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宝藏 “人脸识别”一招鲜 55次掌声送给《醒·狮》
第10版:文体新闻/文娱 2019-05-27

“人脸识别”一招鲜

——记群星奖决赛志愿者陈颂晖

志愿者陈颂晖

陈颂晖的小伙伴们 图TP

300多演职人员,21支团队,每个人从你面前经过,但停留的时间只有低头签名的那几秒钟,你能不能全部记住他们?并且还要在1个小时、甚至2个小时之后,在后台一眼认出他们。听到这样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估计“007”都会心慌没底,可是在十二艺节的后台,完成这项任务的他们,就低调地站在剧场的门边、舞台的台口、化妆间的附近……他们叫做“志愿者”。

去年刚刚大学毕业的陈颂晖,是本届十二艺节上的志愿者,他和小伙伴们为群星奖决赛在后台“催场”。这项工作,简单地说,就是让下一支演出团队在演出前从化妆间出来,提前赶到指定位置候场。

要做好这项“简单”工作,首先就要拥有前面提到的“人脸识别”技能。“只有演职人员走进剧场签到的时候,我们才第一次真正面对面接触到他们。”陈颂晖说,“签到后,他们就要去往各自的化妆间,有几间大的化妆间要容纳五六支队,因此我们不仅要记住他们化妆间的位置,还要记住他们的脸。”最难的是群星奖音乐类决赛那天,21支队伍一口气演完,后台一下子来了300多人。

“人脸识别”技能听上去高端,其实也不难,就是提前做功课。陈颂晖的手机里存满了所有参加群星奖的节目剧照,每个节目的造型他都烂熟于心,这样他才能在茫茫人海的后台一眼识别。

做好志愿者,除了脑力要好,体力也要好。从早上7时出发赶往剧场,一天工作12个小时,“我们要不断在舞台和化妆间两处折返,各种搬运道具的工作我们也要参与,脚步根本停不下来。”陈颂晖说在后台那几天,每天的步数都在2万步。只有在午饭时,陈颂晖和小伙伴们才能放松几分钟。陈颂晖是文艺青年,平时也喜欢看演出,这次虽然身在群星奖的后台,他也只是在折返的路上,瞥了几眼台上的演出,84个作品,他甚至都没有完整看过一个。

群星奖决赛结束的那天,小伙伴们说要一起合个影,陈颂晖身为小组的负责人,还在后台奔忙,合影照缺了他,他说:“没事,把我P上去就行了!”小伙伴想了想,每天身处后台,大家各自忙碌,都是通过对讲机和陈颂晖联系,干脆,在合影的照片上为陈颂晖P上一个对讲机!

“能参与到国家级的艺术节,我学到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陈颂晖说,“今后,我想成为一名和艺术相关的专业人员。”本报记者 吴翔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