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荆州花鼓戏《河西村的故事》,有苦涩,更有温暖 豫剧《重渡沟》三项高分塑乡官 中国台北市送来《阿搭嫂》,传统戏曲跨剧种擦出火花 话剧《历史的天空》,走出学院小剧场,走进十二艺节大舞台 我欲因之梦寥廓,观话剧《追梦云天》 身边的故事最是精彩 生活和艺术在这座城市里相辉映
第16/17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2019-05-19

我欲因之梦寥廓,观话剧《追梦云天》

◆毛时安

经过艰难的潜心创作,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无数次深入商飞公司,锲而不舍地以大国工匠的精神,反复修改加工打磨以商飞人、民航人为主角,以中国大飞机研发制造为题材的话剧《追梦云天》。

商用大飞机是中国几代民航人的梦想。上海,是中国制造工业基础最为雄厚的城市,总是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主动请缨,为国担当起一项又一项党和人民交付的历史重任,几十年风雨兼程,坎坷曲折,始终坚守在中国大飞机自主研制的最前沿。支撑上海信心的则是全国数以万计的民航人,几十所高校,二百多家企业和二十多万产业工人不计昼夜的奋斗。可以说,C919矫健的机身、展开的机翼,凝聚了中国精神和上海精神。

话剧《追梦云天》凸显了一个和平年代的英雄群体丰满的精神世界,而主宰这个精神世界的核心就是,燃烧。大飞机就像一颗永不熄灭的火种,一旦播到心里就会终生燃烧,漫天火光,烧灼一生。这是老中青三代人薪火相传的生命接力。

老一代航空人郑天行,他是新中国第一代飞机设计师、运10副总设计师,运10的下马重创了老人的人生,但大飞机始终像一团不熄的火在他心中燃烧。他以八十高龄重新出山,给C919出谋划策;老工人杜根宝用几十年来被化学药剂浸得十指伤痕累累的双手,忍着疼痛,一次次把几千片应变片挂上机身;中年一代女主角唐瑛和男主角许新华都是郑天行的学生。唐瑛出国十六年,但老师心中的大飞机梦想一直揣在她的怀里,一听到祖国的召唤,立刻放弃了一切优厚的待遇,像花木兰般万里赴戎机,来到商飞的第一线,立志“第一个做到,让中国的大飞机飞上蓝天”;曾经的恋人许新华接续着导师让大飞机飞上天的火种,铁面无私地恪守着自己适航审批的神圣职责;而年轻一代,工程师杜小雪从小就缠着父亲,要杜根宝带自己“一起去造飞机”。她和男友、首席试飞员高子健,还有周围和孩子一样年轻的少男少女为了大飞机的共同梦想,远离家乡,牺牲青春,食不香,寝不安,过早地承受了与自己年龄不匹配的巨大精神压力。

大飞机梦想的火种在时间的纵轴上呈现了一种伟大的前赴后继的生命接力,在横向上则是设计师工程师、试飞员、技术工人三个群体理想、信念、行动的叠加和这过程中的矛盾冲突。这种戏剧冲突,集中体现在唐瑛和许新华之间。前者是大飞机的设计生产方,后者是大飞机的验收审定方。这样一来,虽然抱着共同的理想信念,但在理想信念的实现过程中,仍然免不了因为个性、岗位和各人语境的不同而产生激烈的冲撞。许新华在每一次试验中都展现了自己理性、严谨的职业精神和个性特点,“我决不允许任何一个人在中国制造的飞机上出事!”作为副总设计师唐瑛,她带着满腔的激情回到商飞公司,就是要为了实现“带领中国的大飞机走向成功”的理想。在一次次的交锋中,他们最终在老师郑天行面前,完成了感性和理性、激情与严谨、坚持的我和追逐的你的结合同一。其中值得玩味的还有让人纠结不已的两人感情世界的合、分、合。

这是一部地地道道的中国故事,但这个中国故事是具体的,是以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商飞人为个体单位汇成的波澜壮阔的叙事洪流,而不是大而无当的抽象存在和空洞概念。作为一部内容非常“硬核”的戏剧作品,这是一群把家国情怀变为让中国大飞机在蓝天上万无一失地自由翱翔的英雄,又是有着活生生血肉情感的普通人。他们的故事就是一部因为理想“崇高而疯狂而美丽”的传奇。

大飞机产业是现代工业的“王冠”,它对于推动、提升整个国家的科技和经济发展乃至国家安全至关重要,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杆,也是代表国家竞争力的一个“制高点”。在C919直冲霄汉的矫健身影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起飞,那么艰难,那么波澜壮阔,充满了汗水和艰苦,挂着痛苦和喜悦的泪水。大飞机的起飞过程也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创作者的一次痛苦而快乐的起飞。我们深知工业题材创作的艰难,明白“大飞机话剧”的难上加难。如何化解几乎绕不开的科学技术难题,如何让人物更鲜活,让作品更艺术更戏剧,《追梦云天》还有提升的空间。我相信,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一定能像商飞人把大飞机托上蓝天那样,让《追梦云天》的下一次起飞升到新的高度。我们期待看到,蓝天下一颗颗飞着的英雄心。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