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左妍
医疗展区的高冷、高深、高端让普通参观者望而却步,但是对行业来说,巨头们展出的新药令人振奋,它们代表着行业的风向标。比如,中国首个具有心血管适应症的GLP-1周制剂诺和泰,曾以新药研究文献等形式参与过往届进博会,今年,它首次穿上“中文外衣”,亮相第四届进博会诺和诺德展台,是名副其实的“进博宝宝”。
全球首个基础胰岛素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注射液诺和益,是本届进博会前刚刚获批的最年幼“进博宝宝”,将胰岛素和GLP-1RA两种疗法结合在一种药物中,是糖尿病治疗领域的又一次伟大创新与探索。
买药是特殊的消费,一般没有“海外代购”这条途径,对患者来说,唯一期盼的就是创新药品尽快上市;对展商来说,借助进博会强大的推介功能,加速进口药在中国的审批速度,诞生更多的“进博宝宝”,成为了他们最看重的溢出效应。
■本报记者 裘颖琼
今年是我第二次参加进博会的报道,跑的是“最费脑”的展区——技术装备展区,很多人都觉得看着有些无趣,参展商的介绍也很“深奥”,但我要为它打CALL!因为它是科技含量最高的展区,在这里能了解到许多科技前沿理念以及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革新变化。
技术装备展区很“硬核”,所以它的展示方式非常“柔性”,更注重互动性,让大家愿意走近、亲近——比如爱普生展台,让体验者骑自行车来驱动打印机;欧姆龙展台上,和机器人“挑战”打乒乓等等,都让人感觉高科技其实是触手可及的。
■本报记者 杨硕
不断纳新的进博会让我们见到更多“未来出行”,愈加多元的智慧展示让进博会更加出彩。今年进博会汽车展区内连续第二次辟出了智慧出行专区,我也第二次报道这个专区。专区虽小,内容丰富。相比过往专区里以无人驾驶为主打的特点不同,今年展商所展示的未来出行技术更为多元化。
从一块通过隔热可以实现电动车续航里程增加的汽车贴膜,到大部分都由可再生材料做成的赛车轮胎,再到可以及时向疲劳驾驶的司机发车警示的安全驾驶系统……出行领领域的智慧手段可谓五花八门,相信在未来,驾车出行会更安全、更舒适。
各种技术争相亮相的背后,是进博会舞台上的展商更多元,除了那些传统大型车企的扎根亮相,像酷德车膜这种以前并不为国人所熟知的企业,通过首次进博会这个大舞台获得了更高的知名度……舞台越来越大,舞台上的内容因此更加精彩,舞台上的主角价值自然也会水涨船高。从这个角度来看,进博会与那些志在更好开拓中国市场的企业是互相成就的。
■本报记者 陶磊
本届进博会我主要负责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的拍摄,最大感受就是展区的智慧医疗,各展厅推出的首秀产品都堪称“黑科技”,越来越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创新药物引领着健康未来。此外,数字人民币、5G通信提升扩容也令我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