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萧君玮
在这个大平台活跃着的小展商让我印象深刻。在进博会开始前,我联系了一对熟识的巴基斯坦兄弟。打开手机聊天记录,上一次对话是2020年11月,他们问我:“要参观进博会,在哪儿报名?”
一年后,他们早做准备,终于如愿以展商身份参加了进博会。虽然前期准备忙到脚不沾地,但是兴奋的神情一直挂在脸上。倒数第二天,我又去展台拜访了他们。他们告诉我效果远超预期:“店里的货都快搬空了!”
进博会的“威力”,在方方面面延续着。展会总有暂别的一天,但生意会一直继续。
■本报记者 杨洁
四叶草象征着幸运,在第四届进博会上,这份感受尤为强烈。除了引领潮流的顶尖高科技产品,今年,穿越硝烟与战火远道而来的“传统宝贝”让人格外关注:阿富汗的手工地毯与“巴西松子”,叙利亚的古皂与玫瑰精油……“巴西松子”12万罐上线被“秒杀”,手工橄榄古皂开业1小时热卖150块,开放的中国,让展商们幸运地找到商机、改善生活、提振信心、收获希望。外部环境复杂严峻,而第四届进博会依旧客商云集,交易额节节攀升。绿意盎然的“四叶草”,体现的是中国经济的韧劲、大国的担当。
■本报记者 孙中钦
这届进博会,我去得最多的就是各个展馆的“边角料”区域,大品牌背后的不起眼的微型展位,会不经意间带来小惊喜。从卖神灯的阿曼阿拉丁到卖神毯的巴基斯坦阿拉丁,从“二呆槑”三个字怎么念再到八百年历史的古叙利亚香皂,进博会上的展品不仅是高精尖,也越来越多元丰富。我用一系列的新闻短视频,希望从小切口来反映大时代——阿富汗和叙利亚等国的展品,越来越多地进入进博会,犹如衔着橄榄枝的白鸽,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正在逐步告别战火硝烟,明天会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