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金刚川》的热血与热心
第96版:影视 2020-11-16

《金刚川》的热血与热心

独孤岛主

撰稿|独孤岛主

“新主流电影” 作为近年来越来越频繁出现在中国银幕上的类型或题材品种,在一定的价值观念传递功能之外,更以不断精进的视听手艺与类型片经验,为国产电影工业化累积动能。借重香港制作经验的《红海行动》、由微观视角打量特定历史现场的《八佰》,皆是此中的佳例。与二三十年前的被命名为“主旋律电影” 的作品有所不同,“新主流电影” 虽然题材上也可以包涵人物传记及特定历史时期的叙述,但表层面目呈现上更倾向于以明星或视听效果以及更为跌宕的叙事吸引观众,也更受普罗观众欢迎。

《金刚川》是这一潮流的最新成果,集结目下中国最具票房吸引力或类型片驾驭能力的三(其实是四)位导演管虎、郭帆、路阳(以及以“联合导演” 身份出现在演职员表上的田羽生),讲述1950 年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克服种种艰难,完成架桥过江的事迹。志愿军战士的英勇行旅,早在上世纪50 年代已经有非常脍炙人口的电影作品加以表现,《金刚川》一如《上甘岭》等作品一样,选取至暗烽烟里的一段加以描绘,试图见微知著地由具象事件反映其时新中国置身冷战背景下,捍卫自身尊严的艰难环境。与前辈作品有所不同的是,《金刚川》采用了三个视角,反复重现修桥反击的整个过程,在四个段落中不断抽取与补进有效信息,令这一行动的面相更加丰富鲜活。

对于《金刚川》,观众其实很难以既有经验辨别具体的哪一段是哪个导演拍摄。这一方面是因为四个段落分别从或宏观或微观,甚至采用敌手视角展现金刚川“大渡河” 壮举,令影片整体风格趋向统一;另一方面,这四位导演在中国电影工业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的“风格” 与其说是定位于“作者电影”意义上的,不如说是建立在商业类型电影基础上的匠风,因此,《金刚川》视听风格相对统一。在表演层面,本片给予张译的发挥空间比《八佰》要更为宽广,某种程度上,他的表演也构成了目前《金刚川》成片口碑的一部分。

作为实际存在的“血肉筑起新的长城”,金刚川渡河之战是在敌机反复侵扰甚至凭借火力优势屠杀志愿军战士的险境中完成的,因此《金刚川》不吝笔墨多次重现了地面战士互相掩护,甚至不惜暴露自身的壮举,可谓是以今日的电影技效水平为重建历史现场作了力所能及的贡献。一腔热血中,当然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美中不足,比如对于敌机扫射下牺牲的我方战士血肉横飞场面的展示,非止一处,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在不同段落中反复表现,制造的效果可能距离初衷就比较遥远,超越了惨烈的界限,成为一种猎奇性展示。在网友指出的战术细节争议之外,影片在第二段落以美军驾驶员即具体而微的敌手视角进行叙事,跳出过往抗美援朝主题电影中相对刻板形象,但同时也并未能在普罗人性角度有深入的描写,怀抱复仇心思的敌手最终被击落,亦在瞬间解除了此前不太成功的情绪铺垫。在其后的段落中,更是将张译饰演的张飞在绝境中对空射击处理成张飞与敌机飞行员颇有个人恩怨意味的天地对决,尽管气氛营造得极为热烈,却相对削弱了对角色置身残酷战场以及“抗美援朝” 本身所具备的战略境遇的呈现。

这是一部充满热血与热心的电影,《金刚川》以相对成熟的类型片模式歌颂人民英雄,更试图为中国电影的“新主流”潮流开“启后” 之功。

与前辈作品有所不同的是,《金刚川》采用了三个视角,反复重现修桥反击的整个过程。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