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8日 星期六
日码一万字的网络作家感叹“有点难” 相反的“减负”论 文艺组的交锋 学生和美育课只隔了一辆大巴 这门学科值得孩子反复“刷题”
第3版:上海两会/要闻 2020-01-19

学生和美育课只隔了一辆大巴

市人大代表:尝试将课堂“搬进”美术馆、博物馆

上海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在全国领先,能否让学生们将课堂“搬进”美术馆、博物馆?在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朱光建议,中小学生每月可以有半天、直接进入公共文化空间上“美育课”。

“在法国巴黎卢浮宫、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经常可以看到博物馆工作人员或者学校美术老师,带着孩子们参观并深入讲解每一幅画背后的故事。上海现有的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已经比较完善,公共文化空间的工作人员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可否也让孩子的美育课搬进公共空间?”

朱光认为,当下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GDP发展到一定程度,或者经济进入平稳发展之际,文化就成为全民最热衷的需求。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尤其是上海正以每年演出场次逼近东京之际,大家对美和艺术的渴求会更加强烈而全面。

与此同时,上海已经率先建成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建成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23个、街镇图书馆216个;市区两级文化馆24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16家;标准化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5546个;东方社区信息苑311个;美术馆89家;博物馆131家……

因此,她建议,中小学校每个月至少可以有半天“美育课”,让孩子们走进已经建成的美好的公共文化空间参观,这里有着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而且无论是名家名师、专业院团还是少儿教育机构等都乐于提供这样的服务。“其实,学生到美术馆、博物馆现场上‘美育课’,只不过是一辆大巴士的距离。”

本报记者 宋宁华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