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4日 星期五
“四叶草”里商机遍地 经济强韧需求旺盛 展品多了“中国元素” 用“中国定制”抢市场 互动式体验接地气  沉浸式观展创意佳 后台比拼知识储备 参加进博成新传统 人文交流开放合作 视觉盛宴令人惊艳 进博人生精彩留痕 上海服务精益求精 科技主角熠熠生辉 “进博宝宝”多多益善 记者眼中  印象进博
第4/5版:第四届进博会特刊 2021-11-10

人文交流开放合作 视觉盛宴令人惊艳

■本报记者 张钰芸

第二次参展进博会的爱特思集团旗下拥有ZARA等快时尚品牌,今年在消费品展区拿下了544平方米的展览面积。走进展区,你看不到一件商品,也看不到旗下品牌的LOGO,只有树木和植被环绕的屏幕墙上,亮出“多元化”“创造力”“可持续”“女性”等关键词。

没有直播带货,也不做新品发布,看不见摸不着任何一件衣服,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展览方式。但爱特思集团却安之若素,以现场座谈展现对“女性赋权”等议题的看法,或者分享新的社会公益项目。

这一个毫不功利的展区,让我印象深刻。对比进博会“四大平台”作用,又仿佛醍醐灌顶。交流创意和理念,联通中国和世界,进博会不仅是国家采购、投资促进的平台,还是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的平台。当人与人的心相通,合作开放必然不在话下。

■本报记者 方翔

在今年的进博会上,首次专设的文物艺术品板块中,除了真迹之外,还有不少的艺术授权类产品,特别是品源文华推出的“全球博物馆IP”授权产品中,通过“东西文明结合”的主题,打造了一个叫做“礼遇东西”的系列产品。其中就包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与上海博物馆的跨界合作款。

在这些产品中,制鞋品牌“蹀愫”联合上海博物馆跟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所打造的“虎年新春系列”跑鞋引人注目,在于鞋面上有着来自于不同博物馆收藏者的虎头造型的刺绣,为即将到来的虎年新春增添了一份喜庆。

■本报记者 陈梦泽

疫情前,曾在濑户内海旁的《南瓜》雕塑前站了很久;没想到,这次在进博会也有了同样的体验。服务贸易展区首设文物艺术品专区,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20家境外机构竞相参展。以往,服贸馆通常是看不见展品的地方,今年却呈现了一场让人惊艳的视觉盛宴。中国水墨、西方油画在同一个展台亮相,在一幅幅大师作品前,不少观众流连忘返,甚至有人拖着行李箱,久久驻足。进博会在国际采购、投资促进、开放合作之外,更进一步成为世界人文交流的大平台。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