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高峰
昨天上午,市政协大会文艺组讨论了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实名制购票看演出是否应当推广。
话题始于市政协委员、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的分享。去年9月,大热话剧《德龄与慈禧》在上海大剧院上演。为打击黄牛,大剧院首次尝试全场实名购票,人、票、证核验进场观演的举措。“七场演出,观众给我们的鼓励非常大,很多观众买到票第一时间就在我们官微下面留言,说没想到能用正常价格买到票。”
张笑丁说,试水虽然成功,但很多问题还没解决。“这次是得到了黄浦公安的大力支持,派出警力现场维持秩序,如果没有公安的支持,很可能会有黄牛挑唆观众闹事。”张笑丁说,一些人证不符的情况,也是在公安的帮助下,才得到妥善解决。因此张笑丁建议,能否在演出管理条例上做些补充,为实名制购票做些制度安排,虽然不一定能消灭黄牛,但至少能起到遏制作用,她也希望能够得到文旅局和行业协会的支持。
巧的是,市政协委员、市文化和旅游局巡视员王玮也在这个组,听了张笑丁的建议,他表达了不同看法。“我拿着一张票,不实名就不能进场看演出?飞机、火车票实名都是有法律规定的。如果什么都要求实名制,那么谁来定哪些需要实名,哪些不需要?是不是只有火的演出才实名?”王玮认为,如果每场演出都实名化,反而会给观众带来不便,比如一对老夫妻买了票,临时身体不舒服,想让给别人,难道不能进场只能退票?
两位委员的观点交锋,火花四溅,各有道理,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当天参加文艺组讨论的市政协副主席方惠萍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剧院想法是好的,但还是要更多地用法治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如果每次火爆演出,都要这么多警察盯着看着,社会成本和行政成本也太高了。”
讨论没有达到各方认同的结果,但本身就是一次集思广益的过程。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每年两会之所以要安排现场协商议政,就是希望通过更多面对面的观点碰撞、头脑风暴,激荡起智慧的火花,为国家大事和民生实事思辨建言。这正是我国政治制度优越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