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5日 星期日
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活化利用经典案例 风起滨江:是百年乡愁,更是“杨”帆出海的壮志待酬
第39版:文化 2023-11-27
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

风起滨江:是百年乡愁,更是“杨”帆出海的壮志待酬

孔冰欣

漫步杨浦滨江,常可见昔年老厂房留下的痕迹。

杨浦滨江南段5.5公里已作为连续不间断的工业遗产博览带。

世界技能博物馆(原永安栈房)。

杨浦滨江电厂段。

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成果展上的展览场景。

周末,一家人在杨浦滨江悠闲地骑行游玩,生活秀带带来惬意生活。

历史从未走远,未来近在眼前。杨浦滨江历经30多年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转型蝶变,为全球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提供了体现中国智慧、国际对标、上海实践的杨浦样本。

记者|孔冰欣

已经立冬了,天气渐渐转凉。但午后的阳光轻巧地、慵懒地披在人身上,又是一种秋日传奇的都市蓝调。风起,叶落,而群芳仍自顾自展露笑颜,绚烂如夏花。漫步杨浦滨江,一面是遗留的老厂房、仓库、港口吊车、轮船码头,另一面是“创新”“前沿”“时尚”“宜居”的鲜明标记;飞鸟振翅,啼声嘹亮,或将此地强烈的“杨浦信号”传递向上海,乃至传递向整个世界——此亦满满春天般的生机与希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杨浦考察时,曾称赞杨浦滨江已经“从昔日的‘工业锈带’变成了如今的‘生活秀带’”。诚然,从城区文脉到红色工运,从百年兴业到匠心制造,从保护传承到活化利用,从回眸历史到远眺明朝,杨浦滨江是乡愁一缕、“申”情脉脉,是上海近代以来“一江一河”工业文明的亲历者、建设者、守护者,更是一腔“杨”帆出海的壮志待酬。

2020年9月25日,“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入围国家文物局公布的首批创建名单。三年来,杨浦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上海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贯彻文物工作要求,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落实文物保护利用改革举措,以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为契机,科学实施区域文物资源、工业遗产集中连片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变“工业锈带”为“生活秀带”、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绣带”,推动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活态传承、全域旅游发展、产业创新升级、城市有机更新协同互进,以示范区创建着力推动区内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书写文物保护利用新篇章。

让文物价值与工业文明深刻“活”起来

“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为什么选中了杨浦?杨浦做了什么,又取得了哪些成效?

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洞察力”“执行力”。

遵循“国家指导、市区联动、地方建设”原则,杨浦成立了由上海市文物局与杨浦紧密联动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并在全市率先设立区文物局,为创建工作提质增效。眼下,示范区创建区域内不可移动文物和优秀历史建筑增至73处,各类博物馆、展示馆增至10家,未来,区域内还将建成以考古为主题的长江口二号古船博物馆。

在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杨浦身体力行“五全工作法”。即全方面摸底,推动城市文脉有序传承;全要素保护,聚焦工业遗产价值内涵;全方位赋能,焕发历史建筑全新活力;全周期管理,探索保护利用机制创新;全民性参与,激活城市更新内生动力。

比如,去年9月,全国双创周上海分会场活动在杨浦滨江的明华糖厂仓库旧址拉开帷幕。拥有近百年历史的老仓库,一个华丽转身,就成了高质量创新的秀场。而明华糖仓等一批工业遗产被登记为区文物保护点,包括黄浦码头旧址等被核定为区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工部局电气处新厂旧址等被列入上海市革命文物名录,离不开杨浦聚焦文物资源禀赋,以挖掘价值为发力点,排查厘清家底,扩展保护对象,真正做到“值得的,一个都不能少”。

“我1952年入党的,党龄是70多年了,我作为一个党员来讲应该以身作则为人民服务,所以我到现在为止没有忘记这个事情,共产党员要奋斗终身。”从国棉十七厂老厂房里走出来的新中国第一代劳模、“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宝妹如是说。

她就是这么一个朴素的人。有一次去北京领奖,火车坐了七天七夜,沿途看到农民光着膀子在田里干活,皮肤晒得通红,她暗下决心:多纺纱,要让全国人民有衣穿。这句话也成了她毕生的坚守:不当明星愿劳作,岗位永远在车间,一辈子为人民纺纱。

国棉十七厂已变成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大杨浦已变成大young浦。“杨浦以前叫大杨浦,它是近代工业化时代非常重要的一个地方。”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郑时龄感慨道。论及杨浦滨江的未来,郑时龄满怀期待,提出了更为多元的业态发展新思路,比如注入文化因素、保留基本结构、进行功能调整等等。针对文物与历史建筑的认识与保护,郑时龄指出:这不仅是历史的选择,更意味着对未来的选择,是城市价值观的体现。

“我是2004年开始就参与了上海历史建筑的保护,我觉得工业遗产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是一种长跑,不是短跑,就不断地坚持下去,锲而不舍,杨浦滨江的美好未来,需要一代一代人的不懈努力!”

邀请像黄宝妹、郑时龄等“见证者”口述历史,呈现工业时代的家国情怀、社会发展以及城市变迁,恰是“杨浦百年·工业印迹”系列专题片的愿景,也是“五全工作法”里“全要素保护”的一份生动案例。杨浦妥善保护工业遗产物质遗存和非物质遗产整体性和功能完整性,注重将建筑本体保护延伸至非物质遗存的价值挖掘和保护,落实整体性保护、实施精细化保护、开展抢救性保护、延展口述史保护。

比如,尊重原有环境肌理和历史印记,将杨浦滨江南段5.5公里作为连续不间断的工业遗产博览带;针对停产待转型的杨树浦发电厂,编制“保护图则”;杨树浦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引入BIM技术,以绣花功夫对大型工业遗产实施精准保护利用新模式;提前介入干预,启动上海船厂等12处重要工业遗产档案资料抢救工作,完成英商怡和啤酒厂档案资料抢救性保护;对杨树浦煤气厂等6处点位采取预防性保护,完成历史图纸2000余张、历史照片1500余张的数字化归集……

今年11月6日,位于杨浦滨江的世界技能博物馆举行开馆仪式,揭开神秘面纱。其建筑前身是拥有百年历史的工业遗址——永安栈房。从栈房到博物馆的“进化论”,彰显杨浦“全方位赋能”的作为。坚持科学、妥善处理工业遗产活化利用与市政建设、旧城改造、生态涵养等的关系,在重赋功能、传承文脉、展示价值过程中,让老建筑承载着的文化元素、历史厚度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再现。

所谓“全方位赋能”,包括推动功能转型,赋彩现代生活。如百年船坞拥抱百年古船,市区聚力推进长江口二号古船博物馆落户示范区核心区域,“考古热”加速引流出圈;原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第一茶厂厂房化身为周虎臣曹素功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4A级旅游景区“笔墨宫坊”“博物风”铸就城市新地标;毛麻仓库、明华糖仓等经修缮后,先后承办“百年百艺·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等多项省部级艺术展览,知名品牌时尚活动精彩上演,曾经的工业仓库,今冠上“艺术”之名……也包括导入新兴业态,深化产城融合。哔哩哔哩、美团、字节跳动等领军企业的引入,象征着“源头活水”不断,是新产业与历史建筑的融合典型;而中国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远东钢丝针布厂等转型为长阳创谷、智慧坊园区,上海锅炉厂旧址等一批工业遗产及周边空间被激活、推动对成片里弄建筑实施风貌保护,则是五大中心(创智中心、公园中心、会议中心、展览中心和艺术中心)规划的宏伟蓝图,将绘就“南厂北居”格局。此外,黄浦码头旧址创设“初心启航”展厅,沪江大学刘湛恩烈士故居辟建红色文化主题馆,祥泰木行变身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电站辅机厂、浚浦局职员俱乐部旧址等地建成9处党群服务驿站,亦体现了杨浦遵循文脉传承,铸就红色地标的思路。

以全周期理念探索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发展规律,以政策性创新、数字化运用,多措并举,增强事前、事中、事后管理效能,示范区创建工作注重提升文物保护活化利用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当然,“工业锈带—生活秀带—发展绣带”的转变,另有很重要的一点:离不开全民性参与、城市更新的内生动力。因此,杨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建导向,将更多文物工作成果以更具感受度、体验度的形式呈现,主打一个“惠及人民”。其中,“大智慧”平台搭建,请文物领域领军人才与复旦、同济等高校专家贡献智慧。“大协同”推进增强,组建杨浦滨江治理联合会,设立人民建议征集站,深化文物工作共建共治“朋友圈”,收集、孵化散落在民间的“金点子”。杨浦还在部分中学试点开设城市人文课程、《读行滨江》等特色项目,推动“文物保护进课堂”;并成立讲述杨浦滨江文物故事、弘扬红色文化的志愿服务队伍,共同营造敬畏历史、珍爱文物、传承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

满眼风光看杨浦,杨浦风光看滨江。在临近咖啡馆点一杯浓醇馥郁的咸芝士拿铁,逛人人市集买一串喷香扑鼻的烤肉,侧耳倾听“且听江潮乐”杨浦艺趣文化生活节上汉服小姐姐们演奏美妙的民乐,用相机记录“百BU穿YANG”那些“建筑可阅读”的故事,去“人民·秀带”直播间留言互动……推动“大空间”共享,扩展“大口径”宣传,示范区创建工作引领市民、游客沉浸式体验文物和工业遗产的多重价值,从而走入后工业时代的“杨浦秀”新图景。

历史从未走远,未来近在眼前。杨浦滨江工业文明的昨日留痕早已与当下紧密结合,续写锦绣篇章,成了这座城市灯火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

全球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杨浦样本

记者常在杨浦滨江邂逅附近居民及楼宇白领,与他们随意聊天的时候,许多人都不约而同地表示,觉得城市对工业遗存、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已经“变得很不一样”。“以前可能就是单一的一栋建筑,现在是工业区一大片的整体保护。而且以前的那种文物保护似乎离普通老百姓生活蛮远的,你就是用一种敬仰的心态大概看一下;但现在像滨江秀带融合了那种城市人文之旅的配套建设,走累了你能在驿站休息,坐下来欣赏优美的风景,还能约朋友喝一顿下午茶,扫码可知老建筑的趣闻,你就真的体会到这里是‘活着’的,它的心脏在热烈地跳动。”

据悉,以示范区创建为契机,杨浦着力推动文物工作高质量发展,三年来,主要呈现“四大转变”:

拓展文物工作格局,实现从部门发力向凝聚全区共识转变;深化文物保护体系内涵,实现从文物本体保护向文物整体保护和价值挖掘并重转变;增强文物保护利用效能,实现从单体功能利用向大规模工业遗产成片保护利用、多元场景利用转变;提升文物治理水平,实现从一元治理向多元治理并进转变。

通过实践推动中的这“四大转变”,“保护文物也是政绩”“让文物活起来”等科学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由点及面,文物保护对象和范围持续拓展,文物本体与场所记忆、文化生态的联系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加强工业遗产保护传承活化利用的“1+n”若干政策举措的出台,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则系杨浦在制度层面的积极探索。除了严格执行文物法律法规,兼顾流程优化,并建设文物管理数字平台进行效能提升,杨浦还致力于“全民总动员”:开展人民建议征集、组建滨江讲解志愿者队伍等举措,以多渠道的参与性,充分激发在地居民对城市文化再生的发展认同。

杨浦文物工作逐渐走向社会共治,并形成良好的向心力和活态遗产传承的氛围,得到了市民朋友们的认可。在杨浦滨江附近居住了十几年的寇先生告诉记者:“我小辰光住在杨浦长白街道的松花新村,前一阵去同样在长白街道的228街坊一看,不得了哦!又是‘大变样’,又保留了原来的烟火气、人情味,很不容易。和爱人结婚后,我搬到了杨树浦路这一带。杨浦滨江么就更不用说了,政府现在‘还江于民’,我天天吃好晚饭,就喜欢去滨江散步。那些工业遗存都‘重生’了,我觉得保护利用得特别好。这么多年了,我对杨浦是一直有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我估计,在世界上,杨浦滨江的前后转变也能算个突出的例子了吧。”

1986年,英国铁桥峡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世界遗产中的首例工业遗产,对世界工业遗产的保护产生了深远的意义;2003年7月通过的《下塔吉尔宪章》,提供了国际范围内对工业遗产的定义和保护准则。

“伦敦、波士顿、巴黎等城市地区为此采取了多项政策和措施,用以支撑老工业区的转型和发展。就全球而言,如何保护利用好工业遗产,是当今城市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议题。世界范围内有着诸多学术研究和结合地方需求的实践探索,而杨浦滨江历经30多年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转型蝶变,为全球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提供了体现中国智慧、国际对标、上海实践的杨浦样本。”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博导、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责任教授、城市更新保护创新国际研究中心主任王林对《新民周刊》表示。

结合杨浦推动文物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四大转变”来分析,足见杨浦滨江积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文物工作要求,深入推进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工作,让这片百年工业区焕发出新的活力,也形成了独特的“杨浦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王林指出:“杨浦滨江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过程中,依据国际经验,回应超大城市城市更新问题,传承‘一江一河’滨水空间中的历史文脉;形成中国方案,建立了从点到线,从传统到现当代,从生产到生活,系统性的保护利用体系,解读好中国工业遗产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始终贯穿‘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在城市更新中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开放城市最中心区大规模的滨水核心岸线,将工业空间与生活空间相融合,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

未来,杨浦将立足更高站位、更宽视野,与国家文物工作战略部署、上海新一轮发展机遇、重大文化项目实施等充分结合,加强工业遗产大规模的活化利用,通过深化创建机制、加快成果运用、推动人才创新、提升治理能力,在更高水平上,推进“生活秀带”“发展绣带”建设。杨浦将继续寻求最合适的保护利用方案,助力城区有机更新、区域功能转型,以期为国内外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文物保护利用新的实践、新的探索做出新贡献。

风起滨江,前路远长。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城市的发展,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必将把上海百年工业、杨浦工业城区演进发展愈加清晰、全面、生动地呈现出来,必将把城市内涵、人文审美的意义更深地挖掘出来,必将凝聚人心、强化时代精神,最终成为体现人民城市与现代治理双目标、理论与实践双引领、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双创新的典范。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