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荆州花鼓戏《河西村的故事》,有苦涩,更有温暖 豫剧《重渡沟》三项高分塑乡官 中国台北市送来《阿搭嫂》,传统戏曲跨剧种擦出火花 话剧《历史的天空》,走出学院小剧场,走进十二艺节大舞台 我欲因之梦寥廓,观话剧《追梦云天》 身边的故事最是精彩 生活和艺术在这座城市里相辉映
第16/17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2019-05-19

荆州花鼓戏《河西村的故事》,有苦涩,更有温暖

◆徐晓钟

湖北潜江花鼓戏剧团(即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是一个多年扎根生活,扎根基层的地方戏曲剧团,此次抵沪参加第十二艺节的是一部大型原创现代荆州花鼓戏《河西村的故事》。

该剧通过河西村致富带头人王大顺和回乡女博士赵小荷早年结下的、久久期盼的恋情带出他们的父亲——王老五和母亲——荷花婶美丽而苦涩的往事、旧情。作者通过两个老人爱情的悲剧性纠结,深刻地展现了一位父亲和一位母亲的爱,以及他们对子女命运的关怀而带来的两个老人感情的悲剧性的纠葛。写出了人生命运的曲折、波澜,深刻地写出了人生的苦涩与人性的美。作者把这个美丽、苦涩的故事写在一个正在奔小康的农村,具有极强的时代感与青春气息!

整台演出的语言、唱词具有性格化、人情化,通俗、幽默、亲切,富有浓郁的泥土气息。

《河西村的故事》的音乐、唱腔以亲切的湖北花鼓戏的传统旋律,抒发着人物和戏剧冲突的诗情。舞美设计充满青春气息的景观和流动的空间,很好地衬托与凸显了演员的表演。这台戏有许多精彩的舞台处理:全剧由12个“伴唱女子”在主要人物的身旁“叙述”“评说”与引导主要人物的行为,发挥了花鼓戏的民间歌舞的魅力!

《河西村的故事》更可贵的是导演充分发挥了演员的表演:既重视人物的“真情实感”,又把演员的表演融入花鼓戏的歌舞之中,细腻地表情、达意,揭示了人物的心理内涵,既怀有真实、生动的人物的“真情实感”,又重视通过人物的形体动作的塑造,既有深刻的“体验”,又有鲜明的“体现”;既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着关怀人物的心灵和命运,又给观众欣赏民间歌舞美质的愉悦!这是我们戏曲艺术表演的一贯追求。

湖北潜江花鼓戏剧团多年深入民间,坚持创作、演出具有时代感的、具有家乡风情的戏剧,同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演员及音乐、舞美人才。多年来,一直用优秀的作品回应时代呼唤。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