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祥云福地·平常心 以事相伴 难忘《文艺新地》 “鬼神之为德” 佛手炖 喝酒那些事
第19版:夜光杯 2020-11-11

难忘《文艺新地》

韦 泱

在七十年前召开的上海第一届文代会上,宣告成立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在时任文联主席夏衍先生等倡议下,经过半年筹办,文联的机关刊物《文艺新地》应运而生,陈毅市长欣然为刊物题写刊名,还让编辑部从几幅字中挑选一幅,可见题字事小,陈毅也是郑重其事,一丝不苟。刊物美术编辑张乐平先生将陈毅的题字醒目地设计在封面的左边,右下角是一幅钢笔素描画,工农大众举着五星红旗昂首阔步地前进。这是上海文联创办的第一种文艺刊物,封面设计简洁而富有时代特色。

《文艺新地》由冯雪峰、唐弢任主编,冯雪峰调往北京后,刊物执行主编一直是唐弢先生。在一九五一年二月的第一卷第一期上,打头文章是夏衍的《鼓舞起爱国主义的热情,描画出新中国人民的英雄形象》,这是夏衍在市文联召开的创作委员会专题会上的发言。因全国抗美援朝运动开展得热火朝天,刊物前面的一组文章均与爱国主题相关,如陈白尘的《关于新爱国主义》,刘思慕的《略谈爱国主义与文艺工作》,柯蓝的《上海文艺界抗美援朝创作运动小结》等。刊物作者中还有巴金、许杰、靳以、郭绍虞、方令孺、菡子、师陀、魏金枝、徐开垒等,阵容非常强大,内容也大多是抗美援朝的。在装帧设计上,扉页是赵延年创作的套色版画《中朝一家》,插图中有丰子恺反映抗美援朝内容的漫画《协力》等。

《文艺新地》从第四期起,由巴金与唐弢主编,日常工作仍由唐弢主持。编辑部的三位编辑是艾以、李金波、陈家骅,可见当年《文艺新地》编辑部人员的精干高效。刊物出到第十期,在一则“本刊启事”中写到:“本刊为整顿内部,并使编辑部工作同志得以参加土改、治淮及下厂起见,暂行停刊”。如此简短的一句话,《文艺新地》便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所幸一年后,《文艺月报》接续“发刊”,由巴金任主编,唐弢任副主编,增加了一位副主编黄源先生,刊物仍由唐弢主持日常工作。原来三位编辑中,除李金波调往上海师院任教外,艾以、陈家骅仍为该刊编辑。《文艺月报》第一期上的《稿约》内容,与原《文艺新地》第一期的《稿约》内容,其语句如出一辙,可见《文艺月报》与《文艺新地》的前后因缘关系。《文艺月报》从一九五九年十月起改名为《上海文学》,一直延续至今。

时光荏苒,我常常抚摸七十年前的一摞《文艺新地》,感慨不已。当年的主编唐弢先生,是鲁迅研究专家,也是我国现代书话文体的开创者,后来调任中国社科院文学所长,虽缘悭一面,但他早期的《书话》一书,是我研究文学版本、学习书话写作的名著佳构。当年的编辑艾以先生,后成为我的忘年交,我常常趋府打扰他,而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跟我聊天。尽管蒙受冤屈,历经磨难,依然对文学编辑事业一往情深。可惜的是,他也去世多年,令人怀念。他与我谈及《文艺新地》的创办等许多往事轶闻,为我的写作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文坛史料。

如今时过七十年,在资讯发达的新媒体时代,上海文联与时俱进,从当年一本《文艺新地》,到如今文艺刊物百花齐放,纸质与网络同步,线下与线上交汇,使文艺工作者与爱好者深有丰富多彩、目不暇接之感。

明起刊登一组《装修这件事》,责编杨晓晖。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