盟出现。

譬如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1975年,时任法国总统德斯坦邀请西德、美国、日本、英国和意大利领导人到巴黎郊区朗布依埃城堡。按照德斯坦的设想,这该是一次小型委员会性质的非正式会晤,主要探讨当时世界如何摆脱石油危机的影响。当时与会各国领导人一致决定,自此以后一年一会,并在次年拉上了加拿大。由此组成了七国集团(G7)。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一直想加入这一“富国俱乐部”,可做了五六年“旁听生”却一直无法踏进门槛。直到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以后,G7才正式接纳俄而成G8。随着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在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提议下,G8宣布“暂时冻结”俄罗斯的参与资格。直至如今,八年来G7年年开会,人们已逐渐忘却G8。

G20本是在1999年于德国科隆举行的G8财长会议上倡议成立的。当时的情况也是亚洲金融风暴过后,为了防止风暴重演,G8拉入中国、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南非、沙特、土耳其、澳大利亚、阿根廷、巴西等国和欧盟,组局G20。参与到G20中的,除了G8以外,绝大多数是新兴经济体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DP)体量较大者。但当时各国参与到G20和G8的与会者级别是不一样的。当时的G8有峰会,而G20最高级别也只有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直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当年11月15日,G20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首次实现峰会。

在朱光耀看来,在2009年9月G20匹兹堡峰会以后,这一机制已经成为全球宏观调控的主要平台,或者说是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平台。“G20体现的合作精神、政治影响力和经济实力引领世界走出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朱光耀分析道,“这代表了未来促进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包容性增长的发展趋势。”在他看来,目前全球化发展面临冲击,而G20正取代G7引领危机应对。

从当下G7和G20各自在全球经济领域的占比规模、可调动资源来看,朱光耀此言不虚。

回看G7初成立的时候,号称西方七大工业国,称之为“富国俱乐部“一点儿也不为过,毕竟当时七国的GDP之和占全球GDP的六成多。可时移世易。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1年的统计数据来测算,G7的GDP占全球总GDP之比已下降到44.68%。更直观的则是G7中的龙头老大、世界第一经济体美国,尽管以GDP达22.99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占全球GDP之比达23.85%。可美国所见,则是中国GDP总量超过17.45亿美元,占全球18.11%,达到美国75.91%,相对上年度的71.14%,中美两国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更能说明问题的是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WDI)数据库。据该库测算,2013年至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G7贡献率的总和。这表明,过去近十年间,中国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如果说在20世纪70年代甚至80年代初,讨论全球经济发展议题时可以不将中国拉进群开聊,则到了21世纪10年代以后,当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日益缩小与美国的差距时,再选择这种聊法,就显得无聊了。除了中国以外,新兴经济体中,诸如今明两年G20峰会的主办国印度尼西亚、巴西,无论在人口数量、疆域还是GDP规模上都有相似之处——印度尼西亚人口2.71亿,巴西人口2.14亿;印度尼西亚国土面积191.3万余平方公里且有许多海域,巴西国土面积达到851万余平方公里;印度尼西亚2021年GDP为1.19万亿美元,巴西则为1.62万亿美元。单以全球第四大人口国印度尼西亚而论,2021年人均GDP达到4291美元。而今年第三季度,印度尼西亚的GDP增长达到5.72%。这无疑显示了其相当大的经济潜力。

在全球经济领域,今年同样引人注目的还有印度。9月3日,印度宣布其GDP超越英国,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有媒体评论称,这是自1894年美国GDP超越英国以来,又一个英国的前殖民地GDP超越了前宗主国。更值得一说的是——毕竟美国也是盎格鲁撒克逊系国家,在文化上与英国有一脉相承的地方。而印度并非如此。

甚至在G7范畴来说,除了经常将“脱亚入欧”挂在嘴边的日本以外,另外几国都是文化上有相近之处的欧美国家。而在G20框架内,有着更多样性的国家与文化。无论是沙特、土耳其,还是墨西哥、阿根廷,他们因经济规模而跻身G20,但逐步地,带给G20的又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规模。譬如土耳其因该国货币里拉于2021年下半年暴跌,在2021年的全球GDP排名中,被瑞士超越,暂时退出世界前二十大经济体。可在今年的俄乌冲突期间,土耳其从中斡旋,甚至提供场地供俄乌双方坐下来谈判,显示了在地缘政治方面,土耳其有自身独特的魅力。单论斡旋俄乌的一些能力,似乎都是如今的G7国家中鲜有具备的——哪怕法德,往往有心无力。

朱光耀认为,G7已经不被认为具有时代精神,无法凝聚全球应对危机的合力。“目前,唯一有效的机制是G20。纵观全球,只有G20可以引领世界,并拥有战胜‘二战’后最为严重的系统性危机的能力。”某种程度上看,G7正逐步沦落到如同IPEF那般,成为美国拉拢小伙伴在经济甚至政治军事领域对异己进行群殴的工具。时不常地,G7发表的一些联合声明,又根本不是经济议题,而是荒腔走板的所谓的人权高调、无力的谎言谬论。

“任何时候世界都有竞争,但竞争应该是相互借鉴、你追我赶,共同进步,而不是你输我赢、你死我活。”这是中美巴厘岛双边会晤时,中国最高领导人向美方所说。这话不仅点明了中美关系的要害,实则也点明了世界各国之间发展关系的要害。显然,在各种多边架构中,G20是更具有一些相互商谈合作的氛围的。在中美双边峰会之后,同在巴厘岛的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评价称,“这一会晤的积极性非常值得重视,这说明中美双方选择的是竞争,而不是系统性冲突”。而G20与会各国领导人无不如米歇尔一样,第一时间以最近距离观察到了中美之间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显然能影响到会议期间、未来各国的姿态以及政策制定。

金砖国家日益受到重视

目前看,比起总是咄咄逼人的G7来,2006年联合国大会期间实现首次外长会晤、2009年于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实现首次峰会的金砖国家,在经济上似乎越来越有活力,这样的活力也带入到G20之中。

从发起时的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到2011年吸纳南非加入,“金砖”越来越引起世人瞩目。今年6月、7月,伊朗、阿根廷先后就加入金砖国家提交了申请。目前,诸如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土耳其、沙特、埃及也有意成为金砖国家成员。

作为今年G20的举办国,印度尼西亚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执行主席约瑟·达木里(Yose Rizal Damuri)称:“疫情至今,全球越来越缺乏充分的国际信任。我们印度尼西亚今年将致力于在G20成员之间进行更多沟通和协调,努力处理好不同成员之间的紧张关系和利益冲突。在应对地缘政治紧张、经济增长放缓等局面的时候,印度尼西亚也将与金砖国家、东盟等新兴经济体在G20框架下共同参与讨论,加强‘南南合作’,形成有效的应对机制和国际合作计划,努力提供更多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有评论认为,诸如印尼等国,在回应中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上,比较务实,也比较愿意与金砖机制打交道。

金砖国家日益受到重视,有一个原因在于,明后两年的G20主席国,都是金砖国家成员——2023年是印度,2024年是巴西。这无疑打造了一个可靠的空间和发声渠道,以制定议程,解决南方国家的关切,并且通过围绕不同国家利益展开磋商来促进北南对话。在印度尼西亚G20峰会召开前夕,美国《新闻周刊》网站于11月7日发表的署名为蒂姆·奥康纳的文章《金砖集团扩员,美国被排除在外》提到,2021年,金砖五国的GDP总计达到了全球的四分之一,而这五国的人口占据全球40%。奥康纳认为,如果金砖进一步扩容,力量不可小觑。奥康纳还写了这么一段看上去矛盾又滑稽的话:“虽然美国在很大程度上驳斥了有关金砖国家可能对G7的经济实力构成严峻挑战的担忧,但是由于俄罗斯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以及随之而来的西方制裁,地缘政治和经济争端正在加剧,这也使金砖国家成为关注焦点。”显然,奥康纳注意到了美国的“驳斥”,可他是否注意到美国的“驳斥”究竟有多大作用?在2022年11月上旬,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最终确定本国总统不亲往巴厘岛开会,可他们又通过各种渠道暗示自己会通过视频与会发言。如果观察得仔细一些的话,就会发现,俄总统普京之不去印度尼西亚的决定,是在印度外长苏杰生于11月7日访问俄罗斯后做出的。从各种公开报道来看,印度与俄罗斯的关系果然是不一般。在俄乌冲突期间,印度并没有跟着美西方一起制裁俄罗斯,在宣称保持中立、劝和促谈的情况下,印度继续低价购买俄罗斯的能源产品。但印度本身又与美国方面有许多沟通管道。苏杰生是否给普京方面带去什么话,最终令普京决定了自己不去印度尼西亚?哪怕印度可能的捎话不是普京作出决策的决定性因素,苏杰生在莫斯科的所言,一定影响到俄方。

至于奥康纳文章中悻悻地表示,“很遗憾美国被排除在金砖国家之外”,是否符合正常逻辑呢?如果在经济领域美国想要拉拢“小弟”并发号施令,G7是很不错的舞台。美国又搞了IPEF,甚至为了使本国的芯片产业更具竞争力,美国还拉拢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组了个“芯片联盟”的局。但日韩方面也不傻,分明都看出了美国是在以各种综合实力来压人,希望相关国家或地区的芯片企业将高端产品转移到美国去。以“合作”的方式“抽血”,美国耍起这样的招数,真可谓驾轻就熟。类似的情况,譬如俄乌冲突之际,不希望欧洲国家继续购买使用俄罗斯能源的美国,却又以超高价格向欧洲销售替代品。按照马克龙的说法,“友谊不是这么玩的”。但美国就这么玩了!法国能怎样?日韩,包括想要抱美国大腿的台湾当局又能怎么样?似乎拿不出像样的办法。

韧性比“强劲”更有意义

印度马诺哈尔·帕里卡尔国防分析研究所欧洲和欧亚中心副研究员斯瓦斯蒂·拉奥认为,今年G20峰会,各国最明显的分歧就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尽管普京和泽连斯基都不到巴厘岛现场,会少掉许多可能的戏剧性的场面,但会议期间各国立场不一,实则矛盾重重。譬如拜登多次要求把俄罗斯排除在G20峰会之外,同时支持乌克兰与会。但即使在西方,譬如G7内部,受不了高油价之苦的法德等,与美国的看法并不完全一致。德国总理朔尔茨在前往巴厘岛途中飞机经停越南时,还不忘吐槽称,其实他是希望普京与会的。

而美方为了安抚G7的小伙伴们,在俄乌冲突之后,一直希望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简称欧佩克)增产以缓解原油价格飙升。今年7月中旬,拜登访问沙特,会见沙特的实际掌权者、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美国和沙特签署了18项协议和谅解备忘录,最为关键一点是——沙特当时答应美国增产石油。可沙特的行动却并不如拜登所希望的那样。《华尔街日报》披露,拜登要求沙特每日增产50万桶原油。拜登结束沙特之行后,萨勒曼王储象征性地将石油产量提升了10万桶。这让拜登相当不满,向沙特发出了一份“咆哮信”,指责沙特违背承诺。但随后拜登等到的却是沙特参与度颇深的欧佩克直接宣布减产,且欧佩克与俄罗斯组成的“欧佩克+”的石油总减产量达到日均200万桶。这样一来,拜登再怎么发“咆哮信”也无能为力了。

“面对俄乌冲突和美英处于40年高位的通货膨胀,沙特是少数几个经济和政治赢家之一。在G20中,沙特是目前经济增长最强势的经济体之一,且资金充裕。”在G20峰会之前,彭博社的一篇报道如此分析沙特目前的态势,认为尽管这一海湾国家是美国的盟友,但沙特财政大臣穆罕默德·贾丹明确称,石油减产决定是生意而不是政治。也正因此,在G20这一场合,美国与相关欧佩克国家之间,也没有谈出个所以然来。

“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世界经济面临衰退风险,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发展中国家首当其冲”。如果美国和一些发达国家没看到这一点,而只是单纯为了自身的利益希望发展中国家听话、照办,那只能是 “队伍越来越不好带了”。

在G20峰会之前,东盟峰会及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于11月8日至13日在柬埔寨金边举行。G20峰会之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8日至19日在泰国曼谷进行。前后十来天时间内,东南亚国家将相继主办三个大型的地区及国际峰会。汇聚各国领导人共商“世是”,尽管在时间和地点的安排上有着巧合因素,但这无疑是东南亚乃至亚洲的高光时刻,亦有媒体评论称,“全球治理迎来亚洲时刻”。在这样的时刻,诸如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更该在各种国际场合倾听各国的声音,尊重各国立场,借鉴各国智慧。唯有如此,才能让未来的全球经济更具韧性。韧性,显然比“强劲”更具有意义。变局中的会,如果走向全球更具韧性这一方向,复苏或可期待。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